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所说的般若和唯识法相说的般若有何区别?

作者&投稿:狐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祖所说的般若智慧是什么?~

楼主您好!

您前面所说,是“世间智慧”,也就是世间法层面的智慧。所谓世间法,一般涵盖于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比如: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所见所知所觉的五尘(医学涉及五色根)。社会科学的学说、思想、哲学、神学等,主要是五尘境上的法尘(心理学涉及六识:特别是第六识: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涉及第七识同时也是第六根意根的一部分)。
如上,一切学者、哲学家、神学家、宗教家研究的对象,都包含在十八界世间法中。
其实,不仅如此,小乘佛法中证果的圣者,所修所证的对象也是如此: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又叫做“一切法”。
世间法上最究竟的智慧叫做“世俗谛”。这就是小乘圣者所证的“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世间法上,没有哪一个真谛能超过这个真谛。所以叫“世俗谛”。

般若智慧却不是这样,发起般若智慧的先决条件是“开悟明心”。凡夫及二乘人最多能得“相似般若”,不会得“实相般若”。
般若智慧,是亲证一切有情各各本具的真实心之后,在观察真实心的过程中发起的智慧。因此,一定要大乘悟后菩萨才能具备。

这个真实心,不涵盖于“一切法”的范围内。远离六尘境,远离见闻觉知。因此,如果用世间智慧来思维、整理。永远不会真正懂得般若。所以,大乘悟后菩萨所证,阿罗汉“穷尽思维不能测度”。何以故,不在思维中故。

最初的般若智慧,是初悟(禅宗“破本参”)时发起,叫做“般若总相智”;又叫“根本无分别智”。
凡夫及二乘人犹如“盲人摸象”,初悟菩萨犹如一朝眼明:一刹那看清了这头大象的总体相貌。所以般若总相智与世间智慧相比,犹如盲人与明眼人之区别。所以经中说:“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楞严经》说:“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凡夫及二乘人由于未证实相,所以于实相“无明”。但是,二乘人在世间法层面上却是断尽无明的:其所断者,即是一切凡夫最大的无明:以为这个“我”真实不虚,不能断除我见。因此,断我见的人就是小乘初果圣人)。

进一步的般若智慧,是悟后久修菩萨(禅宗“破重关”“破牢关”)所发起,叫做“般若别相智”。又叫“后得无分别智”
此时,菩萨不仅亲证真实心的总相。而且因在实相法上深细观行实证,能知真实心的细微相。至此,即是全部的“般若智慧”。

具体来说,般若智慧可以叫“般若中观智”:实证真心之后,现前观察到真心的无量中道性,由此生起的智慧。比如:龙树菩萨的“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心经》(所谓“心经”,就是描述真实心的经典)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禅宗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都是般若中观智的体现。
这里,略说其中之一的“不生不灭”:
世间法上,不生就是不存在,不灭就是永恒不变。任何事物,其实都在生灭的一边。不可能既不生又不灭。一切法无有一法非生灭。这样思维,很多人就说:“所谓般若智慧,所谓中观。都是戏论。因为根本不可能”。或者说:“颠来倒去的说,无非是为了破除凡夫的执着,其实本质是:一切法空”。
这样的说法,不仅远离般若,乃至小乘初果也未证得。根本的落处,是将这个“不是法的真实法”涵盖于“一切法”的范围内来观察;是将这个不在三界中的法,当做三界中的法来看待。是将这个不属于六尘、六识心的法,当做凡夫所知所见的六尘万法,六识妄心来看待。
下面略说:

