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在中国刑法

作者&投稿:暴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特点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将该伦理原则上升为刑罚适用原则的是西汉宣帝。

亲亲相隐与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冲突吗?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它的目的是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

怎样看唐律中“同居相为隐”的原则?
它是继承汉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并进一步完备化和制度化的产物。这个原则是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和道德建设被法律化的一种体现,主要是为了家庭稳定 社会和睦。从现代法律建设上说 它表现出了充分尊重证人权利和尊严。它是封建伦理道德在中国古代刑法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仍有积极的...

亲亲相隐制度为什么在建国后被废除并至今仍未在法律中有所体现?_百度...
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要求大义灭亲,之所以没有废止,主要因为我国目前刑法还是以打击犯罪为主要目的的。目前法律中体现在包庇犯罪方面。有不明白的可继续追问或者更多详细情况请登录威海律师门户网站:www.wh-lawyer.com ;如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好评。

如何看待古代的亲亲相为隐?
西汉所创的“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是礼法合流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后这一制度一直作为刑法原则而沿用,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中国的法律。 唐律承其前朝的法制,在《名例律》(总46条)规定了“同居相隐”的原则,其在相隐的范围、相隐的内容和相隐的限制方面比汉以来至隋各朝的规定更系统、完备。相隐的范围唐代相隐的...

老师一定知道“亲亲相隐”制度吧
“亲亲相隐”作为一项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法律制度,在彰显孝道的同时,亦反映了“礼法合治”的人伦精神,这不仅是对人情伦理的关怀,对维护当时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先秦时期:“亲亲相隐”思想的萌芽 “亲亲相隐”制度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根据目前现有文献可知,最早主...

亲人间的包庇行为构成犯罪吗?
到了汉代,“亲亲相隐”制度更是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明确,直到唐朝形成完整的制度。但到了今天,“亲亲相隐”制度已不复存在。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并且行为人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就有提到窝藏包庇罪,即一人明知另...

亲亲相隐与证人特免权区别
亲亲相隐是法律儒家化。证人特免权是严格的法律制度。都是一定程度的犯罪免责新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窝藏、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据此,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窝藏、包庇行为,不论其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有何身份关系,都一律予以同样的定罪量刑。这一规定,从...

安徽一女子在家中挖地洞让犯命案的丈夫躲藏17年,你如何看待女子的行为...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为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须知人性却是风纪之源泉。”因此在现代的法律中也是尊重亲属之间的感情的,但是在这种亲亲相隐的模式下,给警方的办案侦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法律在尊重家庭情感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约束,亲亲相隐情节严重者应当构成包庇罪行。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

容隐的作为法律制度的容隐
所谓容隐制度,即对于亲属犯罪知而不举告,帮助掩盖犯罪事实或通报消息及帮助逃捕,藏匿人犯及帮助脱拘,伪证或诬告,变造或湮灭证据,资助犯罪人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妨害国家司法行为中的一项或多项,予以免除或减轻处罚,又称为“亲亲相为隐”或“亲属相为容隐”,简称“容隐”。[1]容隐制度在中国古代伦理法中占有极为...

经诸18688411997问: 亲亲相隐有没有写入当代法律
滁州市克林回答: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还没有写入我国的当代法律.

经诸18688411997问: 请问我国现在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立法有哪些? -
滁州市克林回答: 亲亲相隐是封建制度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又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封建伦理道德在刑法上的反映.当代中国并没有沿用.只有在最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部分亲属有出庭作证免除义务,有吸取古代这个原则的用意,但没有完全确立.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经诸18688411997问: 现在刑法里还有鼓励亲人“大义灭亲”的亲人包庇罪吗?就是如果隐瞒或未主动告发亲人的罪行是否触犯刑法?
滁州市克林回答: 国外的法律都有亲亲相隐原则的,因为你为了不触犯法律而大义灭亲的话,事实上你又触犯了道德,且不说你的亲人犯了什么罪,你告发了就是对亲人的背叛,所以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国内的法律正在修改,以后将不再有包庇罪一说.

经诸18688411997问: 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是怎样的?
滁州市克林回答: 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国刑法与外国刑法、台湾刑法关于此罪的法定刑的比较;其次,犯罪主体不同,异种刑法量刑的区别对...

经诸18688411997问: 中国法制史案例分析解答,急急急!!! -
滁州市克林回答: 汉代司法中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所谓得相首匿即时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这是汉代在儒家“父子相隐”思想下形成的重要的刑法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孔子“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伦理观念在封建法律中的直接体现.意在维护以父权和夫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伦常关系,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这项刑法原则,被唐律所吸收,发展成“同居相为隐”的律条

经诸18688411997问: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滁州市克林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 这段话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亲亲相隐不为罪”. “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到了唐朝...

经诸18688411997问: 古代法律里有家里人犯罪家人举报也会定罪,这是哪个国家的法律? -
滁州市克林回答: 中外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此类规定. 中国古代法中一般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经诸18688411997问: 古代有一条律法:亲人犯罪隐瞒不举报算合法.举报算违法的律法叫什么? -
滁州市克林回答: 古代社会以宗族、礼法为基础,人治大于法治,亲亲相隐在古代是被提倡的,举报犯法的亲人反而为世俗所不容,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十恶不赦的重罪例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