唐律中的亲属相隐原则

作者&投稿:戢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亲亲相隐思想来源于
亲亲相隐制度起源于周朝。

关于“亲亲相隐”制度
代表儒家思想和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亲亲相隐”制度在这一时期逐渐成熟和完善。以唐律中的规定为例,首先在《名例律》中确立了“同居相为隐”的总原则,并将亲属相隐的范围由亲属间扩大至“同居相为隐”,体现了这一时期统治者的开明和“亲亲相隐”制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

亲亲相隐不为罪
又比如,欧陆法系的《德国刑法典》和《日本刑法典》都规定被告可拒绝作出不利于自己亲人的陈述,其窝藏行为应减轻或免除刑罚。 作为文明社会的普遍原则,亲亲相应不为罪在中国最早出现于《论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可见即使在礼法合一时代,孔子也是一位法学家。他提出的亲亲相隐不为...

如何理解亲属相隐与株连的并存
孔子主张父亲应替儿子隐瞒罪行,儿子也应替父亲隐瞒罪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父慈子孝的道理。由于这一原则顺应了人的亲缘本性,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尤其是到了汉朝儒家思想成为一尊,“亲亲得相首匿”便成为汉律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基本原则正式确立下来。“亲属相隐”与“族...

论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
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

亲亲相隐与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冲突吗?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它的目的是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

中国历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特点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将该伦理原则上升为刑罚适用原则的是西汉宣帝。

亲亲得相首匿在现代刑法的体现
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法适用原则,即亲属之间可以相互包庇罪行而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家族秩序。“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首匿”即现代意义上的隐瞒包庇,在刑法上属于一种犯罪。但是剖析“亲亲得相首匿”的渊源和具体内涵,该原则体现的立法人性化和礼治中...

我国刑法中是否保留了亲亲相隐的原则
没有,根据最新的刑法理论,有不可期待性原则,另外根据最新的刑事诉讼法,部分亲属有出庭作证免除义务,有吸取古代这个原则的用意,但没有完全确立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亲亲相隐不为罪 法律规定
依据我刑法的规定,直系亲属也会构成包庇罪的,直系亲属在明知对方是人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包庇的,情节严重会构成包庇罪。亲亲相隐不为罪,即法律规定近亲之间相互隐瞒某些法定罪行而不构成犯罪。作为一条古老的刑法原则,只是适用的罪种范围不一而已。相关法律规定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

泰菊19230727984问: 怎样看唐律中“同居相为隐”的原则?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是唐律的重要刑法原则.即同财共居之人及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互相容隐犯罪者,可以减免刑事责任.其具体规定,一是同居者和大功以上亲及部分近亲属相隐不负刑事责任;二是小功以下亲属相隐,减凡人三等论处;三是谋反、谋大逆、谋叛一类重大犯罪,不适用相隐之律.它是继承汉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并进一步完备化和制度化的产物. 这个原则是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和道德建设被法律化的一种体现,主要是为了家庭稳定 社会和睦.从现代法律建设上说 它表现出了充分尊重证人权利和尊严. 它是封建伦理道德在中国古代刑法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泰菊19230727984问: 反对亲亲相隐的法律理由, 要是现代法律的理由,急求,今天晚上就要,谢谢 !1月22晚上 -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泰菊19230727984问: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今天,当我们走向法治国家时,如何科学地对待“亲亲得相首匿”...

泰菊19230727984问: 《唐律疏议》中的刑法原则 -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唐代的刑事法律规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唐律疏议》这部法典之中.唐律的刑法原则分为三类:第一是十恶重惩原则,第二是皇亲、官僚减免原则,第三是其他刑法原则. 1.十恶重惩原则.十恶是十种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唐...

泰菊19230727984问: 列举唐律中规定的刑罚原则 -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一)五刑 1、死刑.唐律只规定绞、斩两种死刑,较前代轻缓了很多. 2、流刑.唐律规定流刑有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另规定加役流刑,除流三千里外,还要居作三年,用以替代某些死刑. 3、徒刑.即徒一年、一年半...

泰菊19230727984问: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宋朝怎样适用? -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

泰菊19230727984问: 唐律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思想的?
都安瑶族自治县枸橼回答: 我自己整理的.唐律具有“一准乎礼”的特点.唐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