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不为罪+法律规定

作者&投稿:锻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亲亲相隐不为罪 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亲亲相隐,指出于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对自己的亲人有所袒护、隐瞒,不检举亲人的罪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

亲亲相隐不为罪法律规定
指亲属之间互相隐瞒犯罪行为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亲亲相隐不为罪”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项法律原则,指亲属之间互相隐瞒犯罪行为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原则体现了儒家的家族伦理观念,强调亲情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现代法律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亲亲相隐不为罪”的原则。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律普遍要...

亲亲相隐不为罪 法律规定
依据我刑法的规定,直系亲属也会构成包庇罪的,直系亲属在明知对方是人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包庇的,情节严重会构成包庇罪。亲亲相隐不为罪,即法律规定近亲之间相互隐瞒某些法定罪行而不构成犯罪。作为一条古老的刑法原则,只是适用的罪种范围不一而已。相关法律规定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

亲亲相隐不为罪法律规定
所谓亲亲相隐不为罪,即法律规定近亲之间相互隐瞒某些法定罪行而不构成犯罪。作为一条古老的刑法原则,亲亲相隐不为罪迄今仍为中外刑事立法所沿用,只是适用的罪种范围不一而已。比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即免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强制作证义务。再如,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也肯...

亲亲得相首匿,是哪个法律条文的内容?
减凡人三等论处;三是谋反、谋大逆、谋叛一类重大犯罪,不适用相隐之律。它是继承汉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并进一步完备化和制度化的产物。这个原则是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和道德建设被法律化的一种体现,主要是为了家庭稳定 社会和睦。从现代法律建设上说 它表现出了充分尊重证人权利和尊严。

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答案】: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它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罪犯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它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诏令说:“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

论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
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

亲属间有罪可以容隐,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况是什么?
在西方国家,不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都有与中国传统的“亲亲相隐”原则不谋而合的类似之处。而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有类似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即免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强制作证义务。再如,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也肯认被告有权拒绝透露和制止他人透露只有夫妻之间才相互知道...

古代对于窝藏、包庇犯罪的法律原则
在西周时期,亲亲得相首匿,就是说,对于亲人犯罪你必须隐瞒,如果你去告发,官府不会受理,官府一但受理,告发者也会定罪!

亲亲得相首匿名词解释是什么?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所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以及特定的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免除处罚的原则。“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一个典型,是古代封建社会为体现儒家的“孝亲”伦理纲常和宗族家长制度而确立的一个诉讼原则。“亲亲相隐”自秦汉初步形成,直至中华民国,伴随且贯穿了...

欧沸13145138965问: 反对亲亲相隐的法律理由, 要是现代法律的理由,急求,今天晚上就要,谢谢 !1月22晚上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欧沸13145138965问: 亲亲相隐有没有写入当代法律
彭州市安神回答: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还没有写入我国的当代法律.

欧沸13145138965问: 请问我国现在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立法有哪些?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亲亲相隐是封建制度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又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封建伦理道德在刑法上的反映.当代中国并没有沿用.只有在最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部分亲属有出庭作证免除义务,有吸取古代这个原则的用意,但没有完全确立.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欧沸13145138965问: “亲亲相隐不为罪”现在还适用吗?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不适用.但直系亲属可以拒绝作证.

欧沸13145138965问: 留学生刺母案:法律应如何对待“亲亲相隐”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亲亲相隐,在现在法律上已经不适用了,不管是留学生,还是流浪汉,刺母均按照故意杀人罪来判处!!就算母亲原谅孩子,法律上也不允许!!

欧沸13145138965问: 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犯法了,算包庇罪么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一、作为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不知情无罪. 二、即使其父母知道其有犯罪行为,只要不存在有碍司法或侦察的行为,一般也不以犯罪论处. 三、在司法实践中,亲属间相互包庇行,也会从“亲亲相隐”的角度来确定情节,一般不定罪. 四、如...

欧沸13145138965问: 古代法律里有家里人犯罪家人举报也会定罪,这是哪个国家的法律?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中外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此类规定. 中国古代法中一般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欧沸13145138965问: 在汉朝,十恶之罪是否适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为什么 -
彭州市安神回答: 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确立和传承轨迹不难看出,这一原则不仅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其之所以被长期沿用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体有以下原因:其一,该原则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亲缘本性.人的...

欧沸13145138965问: 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是怎样的?
彭州市安神回答: 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国刑法与外国刑... 也就是所谓的亲亲相隐的问题. (一)不同刑法对窝藏、包庇罪法定刑的差异比较 1...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