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不为罪 法律规定

作者&投稿:罗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法律分析:亲亲相隐,指出于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对自己的亲人有所袒护、隐瞒,不检举亲人的罪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淮滨县18486445318: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众向诺金: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亲亲相隐不为罪,顺应了人的本能需求,因而得到多数人...

淮滨县18486445318: 反对亲亲相隐的法律理由, 要是现代法律的理由,急求,今天晚上就要,谢谢 !1月22晚上 -
众向诺金: 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淮滨县18486445318: 请问我国现在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立法有哪些? -
众向诺金: 亲亲相隐是封建制度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又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封建伦理道德在刑法上的反映.当代中国并没有沿用.只有在最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部分亲属有出庭作证免除义务,有吸取古代这个原则的用意,但没有完全确立.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淮滨县18486445318: 亲亲相隐有没有写入当代法律
众向诺金: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还没有写入我国的当代法律.

淮滨县18486445318: 古代有一条律法:亲人犯罪隐瞒不举报算合法.举报算违法的律法叫什么? -
众向诺金: 古代社会以宗族、礼法为基础,人治大于法治,亲亲相隐在古代是被提倡的,举报犯法的亲人反而为世俗所不容,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十恶不赦的重罪例外.

淮滨县18486445318: 哪些朝代的法律法规主张伸礼屈法 -
众向诺金: 在刑罚适用上采取伸礼屈法的态度.自汉以迄清末,有关亲亲相隐制几乎代代相沿,少有更动;至于民国台湾百年多来的刑事法中仍多所保留. 亲亲得相首匿 该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父为子隐,...

淮滨县18486445318: 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是怎样的?
众向诺金: 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国刑法与外国刑... 也就是所谓的亲亲相隐的问题. (一)不同刑法对窝藏、包庇罪法定刑的差异比较 1...

淮滨县18486445318: 古代法律里有家里人犯罪家人举报也会定罪,这是哪个国家的法律? -
众向诺金: 中外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此类规定. 中国古代法中一般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淮滨县18486445318: 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犯法了,算包庇罪么 -
众向诺金: 一、作为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不知情无罪. 二、即使其父母知道其有犯罪行为,只要不存在有碍司法或侦察的行为,一般也不以犯罪论处. 三、在司法实践中,亲属间相互包庇行,也会从“亲亲相隐”的角度来确定情节,一般不定罪. 四、如...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