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篇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紫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
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儒效》。节选原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 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

儒效原文及翻译
荀子儒效篇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翻译...
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儒雅、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

儒效原文及翻译
儒效原文及翻译如下:《儒效篇》开首举出周公来说明圣人之道贯通到君主。再说孔子未能够在现实中实践理想,但能够作为老师。再说君子的贤德,并不是要能人所不能,君子也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又由俗人、俗儒、雅儒、大儒的分别,由德行的高下而说到圣人管理天下之道。总之,此篇是说儒者的类别。由上而...

帮忙翻译个句子,这是个格言~~
我会忘记我听到的,记住我看到的,并且理解我所做的。

周王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求翻译.
是周公屏成王.出自荀子的儒效篇 周公拥护成王而继承武王之位来统辖天下,是因为他担心天下人要背叛周朝.

孔夫子说过两句话,被翻译成英文是这样...谁帮我解译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这句话出自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Real knowledge is to know the extent of one's ignorance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送吴君序》《李斯论》《荷塘诗集序》的翻译
[20]儒效:儒家治世的功效。《荀子》一书中有《儒效篇》。[21]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异国来秦任事者,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指出不能“逐客以资敌国”,秦始皇听取了他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22]不同术:商鞅的禁游宦与李斯的谏逐客,在政策上是相反的,那是因为李斯开始时...

荀子修身篇翻译
原文: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炀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 【译文】 端正谨慎顺从兄长,就可以称为好少年了;再加上好学谦虚敏捷,那就只有和他相等的人而没有超过他的人了,...

帮忙翻译一下《论语骈枝》!高手进
楚国人在楚地安居,君子安居于雅,这不是才能本性使他们这样的,这是习俗的不同造成的。”又有《儒效篇》提道:“居住在楚地就像楚国人,居住在越地就像越国人,居住在夏(雅)就使人夏(雅),这不是天性,积累的习惯使他们这样。”这样看来,“雅”和“夏”两字在古字中是相通假的。

在王15184625159问: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渑池县因瑞回答: A

在王15184625159问: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宗... -
渑池县因瑞回答:[答案] A 分封对象: (1) 同姓亲族是主体. (2)功臣. (3)姻亲. (4)古老附属国维持原状. (5)殷商降族. (6)恢复被商灭掉的古国.

在王15184625159问: 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突出特点?根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渑池县因瑞回答:[答案] 周初的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臣宿将,还褒封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的后代.封君要对周王室尽纳贡、守边等义务.西周是共有71个诸侯国,绝大部分是同姓(姬姓)有51个诸侯国,一小部分是异姓诸侯国.分封列国...

在王15184625159问: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译文 -
渑池县因瑞回答:[答案] 原文: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

在王15184625159问: 请解释下面的古文.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渑池县因瑞回答: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

在王15184625159问: 文言文鲁国之法的意思 -
渑池县因瑞回答: 一、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

在王15184625159问: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渑池县因瑞回答: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在王15184625159问: 求10篇较短的文言文及解释、、.20 - 30字为好.如题、、 -
渑池县因瑞回答:[答案] 1.孔门师徒各言志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在孔子...

在王15184625159问: 求:文言文翻译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渑池县因瑞回答: 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

在王15184625159问: 5篇成语故事的文言文及其翻译,(超短篇,写在纸上不超过五行的那种) -
渑池县因瑞回答: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