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作意法随法行的意思

作者&投稿:戊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告知佛教经典中《阿毗达摩杂论》中说的“八何”的具体内容,并举例...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五:八何词者,且如问言:何谁无所得,谓已得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何所无所得,谓所取相能取相;用何无所得,谓用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无所得,谓为救脱一切有情令住无上正等菩提;由何无所得,谓由遇佛出世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何之无所得,谓一切...

什么是康有为的“三世二法”啊?谢谢~~
第四随逐处有一谓自业所作。生老病死略有二义。一性逼迫苦苦所摄。对法等说八苦之中前之五苦苦苦摄故。二性迁谢生变于死老变于少病变于强死变于生。故此说为坏苦。随逐爱别离法非是坏苦。以义摄之此中初苦苦苦所摄。第二第三坏苦所摄。第四一种行苦所摄。自在相中有二。初明如理作意相等自在。

想认识佛教的朋友
(2)实践方面:阿含经中,佛陀遇到优婆塞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进一部再说「蕴处界、缔、道品」。修行也当先布施、持戒、忍辱,先行人天善法。如要进一部,再从四预流支(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定资粮(戒律仪、六根之防护、于食知量、初夜后夜精进修行、正...

为什么人总是有很多烦恼呢
皈依三宝最主要的是皈依法,皈依法的学处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其核心是如理作意。听闻圣法之后,缘圣法如理作意,如此才能对治烦恼,转化自相续,才能彰显圣法的净化功能。 为什么我总是有很多烦恼? 烦恼是别人带来的 开心快乐是自己找的 快乐也是一天 痛苦也是一天 何不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每天总是苦闷,想找个人学习佛法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

如何修止观---有感
二是诸佛菩萨所修的不共二乘的法既是佛菩提道,就是大乘道次第,除此之外别无佛法。不依见闻觉知是说修证大乘法绝不可依见闻觉知的第六识作为修证之标的,应依第八识作为标的。一切分别想念皆除;指的是一切非如理作意的分别都要灭掉,也就是离开虚妄分别,以分别的意识觉知心寻找不分别的第八识,不是要把 ...

有哪位能告知佛教经典中《阿毗达摩杂论》中说的“八何”的具体内容,在...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五:八何词者,且如问言:何谁无所得,谓已得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何所无所得,谓所取相能取相;用何无所得,谓用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无所得,谓为救脱一切有情令住无上正等菩提;由何无所得,谓由遇佛出世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何之无所得,谓一切...

瑜珈师地论中 嗢拖南 是什么意思
如是病者、喻诸凡夫、菩萨、声闻为烦恼病之所执持。大良医者、喻诸如来、其良药等、喻为宣说若上上胜及以上极、若深深胜及以深极、若劣若胜及以胜极、法教正教教授教诫。彼虽闻已;不能悟入,不生胜解,不能修行法随法行。诸有净信菩萨声闻、于佛所说不生疑惑;乘佛所说喻如一切支具圆满...

苏轼有关‘意’与‘法’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虽然这里苏轼是直接就绘画来说的,但是,作为处理“意”“法”关系的实践原则书画则是相通的。 值得注意的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这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密切关联的,“出新意”与“寄妙理”、“法度之中”与“豪放之外”有明显的对应性联系。从行文上看,苏轼所谓“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

诸法因缘而生
二者: 灭尽定;修行者於四禅或四空定时,若能听闻真正解脱道之佛理、能如理作意思维,即能断除我见与我执,此时可以转入灭尽定,於无想定类似,差别在於,灭尽定中,尚灭除第七末那的受与想此两种功能(心所),故又称为灭受想定。然而此两者,皆定法,并不是佛所说的真心,既然是心经,...

语策18280068681问: 学习入行论如何如理如法的听闻佛法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入行论藏传佛教的修行法门,为什么你不去问你的上师何如理如法的听闻佛法?这么做本身就不如法了.不要说你是在自学,佛法不能自学,同样也是不如法的.如果你有上师,修行问题最好问上师,要对自己的生起无倒的信心,才能得到最大的加持和进步.如果你没有皈依上师,想修佛法就赶紧去做皈依.藏传佛教传承不一样,没人会究竟了义的传你修行方式.

语策18280068681问: 李疑《尚义》译文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译文: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

语策18280068681问: 弟子规的译文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子弟规 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便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

语策18280068681问: 解释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古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i四声,等候).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

语策18280068681问: 弟子规全文翻译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语策18280068681问: 《文心雕龙·物色》 翻译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

语策18280068681问: 这句话的意思?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这是佛陀示现般涅盘前的教诲.简单的说就是佛陀劝诫佛子当时时反观,勿心外求法.前三句是比喻,后三句是所喻,是所比喻的对象.比喻怎麼说?就好比一个燃烧的东西,是这个东西在烧,是这样在烧,不是...

语策18280068681问: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是什么?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房...

语策18280068681问: 关于马的谚语和名言警句?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1、好马不吃回头草——清 李渔《怜香伴·议迁》白话译文:只是良骥会很仔细吃掉眼前的草,不回头出后面的草.比喻有志气的人立志以后,即使遭受挫折,也决不走回头路.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 ...

语策18280068681问: 解释: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
昌都地区骨炎回答: 然而此话自有一番“心思”,倘不用心最易流入简单化、庸俗化,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因而首先应当以正知正见认清这本是凡圣不同“质”的范畴,二者不是自然等同的,其间蕴藏着重要的起转化作用的因素.就这口头禅而说,就是要在“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