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互隐的原则

作者&投稿:祖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亲亲相隐不为罪 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亲亲相隐不为罪,即法律规定近亲之间相互隐瞒某些法定罪行而不构成犯罪。作为一条古老的刑法原则,亲亲相隐不为罪迄今仍为中外刑事立法所沿用,只是适用的罪种范围不一而已。亲亲相隐不为罪旨在平衡追究犯罪与维护家庭关系稳定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冲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

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
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即祖孙三代、夫妻之间,卑幼隐匿尊长罪行的,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隐匿卑幼罪行的,除死罪要上请,其他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刑法原则是汉朝引礼入法...

亲亲得相首匿名词解释
1. “亲亲得相首匿”是中国古代法律中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其他特定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以免除处罚的原则。2. “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一个特征,体现了儒家“孝亲”伦理和宗族家长制度。3. 该制度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4. “亲亲相隐”制...

如何理解亲属相隐和大义灭亲,什么是“亲亲互隐”
提起如何理解亲属相隐和大义灭亲,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孔子提出了亲属互相容隐的思想主张出自《》哪里,另外,还有人想问石碏大义灭亲文言文翻译,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亲亲互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何理解亲属相隐和大义灭亲 石...

中国历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特点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将该伦理原则上升为刑罚适用原则的是西汉宣帝。

“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 A.庄子 B.孟子 C.墨子 D...
【答案】:D该原则来源于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言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理论,确立于汉宣帝时期,即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隐瞒犯罪。也就是说,对亲属中的卑幼首匿尊长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对尊长首匿卑幼的,若是死刑案件,可上请皇帝。这一原则一直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用。

亲亲得相首匿名词解释是什么?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所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以及特定的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免除处罚的原则。“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一个典型,是古代封建社会为体现儒家的“孝亲”伦理纲常和宗族家长制度而确立的一个诉讼原则。“亲亲相隐”自秦汉初步形成,直至中华民国,伴随且贯穿了...

以古代亲亲相隐司法原则为例
亲亲相隐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存续了上千年,新中国建立后该原则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糟粕而抛弃,使得这一法律传统走向灭亡。但是,应当看到,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中均在不同程度上仍然保留着“亲亲相隐”,以及我国现今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期待可能性原则亦与之有一定的联系,本文从该原则存在的...

亲亲相隐外国的法例
在处理亲属犯罪案件时,西方的法律传统,尤其是近代以来,与中国的法律观念存在着意想不到的相似性。在全球范围内,即使是法制高度发达的现代西方国家,他们的法律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对亲属犯罪的宽容或减轻处罚原则,这在范忠信的《中西法传统的暗合》中有详细论述。以英美法系为例,夫妻之间的隐私权受到法律...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三、古代社会背景下的解读 在古代社会,家族荣誉和家族关系至关重要。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家族的整体利益和声誉。当时的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家族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命运。因此,相互庇护和隐瞒过失成为了维系家族团结和和谐的重要手段。四、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启示 虽然现代社会...

雀弘18628389198问: 2.论述汉代刑事法制中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
涿州市泰福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具体指三代以内血...

雀弘18628389198问: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宋朝怎样适用? -
涿州市泰福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

雀弘18628389198问: 结合儒家亲亲互隐的实例,说明儒家伦理的价值和意义 -
涿州市泰福回答: 《论语·子路》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亲亲是仁的根本,也是人之为仁出发点.父亲偷人家的羊,自然是罪,需要收到惩处.但是,如果儿子主动去揭发,就失去了父子之亲,不符合仁的要求. 似乎,这种观点与现代法制社会的要求相悖,但是大义灭亲是不是泯灭了人间的真情,让这个世界变得异常冷酷呢.

雀弘18628389198问: 在汉朝,十恶之罪是否适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为什么 -
涿州市泰福回答: 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确立和传承轨迹不难看出,这一原则不仅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其之所以被长期沿用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体有以下原因:其一,该原则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亲缘本性.人的...

雀弘18628389198问: 我国现在的法律中能 亲亲得相首隐 吗? -
涿州市泰福回答: 你说的是“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这个正式确立与汉宣帝.在明朱元璋的《明大治》后基本废除,清代和民国法律没有继承,新中国移植的是前苏联的法律,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现行法律中没有这个规定.还规定有包庇罪和窝藏罪.这个是对这一古老原则的重大打击,更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雀弘18628389198问: 简述汉代刑法的主要原则 -
涿州市泰福回答: 代的刑罚也确立了相应的适用 原则. 一、罪刑相应,维护特权 罪刑相应乃按罪行之轻重,科以相应的刑罚,即犯多大的罪,就处以多重的刑,重 罪重判,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二、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汉初适用刑罚,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三、自出减刑,立功赎罪 自出是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律文又称“自告”,可适量减刑,四、诬告反坐,故纵同罪 诬告反坐在当时政法合一的体制下尤显重要,

雀弘18628389198问: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涿州市泰福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今天,当我们走向法治国家时,如何科学地对待“亲亲得相首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