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不为罪现在还适用吗

作者&投稿:宇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师一定知道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吧
《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裨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以此规定而言,所有居住在一起的亲属(不论服制)均可相隐,不同居的大功以上亲属亦可以相隐,小功以下亲属相隐也可以根据服制的远近减等处罚。为了...

我国历代的法律一直禁止亲亲相护
北魏在其刑法中正式写入“期亲相隐”条款,将该原则确立为近亲属之间应当互相遵循的原则。唐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露其事及○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

亲亲得相首匿,是哪个法律条文的内容?
是唐律的重要刑法原则。即同财共居之人及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互相容隐犯罪者,可以减免刑事责任。其具体规定,一是同居者和大功以上亲及部分近亲属相隐不负刑事责任;二是小功以下亲属相隐,减凡人三等论处;三是谋反、谋大逆、谋叛一类重大犯罪,不适用相隐之律。它是继承汉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历史上的“亲亲相隐”对现在的社会有哪些借鉴意义?
在隋朝建立后,国家又一次实现了大一统,特别是唐朝以后,“亲亲相隐”也进入到了一个成熟和完善的阶段。据《唐律·疏议名例》记载: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裨为主隐,皆勿论。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不难...

亲属相隐不为罪原则确立于( )时期。
【答案】:A 亲属相隐不为罪原则又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唐朝称为“同居相为隐”原则。“亲属相隐不为罪”是指亲属之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源于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该原则确立于汉宣帝时期,故选A项。

有哪些事情现在稀疏平常在古代就是违法的罪名?
简单点说就是亲人犯罪尤其是长辈犯罪不能去举报,否则自己举报反而使得自己被判罪。当然了如果举报的是谋反以及亲属之间相互侵害的罪名,那就另当别论。然而古代的这种“亲亲相隐”制度,无疑为司法执法增加了难度。古代举报自己的长辈是大罪,但是放到现在却是无罪,如果现代明知长辈犯罪还故意...

如何看待古代的亲亲相为隐
父母帮助子女、丈夫帮助妻子、祖父母帮助孙子掩盖犯罪事实的,一般情况下可不负刑事责任,死刑案件则上请廷尉,由其决定是否追究首匿者罪责,这段话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亲亲相隐不为罪”。 “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到了唐朝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时的国家法律不仅使亲属容隐制度的范围更为扩大,而且对其具体内容也作出了比较...

古代亲亲相隐思想来源于
亲亲相隐制度起源于周朝。

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犯法了,算包庇罪么
三、在司法实践中,亲属间相互包庇行,也会从“亲亲相隐”的角度来确定情节,一般不定罪。四、如果司法机关在抓捕、侦查活动中,明确其犯罪了,而继续为其提供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存在作假证等用碍司法或侦查的行为时,则要追究其法律后果(涉嫌犯罪)。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

“亲亲相隐”的原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呢?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裨为主隐,皆勿论。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以此得知,唐朝扩大了“亲亲相隐”的规模和适用范围,但凡居住在一起的亲属们,不论血缘亲疏均可为对方相隐。甚至于,就连不同居住的大功以上亲属们亦可引用此律相隐。 在《...

郝拜18590407964问: “亲亲相隐不为罪”现在还适用吗? -
宁河县素 回答: 不适用.但直系亲属可以拒绝作证.

郝拜18590407964问: 请问我国现在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立法有哪些? -
宁河县素 回答: 亲亲相隐是封建制度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又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封建伦理道德在刑法上的反映.当代中国并没有沿用.只有在最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部分亲属有出庭作证免除义务,有吸取古代这个原则的用意,但没有完全确立.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郝拜18590407964问: 在汉朝,十恶之罪是否适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为什么 -
宁河县素 回答: 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确立和传承轨迹不难看出,这一原则不仅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其之所以被长期沿用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体有以下原因:其一,该原则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亲缘本性.人的...

郝拜18590407964问: 现在刑法里还有鼓励亲人“大义灭亲”的亲人包庇罪吗?就是如果隐瞒或未主动告发亲人的罪行是否触犯刑法?
宁河县素 回答: 国外的法律都有亲亲相隐原则的,因为你为了不触犯法律而大义灭亲的话,事实上你又触犯了道德,且不说你的亲人犯了什么罪,你告发了就是对亲人的背叛,所以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国内的法律正在修改,以后将不再有包庇罪一说.

郝拜18590407964问: 古代有一条律法:亲人犯罪隐瞒不举报算合法.举报算违法的律法叫什么? -
宁河县素 回答: 古代社会以宗族、礼法为基础,人治大于法治,亲亲相隐在古代是被提倡的,举报犯法的亲人反而为世俗所不容,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十恶不赦的重罪例外.

郝拜18590407964问: 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犯法了,算包庇罪么 -
宁河县素 回答: 一、作为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不知情无罪. 二、即使其父母知道其有犯罪行为,只要不存在有碍司法或侦察的行为,一般也不以犯罪论处. 三、在司法实践中,亲属间相互包庇行,也会从“亲亲相隐”的角度来确定情节,一般不定罪. 四、如...

郝拜18590407964问: 古代法律里有家里人犯罪家人举报也会定罪,这是哪个国家的法律? -
宁河县素 回答: 中外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此类规定. 中国古代法中一般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郝拜18590407964问: 亲亲得相首匿具体是什么意思
宁河县素 回答: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 这段话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亲亲相隐不为罪”. “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到了唐朝...

郝拜18590407964问: 请问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中,子女首匿父母所有的犯罪都不被追究?? -
宁河县素 回答: 古代刑法规定的谋反等罪不适用该原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