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相唯识”

作者&投稿:浑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唯识法相?~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
过去人们不加分别法相与唯识,其实法相与唯识是有区别的。法相与唯识的区别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略举几条:①缘起义是唯识学,缘生义是法相学。②根本智摄后得智是唯识学,后得智摄根本智是法相学。③能变义是唯识学,所变义是法相学。④约观心义是唯识学,约教相义是法相学。⑤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学,八识二无我是唯识学。⑤平等平等是法相学,殊胜殊胜是唯识学。法相广泛,唯识精纯。从学理入手,从观行起步,唯识与法相必须详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乱,次第不明。当然在终极原理上法相与唯识是不二的。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必摄法相。唯识之识是存在的心体,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现之相,心体与心相是不一不异的。

佛学中并无“法相唯识”的名相。这是法相、唯识两个名相的杂糅。

法相:
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之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法相宗。

唯识:
识,即心之本体,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称为唯识。即认为吾人自己心外之物心诸现象皆由八识自体所变现之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又将所认识对象之相似形状视为心内之影像所映现而认为实在实有,且作为认识对象之物境自体(本质)亦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变生,故唯识以外无其他实在,称为唯识无境,或据万有从识所变之意义,而称为唯识所变。此理论见于成唯识论卷二。可分为:(一)因能变,又作因变、生变;所有之存在皆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变生。(二)果能变,又作果变、缘变;其结果在八识上起主观与客观之区别,而向对象作用。观心觉梦钞卷下分为以下二种道理说明:(一)熏习道理,即生变之义,种子系由自心之作用深植于识中。(二)转变道理,即缘变之义,由识变现见、相二分。 法相宗之根本教义,说唯识之相,以五位百法不离识者,即为总门唯识或不离门唯识;五位之中,心王是识之自相,心所为相应于心王作用之心理活动,色法为识所变现,不相应法为以上三位之分位假立者,无为法为以上四位之实性,依此等理由显示唯识者,称为别门唯识。别门唯识之说系为愚者分别能所而说明,故又称虚妄唯识、不净品唯识、方便唯识。初地以上之菩萨能了悟唯识之理,证得唯识无尘智,而存有真识者,称为真实唯识、净品唯识或正观唯识。成唯识论卷九列举对唯识教理九种疑难(唯识九难)之答释。唯识九难即:唯识所因难、世事乖宗难、圣教相违难、唯识成空难、色相非心难、现量为宗难、梦觉相违难、外取他心难、异境非唯难。 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分类诸经论之唯识说为五种唯识,即: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又该宗之修行有所谓五重唯识观。 华严宗称三界皆是一心所作,列举十重唯识等说明,即:(一)相见俱存唯识,(二)摄相归见唯识,(三)摄数归王唯识,(四)以末归本唯识,(五)摄相归性唯识,(六)转真成事唯识, (七)理事俱融唯识,(八)融事相入唯识,(九)全事相即唯识,(十)帝网无碍唯识。若究其极如帝释宫之网珠(因陀罗网),一中含有一切,一切中各具一切,重重无尽,事事无碍。如以十重唯识配当于五教,则初三为始教说,次四为终教及顿教说,后三为圆教之说。但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七,将假说之唯识列为小乘之说。〔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五、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
阿弥陀佛!

佛陀的教义是极为简明的,其究竟的目的,就是对众生示教利喜,要让我们从执着中醒悟过来。但由于弟子众多,根性也不尽相同,佛陀对于这些人,并不执着于某种教义,而是采用能适合对方根性的道理,所谓契理契机为他们说法;就好比现在大学,设立种种的科系,就其兴趣专长而因材施教。弟子们于佛陀涅盘后,将佛陀所说的“法”加以结集整理时,注入了很多的解释,因此也就形成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渊海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教义。

可是,到了后世,祖师们有的特别尊重某一个法门,有的特别崇敬某一种义理,甚至还有特别推崇某些经论,而逐渐形成分门别类的系统,并且倡导自家所崇尚的教法是最为究竟的,而产生所谓的各宗各派:在印度的原始佛教就有分为上座、大众的二十个部派;大乘则有中观、瑜伽的空有二宗。在中国佛教,有演绎流传至今的律宗、三论宗、禅宗、法华宗、净土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等大乘八宗,俱舍、成实,小乘二宗:共成中国佛教十宗。各宗派开宗的祖师们为了消除宗派间的冲突,而运用判教的方式来整理佛陀的教法,并且各自判别各宗的高下,也为自宗在佛陀一代时教中安立位次,如华严宗的五教十宗说,法华宗的五时八教说,即是目前最普遍流传的判教。而太虚大师也立大乘三宗:法界圆觉宗、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印顺长老则立大乘三系:真常唯心系、性空唯名系、虚妄唯识系,来归纳所有的大乘教理。门户宗派的兴起,不仅是在印度或中国,其他重要的佛教国家中也都有同样的现象,如藏传佛教、日本佛教、韩国佛教在本册文中皆已列举出其主要分派,因此,这里就不再加以一一细述。

