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而生

作者&投稿:乔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出自哪部经典?~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摘自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翻译的《佛说造塔功德经》。
意思是一切事物皆由原因条件和合而生,我(佛陀)解说诸般道理也就是解说因缘;(虚幻、没有实体的)因缘终将离散,归于寂灭(此境界无法解说、不可解说),(对此终极的真相)我就如此解说(静默、不做解说)。
原文: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宫白玉座上,与大比丘、大菩萨等,及彼天主无量众俱。时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及五乾闼婆王等,各与眷属俱,来至佛所,欲问如来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
会中有菩萨,名观世音,知其意,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今此诸天、乾闼婆等故来至此,欲请如来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惟愿世尊为彼解说,利益一切无量众生!’
尔时世尊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若此现在诸天众等,及未来世一切众生,随所在方未有塔处,能于其中建立之者,其状高妙出过三界,乃至至小如庵罗果;所有表刹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所有轮盖覆彼大千,乃至至小犹如枣叶。
于彼塔内藏掩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天等无有异。善男子!如我所说如是之事,是彼塔量功德因缘,汝诸天等应当修学!’
尔时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向所说,安置舍利及以法藏,我已受持。不审如来四句之义,惟愿为我分别演说!’尔时世尊说是偈言: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是说
‘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尔时观世音菩萨及彼诸天一切大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译文:
这是我所亲自听闻的:一时,佛安处在忉利天宫中的白玉座上,与大比丘、大菩萨,及忉利天天与无量大众聚会。是时,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及五位乾闼婆王等,各自与眷属一起来至佛前,想要请问如来造塔的方法,及造塔所生功德的数量。
在此聚会中,有一位菩萨名为观世音,知道他们前来见佛的心意,即从座中立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陀说道: “世尊!现在这些天众、乾闼婆等之所以前来此处,乃是想要请问如来造塔的方法,及造塔所生的功德,惟愿世尊为他们解说,以利益一切无量众生。”
这时,世尊告诉观世音菩萨说: “善男子!如果在此法会中的现在诸天众等,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随着他们所在的地方,在没有造塔之处,能在其中建立佛塔者,不论这些塔的形状是高妙无比,超过三界中的一切,乃至极为微小如同庵罗果。
或是塔的所有表刹,高大到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或是所有轮盖大到能覆盖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犹如枣叶;若能于这些塔内藏掩如来所有的舍利,如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
其人的功德就如同梵天一般,命终之后投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寿尽后,又往生五净居天,与这些诸天等无有异。善男子!如我所说的如是之事,即是建造这些塔的计量功德因缘,你们诸天等应当修学。”
这时观世音菩萨又禀告佛陀说言:“世尊!如前所说,安置舍利及如来法藏,我已信受奉持,但尚不明白如来四句偈的义理,惟愿如来为我分别演说。”这时世尊就宣说是偈颂道:“诸法因缘所生,我说如是因缘,因缘尽故寂灭,我作如是宣说。
善男子!如是偈的义理,是名为佛法身,你们应当书写置于塔内礼拜供养。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因缘及因缘所生的诸法体性,都是空寂的缘故,所以我说名为法身。如果有众生了解如是因缘法的义理,当知此人即为见佛。”
这时观世音菩萨,及这些诸天、一切大众、乾闼婆等,听闻了佛陀所宣说的法要,都十分欢喜,信受奉行。

