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所讲的“天地无亲,常与善人”该如何解释

作者&投稿:侨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是道德经里说的说的一句话,和道自然密不可分。

在老子的心里这种道是没有因为血缘亲疏而决定,没有因为小人之心而偏私,是世间的大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宇宙和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也是天地的孩子。广泛一点的来说,我们的联系不仅仅涉及到血缘和交友圈,甚至那些所谓的陌生人和我们都是有着隐秘的联系。就像大爱无疆,只要是爱哪怕是对一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会有的。

天地也不会去偏袒哪一个人,只有自己能够实施爱传播爱,爱也会想链子在彼此传递。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因为遇到了一件伤心事,痛哭流涕。后面有个小姐姐应该跟了我很久,在她要走的时候把手上的奶茶给了我。与她来说,我不过是一个素未相识的陌生人,与我而言,这是陌生人给我的爱是心灵的慰藉。小姐姐做到了没有私心的爱,我也会将这爱传播。

都说好人有好报,我相信这句话不假。只要坚持最纯洁的爱,不要有太多的奢求你不仅能收获快乐还会有意外的惊喜。

很多人因为借钱的事情而反目成仇。最好的方法是-这个钱有能力不需要还就可以借。爱不是要委屈自己,而是在自己的能力之上去传播。不要让爱成为你的负担!

老子无非是想告诉我们只要心里有爱,上天也会更眷顾些。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思想明显比孔子要高远一些,老子并不局限于人,他认为天下万物都应该爱,不仅要爱人,还要爱动物、爱植物。爱天下万物后,就会大爱无爱,不会对人、动物、植物有特殊的感情,一切都按自然规律行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大自然不偏私于任何生灵,都一视同仁,万物都如纸糊的狗一样...

《道德经》所讲的“天地无亲,常与善人”该如何解释?
《道德经》所讲的“天地无亲,常与善人”该如何解释?你只要真的打开心去了解,天地父母的大爱就会流入越多。这就是《道德经》所讲的“天地无亲,常与善人”。没有偏私。只要你把心打开,更多的能量、更多的大爱,就会流入你的心中!不管你是哪里的宗教,不管你是哪一个国家的宗教,不同的宗教,...

怎样理解《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华多元文化中各占一席之地的佼佼者。老子的思想接近世界的本源。他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看这个世界和人间。而不是走进熙熙攘攘之中,左顾右盼众人。所以《道德经》所说出的都是更靠近自然的。自然法之于道,道法之于天,天法之于地,地法之于人。人遵从地天道...

老子的《道德经》上曾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说的是什么...
1922年,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前论第二章“天道的思想”附录二“天道观念之历史的变迁”中,也认为老子的话表现了对天的信仰的动摇,开启了后来荀子的天论思想。 锺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第一编第三章有附文《〈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解》(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对此有所驳正。云:“吾统观《...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全文翻译是什么?
所以“天之道”就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老子在讲完“天之道”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很自然地引出了“人之道”。“人之道”和“天之道”恰好相反,“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反对这种人间法则,认为他只会造成天下的贫富不均和权利的不平等,古人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呀是没有感知力的(对什么都麻木不仁),它高高在上,不过是把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当作蝼蚁罢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里的圣人,不是那些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的人。文中的圣人指是“王",即统治阶级。在《道德经》中&...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地清宁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1) 昔之得一者,这里的一,是指道。在《道德经》中,道和一有时候可以互称互用。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物有万殊,道唯精唯一。得一者,受道之造化之物。得一,道生万物,德充万物,万物宗道从德,是谓得一。 (2)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地最开始是混沌一片没有...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在表达什么意思...
在修身养性领域,老子是道士性命双修的祖先,注重谦虚实腹、不与人争的持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源于我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当人们饲养的牲畜愈来愈多,食物来源很充沛的情况下,加上狗在猎捕里能帮助我们捕捉猎食,狗就不再做为一种食物,做为贡品的狗也就拿草扎一只形象的狗来代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在天地...

《道德经》中“功成身退,天之道”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道德经这句话的理解是幸是福气,不幸是自然法则,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有限的,超出此限制,即使真相超过了一步,它也会变得荒谬,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为了把握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儒家提出了中庸之道,要适度而止,恰到好处,中庸之道是哲学的最高境界,这是成为人道和儒家精神的最高标准,因此...

咸宁市1876908881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
仲长向和乐: 回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谚语,意思是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人.延伸:解释是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人.出处1、《老子》六五:“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2、明·李梦阳《空同集》六三:“古人有言日:天道无亲,惟善是善;不于厥身,于其子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咸宁市18769088819: 天道无私 常予善人出自那里 -
仲长向和乐: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对人没有好恶亲疏之分,它常常给予或帮助善良的人,因为善是符合天道的.另一种说法,是天道对人没有好恶亲疏之分,它常常罩着那些掌握或者顺应天道(自然规律)的人.这句话和《太上感应篇》里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差不多,说的是遇到好事或者遇到坏事都是自己造成的,和天有何关系?和佛法里常说的因果铁律,自作自受是一个道理.可见大道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

咸宁市18769088819: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何统一在道德经体系中 -
仲长向和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

咸宁市1876908881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什么 -
仲长向和乐: 常见解释是“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不过我觉得常与善人,善人应该是指善天道之人,指顺天行事的人.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只有顺天行事,顺应天意的人才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助力

咸宁市1876908881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呢?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用呢? -
仲长向和乐: 天道不分远近亲疏,总是帮助那些善于识道循道的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咸宁市18769088819: 天道无情,常于善人什么意思 -
仲长向和乐: 《道德经》说"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意为原来老子所说的"善人"是指顺应天道的人,而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善人,这种善人由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行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

咸宁市18769088819: 老子中'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一段完整的是什么 -
仲长向和乐: 老子来没说过“....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这么一段话!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自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咸宁市18769088819: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仲长向和乐:[答案] 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

咸宁市18769088819: 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仲长向和乐: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咸宁市18769088819: 道德经关于宽容大度的是哪篇 -
仲长向和乐: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