太虚大师立大乘三宗: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法界圆觉宗。法性空慧指各部《般若经》及宗《般若经》的诸论;法相唯识包括法相学与唯识学;法界圆觉学指《法华经》、《维摩经》、《华严经》、《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及净土方面等有关法界、如来藏等诸经论。

具体两者关系,请访问以下说明:唯识法相问答:
http://www.ciyunsi.net/weilao/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1

唯识

佛法讲的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唯识,就是外面、外界、外尘,你身 体感觉到寒意的,对不对?你开门出去,一股凉风吹向你的身 体,那个时候,你的唯识就开始了,因为这是你的外表直接感受到你的心里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就叫唯识,唯一的一个意识:我觉得真的是冷了。不是唯识的话,会不管人家说什么,他在意识当中是不会相信人家的话。

师父为什么要你们学这些东西?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实际上这就是学佛的经典,否则你度不了人的,你不知道 人家的意识当中在想着什么,你跟他讲得再多,拿本书,拿张光 盘给他看,他的意识还是他本来的意识,根本度不了他,所以你们必须了解这些意识。

在人间有人关心你是缘,无人关心你也是缘。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人间有很多人关心他,那么这个人是有缘,那么大家都不理他,他也拥有着缘,只是逆缘。所以,不要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被人冤枉,知己难寻啊,你不如自己想一想,你有没有同体大悲?师父跟你们讲的每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地去想一想,经常有同体大悲的人,他就不会有很多的抱怨,他就会顺着逆缘找到善 缘。

同体大悲是什么?就是人伤我痛,用现代化说就是换位思考。所以,知人苦啊,会开悟,这都是师父讲的。你只有知道 人家苦了,你自己才会开悟啊,看到妈妈生癌症了,就会想到她为什么会生癌症,那是因为她没有学佛,过去吃了很多活海鲜,就没有菩萨保佑啊。因为人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最容易迷失自己。感情上顺利了,事业上顺利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很顺利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就开始迷惑了,用现代话说,就是人不能被顺利冲昏头脑。

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凡事不要常以为自己是对的,长期这样,自己就会害死自己,所以要学会自性皈依,之后,你要有觉 悟,你的心要正,而且本性要干净,那么你就邪迷不住,什么意思呢?邪 恶的念头,迷惑的思维,都不会常驻在你的心中,也不会生出来,所以要正。我们做人要少欲知足啊,欲 望越少的人,越能知足。我很知足了,我今天有一口饭吃,我感恩啊;我今天有个地方睡觉,我感恩啊;有这个人间让我来学佛,让我从这个人间能够直接进入四圣道或者西方极 乐 世 界,那我要感恩啊,一切都在感恩中,在感恩当中,你才能自性皈依。

所以,少欲知足,能离财色,自心才能皈依正,念念才能无邪见。自心皈依正是什么?就是你的心才会产生正念,你的心有了正念之后,你的每个念头出来才无邪见,不会看错,所以,以无邪见故。你的脑子里都是正的,所以你没有邪见出来,你这才是没有邪知,没有邪见故。

不要人我、功高、贪爱和执着。很多人以为自己不错了,做了很多的功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啊,经常抱怨人家怎么怎么不好,这就是自身的贪爱、执着的开始,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懂得解脱自己,要懂得 度 化众生。要想得开啊,我们在人间吃苦,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吃补啊,补什么?补你过去所为造成的业障,弥补这个漏洞。吃苦就是吃补啊,你虽然吃苦了,你补进去了。发菩提心,就是要将清净心转化为清净信,你的心首先要清净,你的信念才会出来。

信念非常重要,师父让你们首先要心清净,然后才转化为清净信。《心经》里有一句话,“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大家想一想,这句话在佛法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以无所得”就是悟无所得,就是你悟出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叫“悟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叫“无得”。无得才能断烦恼,才能不执着。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什么事情都得不到,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悟无所得,他就没有烦恼。无所得就是无所住,你得不到,你哪来的心去住,又能住在哪里呢?你没有去得这些东西,你心中没有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怎么会残留和驻扎在你心中呢?

