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作者&投稿:雕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图中藏着八个字的答案,是什么?
图中藏着八个字的答案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大道是虚无的,无形的,故看不见它;大道是无声的,也听不到它;大道是无物的,用手触摸,也摸不到它。但并不等于它不存在,它屹然不动,真实存在。“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初识《老子》第14章
第十四章一百言 【文】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之不皦,其下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芴芒。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可以御今...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
看它看不见,称它为“夷”。听它听不到,称它为“希”。摸它摸不着,称它为“微”。这三者形象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

古文翻译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诘:询问,追问 皦:光亮洁白 分明;清晰 ...

《庄子》笔记213 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 2019-08-29
知北游   第二十二 【原文22·11】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 (yao) 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译文...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说的是什么意思
老子说:有道之人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普通人可做不到。一般人要做到视而不见有可能,这个不难,一般人都能做到。在这里名曰夷,表示为平常。一般人要做到听之不闻可能性很小,这个很难,一般人做不到。在这里名曰希,表示为稀少。一般人要做到抟之不得可能性更小,这个太难...

老子里所说的“听之不闻名曰希”是什么意思?
视之不见,名曰夷[1];听之不闻,名曰希[2];搏之不得,名曰微[3]。此三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5],其下不昧[6],绳绳兮不可名[7],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8],是谓惚恍[9]。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10],以御今之有[11]...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看它不见的东西,叫做夷,听它...

十四.《视之不见》时钟可以回到原位,但已不再是从前。
《道德经》第十四章讲出一个“道纪”,他告诉我们“道纪”很玄妙。怎么玄妙法呢,要先从道说起。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在哪里,我们看不见,所以叫作“夷”。用心去听,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叫作“希”。用手去抓、去摸,也抓不住、摸不到...

《庄子集解》外篇第二十二知北游(4)
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俞云:“淮南道应训此句上有‘无有弗应也'五字,当从之。此脱,则义不备。” 而孰视其状貌,孰同熟。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

耿疮19717652791问: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什么意思 -
冠县捷洛回答: 这句话其实是老子说的!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

耿疮19717652791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解译 -
冠县捷洛回答:[答案] 1、解译: 看它看不见,称它为“夷”.听它听不到,称它为“希”.摸它摸不着,称它为“微”.这三者形象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 2、原文: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

耿疮19717652791问: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谁能帮忙解释一下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而不得,名曰微.此三子者不可至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口,其下不昧,绳绳... -
冠县捷洛回答:[答案]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

耿疮19717652791问: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 -
冠县捷洛回答:[答案] 视之不见名曰夷看不出什麽东西 就叫做无相听之不闻曰希听不出什麽声音 就叫做无声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另本作抟)摸不著的东西 就叫做无形此三者不可致诘以上三样 无相无声无形 就是道...

耿疮19717652791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老子这句话
冠县捷洛回答: 该句出于《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微)”中的“夷(微)”是没有形状、颜色的意思.“听之不闻,名曰希”中的“希”是寂然无声的意思.“搏之不得,名曰微(抿之而不得,名曰夷)”中的“夷”,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 该句翻译过来:视而不见,称它为无形.听而不闻,称它为无声.摸它不着,称作无迹.

耿疮19717652791问: 在《老子》中往往是: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不是什么,比如“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和“博之不得”等,这体现了什么思维特点? -
冠县捷洛回答:[答案]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要理解某种哲学理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了解他否定什么.同样,回想一下我们认识事物或概念的过程,我们往往要将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对比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它,而这个对比的过程往往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差...

耿疮19717652791问: 《道德经》中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
冠县捷洛回答: 有些东西无色无形,根本看不到,可以把它称之为 “夷”;有些东西寂静无声,根本... 一种若有若无的恍惚之感. 当我们去迎接它的时候,却看不见它的开头;追随它的时...

耿疮19717652791问: 道可道,非常道 -
冠县捷洛回答:[答案] 语出老子《道德经》. 且看韩非子是怎么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的: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 老子自己就说这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惚兮恍兮” “恍兮惚兮”,玄得很.魏何宴也说“夫道之而无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