扩展资料
《佛说造塔功德经后记》
夫塔者,梵之称。译者谓之坟。或方或圆,厥制多绪。乍琢乍璞,文质异宜。并以封树遗灵,扃钤法藏。冀表河砂之德,庶酬尘劫之劳。岂伊弓剑衣冠,言申永慕。禹陵孔壁,用显缄藏而已哉。将有量等大千,覆三界而高梵世;取均庵果,偶枣叶而譬针锋。
洪纤两途,福应无二。大小千计,净心终一。何只黄金白玉,架迥争晖。火齐水精,浮空竞彩。夕振祥飙之响,入镂铎以流清。晨霏仙露之甘,上雕盘以凝泫。至乃位隆三果,勋重四禅。高升有顶之宫,行届无灾之地。斯教之弘旨也。
此经以永隆元年冬十一月十五日,请天竺法师地婆诃罗,与西明寺沙门圆测等五人。于弘福道场,奉诏宣译。至其年十二月八日,终其文义。庶斯法宝,周给大千。俾彼慧灯,照融三界云尔。
【注释】
一忉利天:汉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的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共有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
二大梵天王:通常所说的梵天即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尸弃,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轮,此梵天与外道所说的梵天不同。
三那罗延天:天上力士之名。那罗延,汉译金刚、坚固、力士。《秘藏记·下》曰:“那罗延天,三面,青黄色,右手持轮,乘迦楼罗鸟。”
四大自在天:梵语摩醯首罗、摩醯湿伐涅,八臂三眼,骑白牛,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十地菩萨,将成佛时,在色界之顶,净居天之上,现大自在天子的胜报,以胜妙之天形,绍佛位,行灌顶。
五乾闼婆:汉译香阴,不啖酒肉,惟香资阴,是帝释天的乐神。
六庵罗果:印度药果之名,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亦称庵没罗果、阿摩洛迦。
七五净居:色界第四禅天,证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三、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此五净居天,惟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说造塔功德经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佛经上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
缘起,具体意思是"诸法由因缘而起"。因缘,就是能产生结果的原因。在因果中起主要的、直接作用的条件叫"因",起间接辅助作用的条件叫"缘",鸠摩罗什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还有一种区分:"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缘也。"但在佛教中,有时"因"和"缘"合并称为"因";有时又合并称为"缘",如刚才说"缘起论",缘字就当"因缘"讲。还有时,"因"和"缘"相互替用。
"诸法由因缘而起",就是说任何事物、现象,都是有一定的原因、条件,才生起的。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上,不是刻着一首"缘起偈"吗?"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教中,"缘起"还有一个定义:"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这表明了异时和同时的互存关系,在佛法中都是因果关系。有时一因多果,有时多因一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无绝对的果。一切事物都处在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竖的、横的因果关系的编织之中。

缘分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摸不着,看不见,猜不透。很多的机缘巧合是无法说清楚的。你也许在无意中遇见了某人,在无缘无故中会心系某人,毫无原由地牵挂他(她),说不清、道不明地心中引起无尽的相思。这一切的不经意,却让人感觉到冥冥中确实有一股力量存在,心不信缘,身却深深陷落在情缘之中不能自拔。
缘本天定,强求无用。缘起、缘灭、缘聚、缘散都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的。命运的多变让我们无所适从。人世际间的缘分,是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流失。有些人曾经与你心心相印,也曾经相携相扶,后来随着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那缘分也就由浓而淡,由淡而终至于无了。很多的情缘是不随人愿。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缘,也不是每一个寻觅的人都可以抓住缘。人世际间的分分合合,在生活中演绎出的许多恩恩怨怨,有缘无分,源头水尾难以相见;有情无缘,行色匆匆远隔天涯;这都是很痛苦的事。可人生就有着太多的不可知,一个念头,一次决定,往往便可能拥有或错过一份缘。选择了爱是因为缘,而选择了不爱却也是为了缘,生命如此,生活亦如此。“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彩云.....”世间事不是每段缘都能成真,不是每个美丽的开始都有美丽丰满的结局。这既无道理可言,也无结局可言,所以人生就有了那么多的痛与悲,苦与伤。

楼主 法安

楼主所理解的,其实以层次来说,算是相当高的禅定层次了,断绝心意识的境界有二:

一者: 无想定;无想定乃从四禅转入,息脉俱断,意识亦灭。唯留第七末那识、以及第八阿赖耶识持身不坏。

二者: 灭尽定;修行者於四禅或四空定时,若能听闻真正解脱道之佛理、能如理作意思维,即能断除我见与我执,此时可以转入灭尽定,於无想定类似,差别在於,灭尽定中,尚灭除第七末那的受与想此两种功能(心所),故又称为灭受想定。

然而此两者,皆定法,并不是佛所说的真心,既然是心经,想当然耳,一定是说明众生本来具足的真心。

因此,心经之心,是指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此心离眼识乃至意识界、离六尘相、离六根相,虽然无相,却无不相,因为万法皆由此心生,所以又说: 色受想行识即是此空、此空及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不异此空性心,而离开空性心也没有色受想行识,此乃不一不异之理。

而此心是本来具足,不是靠修行而得,因此是本来无生,后亦无灭之真实心。因此并不是靠修行达到不生不灭,若此说者,不异外道所说常见,佛所说不生不灭者,唯有一切众生之本心---此心名如来藏、亦名阿赖耶、亦名真如。

接著,稍微针对其他学人之回答而作辩证,令大众、楼主等,能对真心与意识妄心有更深细的认知,往后参禅寻觅真心时,才不会落入妄觉:

