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后半句

作者&投稿:尉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若罔闻都是什么?
释义: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3、听而不闻 拼音:tīng ér bù wén 释义: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
【译文】荀子说: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实行,才能明白事理。【道理】:(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正是强调了实践对人的思维对人获得...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出...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出自:《荀子·儒效》其中一小段。翻译:不去听不如去听,去听不如去看,去看不如去了解,去了解不如去实践.学习到了实践就终止了.实践,是明智的事情。原文:人论。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
【答案】:C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道德修养方法。【正确分析】题干引自《荀子·懦效》,意思是没有听闻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不如去见到,见到不如去知道,知道不如去实行到。学习达到实行的目的也就可以停止了。在他看来,行是根本,是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因而这里强调的是知行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这句话是...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白话译文:未有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不如亲自实践,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次也就停止了。实践可以使人明知道理....

不闻不若闻之什么意思?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

“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是什么意思?
“不争”是指对某种事物不要紧、不看重、不在乎。“不辩”是指不巧言善辩。“不闻”是指:不让耳朵听世事之是非,让心保持清净。“不见”是指不被所看到的事情而困扰。不争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道家视其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道德经》曾记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
C 试题分析:荀子的话描述的是只听、只见、只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动,要实践,而且通过实践获取的知识并需最终用于指导实践,这体现了实践出真知,而且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①③符合题意;获取知识有很多途径,并不只是通过实践,②错误;④没有体现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听而不闻,闻而不言,言而不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听到了也不说出去,说出去了也不做其他行动。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听而不闻,闻而不言,言而不动,食而不知其味...

郁赖17832336554问: 夫无形者 意思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 -
新邵县妇月回答:[答案] 无形是万物的祖始;无音是声音的祖先.因此难以见到它的形状,无法听到它的声响和无法触摸它的身子.它无形却能产生有形,无声却能形成五音,无味却能生成五味,无色却能形成五色.所以说有形来自无形,实体出自虚空.

郁赖17832336554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什么意思? -
新邵县妇月回答: 这句话其实是老子说的!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

郁赖17832336554问: 《列子.天瑞》的原文 -
新邵县妇月回答: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试...

郁赖17832336554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解译 -
新邵县妇月回答:[答案] 1、解译: 看它看不见,称它为“夷”.听它听不到,称它为“希”.摸它摸不着,称它为“微”.这三者形象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 2、原文: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

郁赖17832336554问: 视而不见 的下一句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
新邵县妇月回答: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郁赖17832336554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老子这句话
新邵县妇月回答: 该句出于《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微)”中的“夷(微)”是没有形状、颜色的意思.“听之不闻,名曰希”中的“希”是寂然无声的意思.“搏之不得,名曰微(抿之而不得,名曰夷)”中的“夷”,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 该句翻译过来:视而不见,称它为无形.听而不闻,称它为无声.摸它不着,称作无迹.

郁赖17832336554问: 视而不见下一句是什么? -
新邵县妇月回答: 充耳不闻

郁赖17832336554问: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谁能帮忙解释一下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而不得,名曰微.此三子者不可至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口,其下不昧,绳绳... -
新邵县妇月回答:[答案]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

郁赖17832336554问: 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 -
新邵县妇月回答: 出自《列子》冲虚经天瑞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

郁赖17832336554问: 视耳不见的下一句是啥 -
新邵县妇月回答: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是种有意识行为.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