真实心,之所以叫“真实”,就是因为他永不坏灭,真实常住。如果是无常,就只能叫“暂时有”“虚妄不实”。不可冠以“真实”之名。那么,凡是已经出生的法,能见闻觉知的一切法。绝无一法能够常住,一定是“成住坏空”的过程。唯有永远都不出生的法,才能永不坏灭。
那么,既然没有出生,怎么能说他存在呢?这个真心,却又是真实存在的。若无真心持身(持身识),一切有情顿成死尸,名为无情;若无真心携带业种,一切果报不能显现;若无真心往来三世,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即成妄说;若无真心本自具足,一切凡夫永不成佛;若无真心真常不坏。佛法顿成戏论,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就要重写。这个真心,不仅记载于经典之中,而且为古来一切真悟者实证。可知可证,也可重复验证。
所以,此真心,即是“佛法第一义谛”。另有种种名称:心、唯心、本心、非心心、无心相心;佛、法身、实际、涅槃;如、真如、如来、如来藏;法、法性、诸法、一切法、非法非非法、诸法实相、空、空性、真实空、毕竟空、真空妙有;识、藏识、神识、本识、唯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无垢识;我、唯我、真我、无位真人、父母未生前我;

通达般若之后,就是进入初地的圣位菩萨,成佛之道的“三大阿僧只劫”走完了三分之一。此后进入甚深极甚深的“唯识种智”修证阶段,直到究竟成佛。

最后说明:世间智慧、般若智慧、乃至佛地的“一切种智”。都是妄心(第六识)的事。只不过所知的对象与深浅不同。若是第一义谛的真心,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他完全不会去了别智慧与否的问题,乃至开悟、成佛都与他无关。正所谓“不与万法为侣”。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常住十方三宝

敬请参与:http://tieba.baidu.com/club/6261652

我也在学佛,但是目前还只限于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读诵,没办法帮到你,路过为你点赞。

没区别,到了源头都一样。只是修行的门径不一样,禅宗直指真心,不落诸识,其余皆依诸识,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把诸识中的迷情去掉,就能见证真心。

般若、唯识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法门,无论是禅宗,还是法相宗,亦或净宗、密宗等宗门,都是一样的。不是专门为某个宗门分别讲的,而都是一样的佛法理论。

才做手术的般若何为时尚法术的般若有何区别?这个应该不是一个意思,他们区别有相同之处。


印度佛教佛教时期中观和唯识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重点是怎样的?包括人物...
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最重要思想体系。一般认为,唯识学的出现晚於中观学,在印度佛教史上,中观与唯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行不悖,双方就了义不了义互诤不断。中观主旨是般若性空,万法假有;唯识主旨是唯识无境,内识实有。据玄奘《成唯识论》和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内容判断,唯识学的出现受到了当时印度...

佛教有哪些宗派
制教为佛教诫众生而对其行为加以制御的教法,即律教之所诠,如《四分律》、《十诵律》等。化教又可分作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三类。性空教摄一切小乘,相空教摄一切大乘般若,唯识圆教摄大乘《华严经》、《楞伽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盘经》。制教又可分为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

唯识和中观都分别说了些什么?他们的争执点在哪里?
现在网上讲佛法的还是先别随便看,有很多都打着唯识或者如来藏啥啥的旗号,但讲的却是外道邪见。中观和唯识有着不可磨合的不同观点,但殊途同归,就像烧油车和电瓶车一样 想学的话建议先把格鲁派的四宗义学明白,里面把有部、经部、唯识、中观讲的很透彻,容易区分,沈阳北塔的云丹法师讲的不错。

什么是“法相唯识”
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分类诸经论之唯识说为五种唯识,即: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又该宗之修行有所谓五重唯识观。 华严宗称三界皆是一心所作,列举十重唯识等说明,即:(一)相见俱存唯识,(二)摄相归见唯识,(三)摄数归王唯识,(四)以末归本唯识,(五)摄相归...

佛教分那几个宗派?
2、天台宗 智者大师可说是天台宗的开创者,因其完成“天台三大部”,使本宗思想完备。智者大师的思想承袭于南岳慧思,慧思又承袭于北齐慧文,这是中土的渊源。又因慧文思想系统来自于龙树所撰《大智度论》、《中论》,因而远溯印度龙树菩萨为初祖。《摩诃止观》卷一载:“台衡慧文,宗于龙树。”...

