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的好坏

作者&投稿:郁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性是原罪?
谁说的性是原罪?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生所犯的罪。

有关七夕的民间故事的名称
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41]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主张以及与“程朱理学”的区别?
1、对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解不同。程朱理学完全消除人的欲望,按照三纲五常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王阳明心学则主张跟从自己内心的欲望去做。2、诞生社会背景不同。程朱理学诞生于封建社会相对繁荣时期,所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王阳明心学诞生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开始摆脱儒学思维。3、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心情很好的心情说说:笑里是坦荡,对得起初心,守得住永心
模糊记得历史课本上有句,存天理,灭人欲!敬最可爱的人!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二十五、一个人也要出去走走,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二十六、喧嚣之后都是一个人的寂寞,所以才会说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吧。 二十七、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只有学会心理调适,才能保持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儒家学说为什么分成理学和心学?
因为理学和心学代表的思想体系不同。理学是指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心学是指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产生原因 1...

在任何时候都能控制住情绪到底好不好?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但情绪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学会控制情绪,不能把情绪看得过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绪的产生。人生不是用来发脾气的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胡适学识渊博、风流倜傥、儒雅温和;而妻子江冬秀相貌一般、...

国旗下的演讲、题目是文学之美 求演讲稿、、急急急
在生命之初,我们对于艺术和美是没有鉴赏力的,对于美的评判和追求,并由此而理解 和欣赏艺术,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本质开始回到本真状态的过程。——在这个我们通常所说 的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在时代为我们营造的文化氛围中生成我们各自的 审美观,并在继续的观察里为审美观所映现的美得到...

盍邰19337648746问: 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好是坏? -
谯城区康忻回答:[答案] 对于古人提出的很多理论,我们应该尊重,有些理论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是正确的,天理也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人欲,按佛教的讲法,我们都在欲界,欲界众生因为宿世的业力,做很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这个欲望就很难灭除,只有...

盍邰19337648746问: 宋明理学家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对后世产生了什么不良影响?
谯城区康忻回答: 朱熹最为人们熟知的思想是“灭人欲,存天理”.但这个观点,是被人们广泛批判的.后世对朱熹批评最激烈的要算是清代的学者戴震了.他把朱熹的这个理论推向了极端...

盍邰19337648746问: 对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
谯城区康忻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盍邰19337648746问: 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意思? -
谯城区康忻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 长期以来,“存...

盍邰19337648746问: 存天理,灭人欲该怎么理解? 和马哲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有何分歧 -
谯城区康忻回答: 在朱熹的眼里. 朱熹实际上就是主张人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现代人一看到这句话就斥为不讲人性“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不是朱熹原创的,天理人欲的区别是,就是人欲,实际上是对这句话断章取义的误解误读,天理也,否则无底的欲望会毁了人类自身、扼杀人性之说,即人之为人的道理,但要求珍馐美味.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并非“禁欲主义”:“饮食者.”(《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也就是说,欲壑难填则是“人欲”,不能任由欲望泛滥,人欲也;要求美味.人需要吃饭这就是天理,而脱离了“天理”的人性则成了“人欲”,自然需求是“天理”,朱熹认为“天理”就是最初的人性,即人之变为非人的道理

盍邰19337648746问: 存天理灭人欲是谁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
谯城区康忻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有以下两个方面: 1、要按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办事.“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

盍邰19337648746问: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
谯城区康忻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

盍邰19337648746问: “存天理、灭人欲”何解? -
谯城区康忻回答: 这个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天理和人欲的对立,首先见于儒经《礼记》,但是把天理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把这样的对立作为道德修养中的基本对立,则是由宋代二程,即程颢、...

盍邰19337648746问: 天下万物皆生于两是什么意思 -
谯城区康忻回答: 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追寻维护社会、道德,修身养性. 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

盍邰19337648746问: 如何理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如何理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谯城区康忻回答: 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理欲观,作为道学伦理学说的核心和其哲学理论的最终归宿,对后世影响很大.程朱从道德理想主义出发,试图以存理灭欲的主张来限制当政者的私欲膨胀,引导皇帝和士大夫们一心为公,并使百姓归于善良,社会保持稳定.但他们由此提出的禁欲主义,如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而反对寡妇再嫁等等,却使他们的良好愿望落空.宋明理学在解决理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错误和危害,就是在从印度传来并在当时影响很大的佛教禁欲主义的刺激下,片面总结传统学术的寡欲、无欲思想而形成的运思方向上的根本性偏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