一楼觉正净兄如是说:证悟的人对外境不是不清楚或没反应,而是清清楚楚,但不染著。

辩证: 此说是悟后起修之路,然而心经所说,乃是指真心的现量境界,一切凡圣本具,因此,由兄之所说,可以知道此兄将意识对於外境清楚分明、却不去分别执著的境界,当成是真心境界,盖真心从来离见闻觉知,意识心纵然享受五欲而有染著时,无妨真心依旧显示其真如法性。故知此兄落入意识与想阴,将意识心与意识心清楚分明的了知性并遣一切空作为真心之境界。

二楼如是说: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这可以理解为功力到了可以分身的状态吧。

辩证: 分身是神足通,不离意识相应境界,心经所说乃真心,从来不与万法为侣之真实心,非修非不修---不是靠修行而得,然而若不修行也无法证实。

三楼如是说: 什么是空,空空如也。无念、无行、无语,心镜平常。泰山崩与面前而不变色,遇世俗万事磕绊而波澜不惊。

辩证: 此说也是落入意识境界,将意识不去分别执著一切法的境界,作为真心空性之境界,盖空性心空寂无我----於万法中本来就无知、无住、无染,不是靠修行才有;却无不相----万法皆由此心而出生。

五楼如是说: 心经那个意思是真空大定的意思,不仅不是触觉和意识的断绝,反而是无限的延伸。

辩证: 心经的确是真空大定---真实之空性心,然而不入定也不出定,故名大定;可是却不是断除意识后的无限延伸,此与意识断不断绝、延伸不延伸无有相干,都是楞严经所诃责的"纵灭一切見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而真心是: 若離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離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换句话说,回答同修大多落入了前尘分别影事,将能知能觉的意识心认为真。

六楼如是说: 断绝诸缘只能使诸法不生、不灭,却不是使我(你)不生、不灭的因。我本自不生不灭,故,诸法的因是我,故,因不可灭。诸法的缘由我决定,“控制或断绝”都会造成不同的缘发生,唯有我不决定,才使缘灭尽。达到灭尽空。

辩证: 断绝诸缘(灭后有种子),只能使诸法不(再出)生而已,并非真正的不生不灭;而后却说,不是使你我不生不灭的因,这其实就是楞伽经所诃责的外道见---想要欲令自我不生不灭,而不知道此我(意识、意根)本来就是生灭法,无法靠修行而成就不生不灭,真正不生不灭,是本来不生,未来也不会灭的本来就有之真实心。而接著说: "我本自不生不灭,故,诸法的因是我,故,因不可灭。诸法的缘由我决定" 若此我者,是指从来无我性的真我,那也是了,就怕是误认能分别思量的意识为我,或者是能决定能做主的末那为我了。所以最后一句露出马脚,诸法的缘,并完全由真实我决定,真实我无做性、无我性,於一切法从来不作主,而是由意根为先导做决定,故知此兄落入意根处处做主、处处决定的我见。

七楼如是说: 到了才没有,不是“没有”能够到。

辩证: 不是到了才没有,而是真心本来就没有六根、六识、六尘相了。也不是(意识)遣除这些相才是真心。

八楼如是说: 我们由自身的六大证入宇宙的六大,我们才可以达不生不灭。

辩证: 此乃胜性外道见,将虚空宇宙中,执有一精神能量体,殊不知,一切众生身中,本来就具足不生不灭的真心,此心非灵魂、非意识、也非见闻觉知性,然而离开此心,也没有灵魂、意识、见闻觉知性的出生。如八楼兄此说者,也跟楼上大多数兄台一般,妄想将五阴假我的一部分藉由修行达到不生不灭,有些人将能了知、能领受苦乐的意识认为真我,妄想将意识修成不生不灭、有些人将六入(六入乃六根与六尘相触的处所,不离色身,本是虚妄)认为真实法,妄想将六入经由修行变成不生不灭。如此类者,就好像想将石头修练成黄金一般。

有兄如是说: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应当无所执著于世界的缘起假相,放下的同时见性,即生清净心。

辩证: 这也是落入意识与意根境界,意识与意根才有执著与不执著,不论放下与不放下,与明心见性不相干,因为此放下只是对外我所的放下,而清净心是本来具足,不因放下而生,若是生者,即是生灭法。

最后总结如下:

后学之辩证粘提,并非刻意与各位兄台为难,而是藉此机会厘清法界实相,令大众能建立正知正见,不会再度落入我见坑---误认五阴、六入、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的全部或某一局部为真实我,如此一来,未来参禅寻觅真心时,才不会落入五阴假相,於大乘见道方有希冀。