无所得就是无所住,在人间讲的法就叫无所谓,没有了,无所谓了。不无所得,实际上你真正地把它看穿了,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得的,不无所得即得,你又得到了,你空了,那也是得到了,因为你得到的是空,空才能产生智慧,空才能储存智慧。杂念太多,哪有智慧长存?大家要明白,“以无所得故”,以无所得为修心的根,你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要理解为没有的,你不要去得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这个就是你学佛的根,不贪就是根啊。

一切皆空,想明白了,这一切世间物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啊。

佛法中讲了最重要的两点,一个叫中观,一个叫唯识。唯识是唯有 意识。先给大家讲讲中观。中观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当中去看,中观在内,不在外。就是说,我们修心不要注重外表,也不要注重内心。不在外面,不在里面,那在哪里啊?那不就是在中间了吗?你看一个问题,不把它看成左,也不把它看成右,那你就中性地看问题了,人家吵架的双方都跟你讲对方不好,你不说这个好,也不说那个好,你站在中间了,这就叫中观。

因为不常见,才能断见,我们不经常去碰到那些烦恼的事情,我们经常不去接 触那些肮 脏的、琐碎的人间的红尘之事,那你才能有断见,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喜欢说,“他说什么了,你告诉我?”他就开始有见了。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没有了,你才能中性,你才能中观,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那就叫断见。很多修得好的人,碰到人家说,“他说你什么什么。”“哦,我没有听说啊。”他就断掉他自己的愚见。

所以,在常见和断见中,就叫做中观。经常看见很多事情,根本不往心里去,似乎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一左一右,到了最后,你看见又没有看见,没看见又似看见,实际上很多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看见了吗?”“没有看见”,实际上他看见了。又有很多人说,“你看见了吗?”他看见了,却说没有看见,这不就是中观吗?

看见了,我认为没有看见,知道的事情,我不认为它是现实,而是虚幻的,所以,我才会有中见开始,用现代学佛人的话说,就是唯物辩证 法。

佛法讲的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唯识,就是外面、外界、外尘,你身 体感觉到寒意的,对不对?你开门出去,一股凉风吹向你的身 体,那个时候,你的唯识就开始了,因为这是你的外表直接感受到你的心里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就叫唯识,唯一的一个意识:我觉得真的是冷了。不是唯识的话,会不管人家说什么,他在意识当中是不会相信人家的话。

师父为什么要你们学这些东西?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实际上这就是学佛的经典,否则你度不了人的,你不知道 人家的意识当中在想着什么,你跟他讲得再多,拿本书,拿张光 盘给他看,他的意识还是他本来的意识,根本度不了他,所以你们必须了解这些意识。

内就是心,心有外心和内心两种,表面上讲起来,我的心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心分很多种啊,外心的感受就像这个心是指挥部,但是它又有很多指挥员一样,指挥员是谁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他的心就是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鼻子闻到的,舌 头感受到的,身 体感受到的,和意念所能理解的这些来让你这个心来动,它们就是你的心变化的根据和条件。为什么有的人心会变呢?

因为他听到人家讲得太多了,是不是耳朵听的啊?因为人家告诉他:你快点过来看看,就是这个事情。他眼睛一看,相信了,他转变了他的意识,所以他的心就开始转变了,他的意识开始转变了,所以就称为外心。




藏传佛教是不是玄奘取来的
唐玄奘取经,取的是,法相唯识宗的经典。回国后,他创立了法相唯识宗,是汉传佛教的10大宗派之一。玄奘法师本人,也成为了,法相唯识宗在中国的开山祖师。此宗至今仍然存在,但修行此宗的人,极为罕见。唯识宗的理论,极为高难,是高智商者的宗派。唯识宗看待宇宙人生,完全是另外一个角度,与我们的...

《百法明门论》属于哪个宗??是唯识还是法性宗?我很想学《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非常详细的讲了心法和色法,各种法相,是法相唯识宗的基础性的重要论典,也是学习禅宗打坐的必备知识。嗯,自学《百法明门论》,可以参阅李英武著的《百法明门论讲析》,也可以到西园寺网站上下载济群法师讲解的视频。

唯识宗的主要思想
1、八识与阿赖耶缘起:唯识宗主“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那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身识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做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

佛教的密宗强调什么才是人类的本源
佛教认为:宇宙的本源,人生的本源,都是无明。佛教有个重要的理论:十二缘起。其中概括讲述了,宇宙是如何起源的,以及宇宙的具体运行过程。但佛教对于十二缘起,有3种不同深度的解释:南传佛教解释为:三世二重因果。假象唯识宗解释为: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染六粗。法相唯识宗解释为:二世一重因果。

禅宗所说的般若和唯识法相说的般若有何区别?
没区别,到了源头都一样。只是修行的门径不一样,禅宗直指真心,不落诸识,其余皆依诸识,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把诸识中的迷情去掉,就能见证真心。

佛教各宗大意
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着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什么是佛教唯识学派
谭嗣同在所著《仁学》一书中,也引用有关唯识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曾运用因明与西方逻辑、中国墨经作比较研究,并有《齐物论唯识释》之作。近代欧阳竟无、韩清净和太虚等也曾对法相唯识之学竞相研习,并撰有不少专门著作。 法相宗在日本亦有流传。唐永徽四年(653)日僧道昭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回国后以元兴寺...

