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间有罪可以容隐,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况是什么?

作者&投稿:子车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国现行刑法对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规定中全面舍弃了“亲亲相隐”制度,这有违人之常情,而且也有可能造成人情淡漠。应在立法中对古代“亲亲相隐”制度进行改造,构建出现代“亲亲相隐”制度,从而达到法律和亲情的平衡,避免国家刑罚权与人类亲情的直接、正面冲突。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辉煌与落寞,绵延千年。在西方国家,不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都有与中国传统的“亲亲相隐”原则不谋而合的类似之处。而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有类似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即免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强制作证义务。再如,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也肯认被告有权拒绝透露和制止他人透露只有夫妻之间才相互知道的信息。又比如,欧陆法系的《德国刑法典》和《日本刑法典》都规定被告可拒绝作出不利于自己亲人的陈述,其窝藏行为应减轻或免除刑罚。


现代社会是否适用亲亲相隐? 如何辩论?
清末改制后,只有亲属容隐制得以保留。清末明初,亲属容隐制度继续得到沿袭。这一时期的法律都有关于庇护亲属不罚、放纵和便利亲属脱逃减轻处罚、亲属间有权拒绝证明彼此有罪等规定。由此可见,容隐制度已经成为一项个人权利,并且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

结合新刑法来论亲亲首相得匿 请大家帮帮我,谢谢。
古今中外的法律对近亲属可以不出庭作证也有体现:“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而言即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

在唐朝窝藏犯人算什么?
“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到了唐朝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时的国家法律不仅使亲属容隐制度的范围更为扩大,而且对其具体内容也作出了比较严密的规定。如《唐律疏议》中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其事及擿语...

“亲亲相隐”的原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呢?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裨为主隐,皆勿论。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以此得知,唐朝扩大了“亲亲相隐”的规模和适用范围,但凡居住在一起的亲属们,不论血缘亲疏均可为对方相隐。甚至于,就连不同居住的大功以上亲属们亦可引用此律相隐。 在《...

老师一定知道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吧
清末改制后,只有亲属容隐制得以保留。清末明初,亲属容隐制度继续得到沿袭。这一时期的法律都有关于庇护亲属不罚、放纵和便利亲属脱逃减轻处罚、亲属间有权拒绝证明彼此有罪等规定。由此可见,容隐制度已经成为一项个人权利,并且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京师...

儒家是主张“亲亲相隐”呢?还是“大义灭亲”?
石碏在邻国的帮助下粉碎政变,并不顾劝阻,坚持处死了石厚。他的这种行为,被《左传》作者左丘明赞为“大义灭亲”。在我国,“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西周,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记载最早见于汉宣帝时期,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

我国历代的法律一直禁止亲亲相护
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根据唐朝的司法解释,此条意为同居的亲属不论远近皆可互相容隐,不同居的大功以上近亲属以及奴仆为主人也可互相容隐,远亲属之间互相容隐可以减三等处罚。谋叛以上的大罪不在此列,但如果上述“得相容隐者”被告发的话,可被按照自首处理。

包庇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法律原则的思想主要来源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可以看出,此原则关键在于维护家天下的秩序与尊严,并且充分考虑了人性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面对亲人的犯罪行为,...

儒家是主张“亲亲相隐”呢,还是“大义灭亲”?
在我国,“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西周,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记载最早见于汉宣帝时期,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

武汉实行酒驾同车、同桌“连坐”处罚,怎么看?
在此可以回眸一下历史文明,在古代法统中,执政者就知道“亲亲得相首匿”的价值所在,具言之,就是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虽然该封建规定与当今法治理论不符,但是我们的行政...

郫县13440584237: 怎样看唐律中“同居相为隐”的原则?
释郭喉康: 是唐律的重要刑法原则.即同财共居之人及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互相容隐犯罪者,可以减免刑事责任.其具体规定,一是同居者和大功以上亲及部分近亲属相隐不负刑事责任;二是小功以下亲属相隐,减凡人三等论处;三是谋反、谋大逆、谋叛一类重大犯罪,不适用相隐之律.它是继承汉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并进一步完备化和制度化的产物. 这个原则是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和道德建设被法律化的一种体现,主要是为了家庭稳定 社会和睦.从现代法律建设上说 它表现出了充分尊重证人权利和尊严. 它是封建伦理道德在中国古代刑法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郫县13440584237: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释郭喉康: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 则较之普通人犯罪降低三个等级对其进行减轻处罚.在容隐亲属范围扩大的同时,容...

郫县13440584237: 直系亲属之间犯隐藏犯罪所得罪会轻判吗 -
释郭喉康: 定罪量刑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的后果和造成的危害确定.不会因亲属隐瞒犯罪所得就从轻判决.

郫县13440584237: 请问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中,子女首匿父母所有的犯罪都不被追究?? -
释郭喉康: 古代刑法规定的谋反等罪不适用该原则

郫县13440584237: 简述汉代刑法的主要原则 -
释郭喉康: 代的刑罚也确立了相应的适用 原则. 一、罪刑相应,维护特权 罪刑相应乃按罪行之轻重,科以相应的刑罚,即犯多大的罪,就处以多重的刑,重 罪重判,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二、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汉初适用刑罚,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三、自出减刑,立功赎罪 自出是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律文又称“自告”,可适量减刑,四、诬告反坐,故纵同罪 诬告反坐在当时政法合一的体制下尤显重要,

郫县13440584237: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宋朝怎样适用? -
释郭喉康: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