愿 同证真如人无我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应当无所执著于世界的缘起假相,放下的同时见性,即生清净心;无所住要内观,要训练的,清净心不在内不在外。金刚经深奥难懂,观世音菩萨慈悲将其精髓精简成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于是许多菩萨依此修成圆满。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这里讲的就是般若的空性。般若有空与不空的两面,非断灭空也非物外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不空就是般若。用实相般若,去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即观照般若,观照的结果是五蕴皆空,空即是实相般若,就是所说的一实相印。一切法无自性,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而能发挥般若的本来大用,以方便善度众生。认识缘起性空的法义,认识万法没有第一因,,因而本不生,就是无生本有的道理 。佛教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由修禅定而证得妙观察智。眼耳鼻舌身意,意根之识,种子之识都属无明;只有破了无明将八识转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才算证得菩提。简单的说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本就是因缘假合,人世间的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上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说法,都在讲经。我们把自己的这部念好了,背熟了,不要错因果,那是真经真典。记住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要获得超越和自在;我们要享受自己内在生命的智慧,不要去计较也不要去比较,不落入是非对立。

你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都是条件因素所组成,这些条件因素有聚合与消散分解之时。

万事万物的因缘(组成元素)是六大,即:地、水、火、风、空、以及识。

地大——坚固之性
水大——湿润性
火大——温热性
风大——活动、行动性
空大——无碍、空间性
识大——了知、思维性

我们举一人物为例:

人是由六大所组成,他的组成元素有:骨肉组织等(地大)、体液和血液排泄物等(水大)身体的温度(火大)、身体的气息和呼吸(风大)、人体内的空隙(空大)、人的精神(识大)。

即使你压制触觉与心意识的作用,它也会有失效之时。它失效了,就有生灭了。一切都是因缘,没有所谓的内外之别。

我们由自身的六大证入宇宙的六大,我们才可以达不生不灭。

不是不与外界发生因缘,因为有情众生生长于此四大五蕴聚合之中,只要仍然有生命,就不可能脱离四大五蕴的联系,所以不可能不发生因缘。
而所谓修行,是随顺因缘而不执著,通过认识缘起,改变外缘对自身的影响而改变因果的结局。
所谓定,是外界在内心反馈中的平衡稳定,意识上不造作出各种“我”的见解和行动。

不是,这是边见,是把变成跟石头、木头一样当成圣境。这种境界不用修定那麼麻烦,让麻醉医师打个全身麻醉就行了,那些因车祸或其他意外瘫痪的植物人也是不和外界发生因缘,这就不生不灭了?不是这样的。证悟的人对外境不是不清楚或没反应,而是清清楚楚,但不染著。

佛陀及那些大阿罗汉弟子,每个都证悟了空性,若是要照你说的,断绝了自己的触觉与心意识、不与外界发生因缘。请问,什麼都听不见、什麼也看不到,佛陀与这些弟子要怎麼样四处说法、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导僧团修行?


万法因缘生,亦随姻缘灭什么意思
问: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 姻缘聚而则物在 姻缘散则物灭 什么意思 答:打个比喻 ,就是说,一个小朋友很喜欢哭闹,阿姨就给了他一块糖吃,他就暂时不哭了,这块能让小朋友暂时不哭的糖,就是“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 姻缘聚而则物在 姻缘散则物灭”这句话。或者说,这句话是给那些修行者在初级...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听到心经讲到这个话的时候,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世间万物都不纠结了。也没有执念了,缘起缘灭本身就是事物的规律。事业,生活,感情,这辈子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是缘分,因缘生,离去也是缘分尽了而已,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悲伤。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还有一种区分:"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缘也。"但在佛教中,有时"因"和"缘"合并称为"因";有时又合并称为"缘",如刚才说"缘起论",缘字就当"因缘"讲。还有时,"因"和"缘"相互替用。 "诸法由因缘而起",就是说任何事物、现象,都是有一定的原因、条件,才生起的。北京西山佛牙舍利...

万法因缘生,亦随姻缘灭什么意思
问: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 姻缘聚而则物在 姻缘散则物灭 什么意思 答:打个比喻 ,就是说,一个小朋友很喜欢哭闹,阿姨就给了他一块糖吃,他就暂时不哭了,这块能让小朋友暂时不哭的糖,就是“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 姻缘聚而则物在 姻缘散则物灭”这句话。或者说,这句话是给那些修行者在初级...