能不能麻烦佛学专家告诉我什么是中观,什么是唯识
无知)的凡夫,应该说俗谛,即承认世界和众生的存在。中观派还进一步认为,作为最高修持境界的涅槃和现实世界在本性上是没有差别的,它们之间所以有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无明的结果,如果消灭了无明,也就达到了涅槃,为此,他们规定了五十二行位的修行阶段。【唯识】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皆心识所变现...

佛法有相开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修学中转识成智?这个识是什么相?何转,智...
论转识成智 作者:惟贤法师 学佛的目的,就是在唯识学里讲的“转依”。转依有二:一转染成净,二转识成智;转染成净为涅槃,转识成智为菩提。涅槃即自性清净,菩提即觉悟,能证得菩提是般若(依中观宗讲),或称正智即无分别智(依唯识宗讲)。众生在迷惑与染污中,没有智慧,不懂因果。学佛...

佛祖所说的般若智慧是什么?
通达般若之后,就是进入初地的圣位菩萨,成佛之道的“三大阿僧只劫”走完了三分之一。此后进入甚深极甚深的“唯识种智”修证阶段,直到究竟成佛。最后说明:世间智慧、般若智慧、乃至佛地的“一切种智”。都是妄心(第六识)的事。只不过所知的对象与深浅不同。若是第一义谛的真心,如《心经》...

佛教宗派各自特点
“嘉祥空”讲的就是三论宗的特点。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主要典籍而得名。集大成者吉藏大师又被称为嘉祥大师,此宗所依据的《中论》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他为“嘉祥空”。接下第三句是“传统华严修身律”讲的是华严宗...

般若中观思想知道是什么?谢谢
即:在理论上,统一性空与方便;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统一名言与实相、俗谛与真谛;在实践上,统一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涅盘,即:所谓假有性空,不著有、无二边的观点,称为“中观”。建议看黄忏华所著的《佛教各宗大意》,“三轮宗大意”之“第三章 中论大纲”介绍得很简单、全面,可以看下面所引...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般若须将法相宗,四生九类化归空是什么意思 -
韶娴心灵: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麻烦.首先,佛教的基本世界观是“缘起性空”,即认为世界万物包括芸芸众生都是众缘和合而成,正因为是众缘和合所以万物没有自我特性,称为“自性空”,所以缘起即是性空,性空即是缘起,也就是《心经》上讲的...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什么是“法相唯识” -
韶娴心灵: 佛学中并无“法相唯识”的名相.这是法相、唯识两个名相的杂糅.法相: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之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法相宗.唯识:识,即心之本体,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十大般若有哪些?
韶娴心灵: 金刚经 心经 六祖坛经 禅宗公案 维摩诘经 楞严经 禅宗讲的很好的,可以听元音老人开示的《拈花录》.阿弥陀佛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众生相,皆无相.是什么意思? -
韶娴心灵: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人类知识的脉络是什么? -
韶娴心灵: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要的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人类知识结构有四大知识体系构成:宇宙本体、规律性知识、经验性知识、人造知识. 人类知识结构模型如下(见下图) 图示说明: 宇宙本体:指能承载一切知识体系的本源,系万事万物存在及...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如何理解神识是不生不灭的?一方面佛经上面说一切法无我,另一方面说
韶娴心灵: 第一种误会佛法的人,就是用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认为一 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说的空性,把空性当成法性是空无 ,不能了知空性与空相之真实义理;「空性」是说...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什么是有相三昧和无相三昧?什么是有相三昧和无相三昧?
韶娴心灵: 禅宗所说,是依无相三昧发挥.念佛求生西方,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 《金刚经》说心地法门,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汝不知看经上文说的话,独以此两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无相三昧.凡般若部中许多经,并禅宗所说,皆是依无相三昧发挥者;凡诸大乘经,备明修因证果,并开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答善熏师问)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 -
韶娴心灵: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呼图壁县18653437767: 佛教八宗是哪八宗?他们观点有何不同?
韶娴心灵: 1. 禅宗、 密宗、 唯识(法相)、 天台、 华严、 三论、 成实、 净土 2. 有什么不同,众生心量不同,故佛说法不同,为接引不同根器机缘的众生/ 3.不得已而说之 (仅供参考,莫执著为实) 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