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逝世于664年3月7日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104年187年)的后代...

唯识法相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成的
由众生六根取着六尘,而产生六识。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法相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的。唯识比较深晦,想要学通,需要一定的佛像基础。

什么是唯识观?
唯识,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高明区19859877352: 什么是唯识法相? -
戚功浦优: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过去人们不加分别法相与唯识,其实法相与唯识是有区别的.法相与唯识的区别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略举几条:①缘起义是唯识学,缘生义是法相学.②根本智摄后得智是唯识学,后得智摄根本智是法相学.③能变义是唯识学,所变义是法相学.④约观心义是唯识学,约教相义是法相学.⑤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学,八识二无我是唯识学.⑤平等平等是法相学,殊胜殊胜是唯识学.法相广泛,唯识精纯.从学理入手,从观行起步,唯识与法相必须详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乱,次第不明.当然在终极原理上法相与唯识是不二的.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必摄法相.唯识之识是存在的心体,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现之相,心体与心相是不一不异的.

高明区19859877352: 法相 - "唯识法相"是什么意思?
戚功浦优: "唯识法相":唐玄奘三臧法师取经回国后所传之法门"唯识宗(或法相宗)".佛法认为,“万法(一切物质与精神)唯心所造,唯识所现”. 玄奘法师衣钵弟子为奎基法师(即“三车和尚”,太宗强诏其出家作玄奘法师弟子,他提条件,带一车酒、一车肉脯、一车美女,玄奘法师答应.不日悟前世乃是雪山修禅定者,玄奘法师取经时在天山西部遇之,告以投胎唐宫,后死.于是尽退三车,发心学佛.),后因需要资质过高,承者了了.

高明区19859877352: 何谓“万法唯识?何谓万法唯识”?
戚功浦优: “万法唯识”是佛教用语,也称“一切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称之为“...

高明区19859877352: 佛学中的唯识是什么意思? -
戚功浦优: 梵语 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识心的真性法相.换句话说,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达摩付与禅宗二祖印证心传的楞伽经中就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语

高明区19859877352: 佛教的密宗强调什么才是人类的本源 -
戚功浦优: 佛教认为:宇宙的本源,人生的本源,都是无明.佛教有个重要的理论:十二缘起. 其中概括讲述了,宇宙是如何起源的,以及宇宙的具体运行过程.但佛教对于十二缘起,有3种不同深度的解释: 南传佛教解释为:三世二重因果. 假象唯识宗解释为: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染六粗.法相唯识宗解释为:二世一重因果. 法相唯识宗的解释,属于第三时教,解深密经中认为,是最高级别的.学过了法相唯识,也就易如反掌的知道: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宇宙的具体运行规律.

高明区19859877352: 佛教八识都是什么 -
戚功浦优: 阿赖耶识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

高明区19859877352: 唯识宗主旨是什么? -
戚功浦优: 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所的“万法唯识”. 此宗条理谨严,分析周密,非常接近科学,但法相词汇很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代表作有《俱舍论》(小乘法相的总结)和《瑜伽师地论》(大乘法相的总结).

高明区19859877352: 般若须将法相宗,四生九类化归空是什么意思 -
戚功浦优: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麻烦.首先,佛教的基本世界观是“缘起性空”,即认为世界万物包括芸芸众生都是众缘和合而成,正因为是众缘和合所以万物没有自我特性,称为“自性空”,所以缘起即是性空,性空即是缘起,也就是《心经》上讲的...

高明区19859877352: 佛经说的法相,跟非法相是什么意思?有为法跟无为法又是什么? -
戚功浦优: 法相、泛指物质、也包括暗物质,非法相、是对物质永恒真实的否定.有为法、是私心执着上的一切行为;无为法、是无我无执着下的自然活动,前者做事有意,后者做事无心.

高明区19859877352: 法相宗指的是什么?
戚功浦优: 法相宗,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为名,本宗有《唯识论>,明万 法唯识之理,故亦称唯识宗,此名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印度 名为瑜伽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