万法因缘生,亦随姻缘灭什么意思
2、完整翻译: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不是无端出现的,而是有其因缘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无端消失的,也是有其因缘的。3、举例。以眼识为例。眼识之所以会生起,这是因为有眼、色二者存在,如果没有眼或没有色,则不可能生起眼识。4、背景。这句偈诵出自佛教,是对佛教中缘起法的简要概括。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龙树菩萨的三是偈,由此可以建立“一心三观”的道理,所以是佛法的精髓。因缘所生法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并不存在永恒不灭的自性。后面的空、假、中道义就是所谓的空观、假观、中观。空观是阿罗汉无余涅槃的境界。既然佛法说一切法因缘所生,没有不灭的东西,这就必须要实证。

法到底由什么生起?
自性就是心。所以自性能生万法就是心生则种种法生。因缘所生法,与心生诸法并不矛盾。因缘可以分开来讲,因就是主要因素,缘就是辅助因素。比如一棵树成长,树的种子就是因,而外在的土壤与阳光就是缘。所以因缘所生法,因就是指心,缘就是产生万法的其他因素,比如前六识。

「诸法因缘生」与「诸法本​自无生」
对!答案是很难讲!你要是迷,那当然是有,你要继续迷惑颠倒、继续的攀缘下去,它对你肯定是有─梦里明明有六趣;但是你回光返照的人、安住真如的人,你要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三界果报有、没有就看人而异。佛陀因众生的坚固妄想,安立了诸法因缘生的这个教法,...

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
诸法因缘生 - 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条件的 我说是因缘 - 我也同意这样的说法 因缘尽故灭 - 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该物质就消失了 我作如是说 - 我是这样看问题的 这个是佛教“万物皆因缘,万事皆因果”的理念,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即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不真实的,...

诸法因缘而生
有兄如是说: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应当无所执著于世界的缘起假相,放下的同时见性,即生清净心。辩证: 这也是落入意识与意根境界,意识与意根才有执著与不执著,不论放下与不放下,与明心见性不相干,因为此放下只是对外我所的放下,而清净心是本来具足,不因放下而生,若是生者...

保靖县15167424213: QQ签名是“ 诸法由缘生”是什么意思呢 -
冶炉海墨: 这句话源自于佛教,诸法缘起性空,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精髓,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是佛陀教法区别开其他宗教、外道的根本特质.佛在说缘起性空的同时,即向法界众生宣告万法无生之理.诸法无生即空,空即不实在;无自性,即缘生、即...

保靖县15167424213: 什么是缘起论? -
冶炉海墨: 二、缘起论的内容:因、缘、果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

保靖县15167424213: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出自哪部经典? -
冶炉海墨: 《大智度论》卷十一曰:'诸法因缘生,卖纳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中敬没...

保靖县15167424213: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是什么意思呢. -
冶炉海墨: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佛经上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 缘起,具体意思是"诸法由因缘而起".因缘,就是能产生结果的原因.在因果中起主要的、直接作用的条件叫"因",起间接辅助作用的条件叫"缘",鸠摩罗什说:"力强为因,力...

保靖县15167424213: 怎么看待缘起论 -
冶炉海墨: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保靖县15167424213: 因缘是法还是不是法 -
冶炉海墨: 佛教有个著名的缘起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意思是,佛陀常常为弟子们讲,一切事物,都是因(内因,内在的条件)与缘(外在的条件)和合的产物.事物因因与缘的具备而产生,也由于因与缘的不匹配、不具备而灭失. 这个法,有多个含义,有时指事物,有时指方法,有时指法则(规律). 那么,您的问题,因缘是法还是不是法?这个法,大概指的是修行方法的意思吧.实际上,方法就是从法则引申出来的,法则就是方法的指导思想.方法就是法则的具体化或者说是法则的运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因缘,首先是法则,即缘起法则,其次,也是一种修行方法.即佛教的十二缘起观.

保靖县15167424213: 佛家说有缘自会相见,请问佛家说的缘,何为缘?何解???? -
冶炉海墨: 佛经上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 缘起,具体意思是"诸法由因缘而起".因缘,就是能产生结果的原因.在因果中起主要的、直接作用的条件叫"因",起间接辅助作用的条件叫"缘",鸠摩罗什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还有一种区分...

保靖县15167424213: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意思 -
冶炉海墨: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是缘起偈.古代佛塔一般都刻着这首偈当作舍利供奉.因为佛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 此偈是佛的弟子阿说示(最初五比丘之一,意译是“马...

保靖县15167424213: 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啊? -
冶炉海墨:[答案] 因缘所生义,就是说诸法因缘所生,所以诸法不是本来就有,这就是是义灭非生. 灭诸生灭义,就是消除诸法生灭现象,你就知道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是义生非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