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8后动达原贵时守柔

作者&投稿:郝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8 后动达原 贵时守柔

题文诗:

强 者以 胜 , 不若己者 ; 柔 者能 胜 , 出于己者 ,

力不可量 . 兵强则灭 , 木强则折 , 革固则裂 ,

齿坚于舌 , 而先之敝 . 故柔弱者 , 生之干也 ;

而坚强者 , 死之徒也 . 其 先唱者 , 穷之路也 ;

而 后动者 , 达之原也 . 何知其然 ? 凡人中寿 ,

七十岁而 , 取 舍指凑 , 日以月悔 , 以至于死 .

故蘧伯玉 , 年五十有 , 四十九非 . 先者难 知,

后者易攻 . 先者上高 , 后者攀之 ; 先者逾下 ,

后者蹶之 ; 先者隤陷 , 后者以谋 ; 先者败绩 ,

后者违之 . 由此观之 , 先者后之 , 弓矢质的 .

犹錞与刃 , 刃犯难而 , 錞无患 由, 托于后位 .

俗世庸民 , 之所公见 , 而贤 智 者 , 弗能避也 .

所谓后者 , 而非谓其 , 底滞不发 , 凝结不流 ,

贵周于数 , 而合于时 . 执道耦变 , 先亦制后 ,

后亦制先 . 是不失其 , 所以制人 , 人不能制 .

时之反侧 , 间不容息 , 先则太过 , 后则不逮 .

日回月周 , 时不与人 . 故圣人不 , 贵尺之璧 ,

重寸之阴 , 时 之 难得 , 而易失也 . 禹之趋时 ,

履遗弗取 , 冠挂弗顾 , 非争其先 , 争其得时 .

圣守清道 , 而抱雌节 , 因循应变 , 常后不先 .

柔弱以静 , 舒安以定 , 攻大磨坚 , 莫能与争 .

【原文】

强胜不若己者,至于若己者而同;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

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逾下,则后者蹶之;先者隤陷,则后者以谋;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犹錞之与刃,刃犯难而錞无患者,何也?以其托于后位也。此俗世庸民之所公见也,而贤知者弗能避也。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于数而合于时也。    

夫执道理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是何则?不失其所以制人,人不能制也。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因循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攻大磨坚,莫能与之争。

【译文】

    以强力取胜,只能胜过力量不如自己的,碰到和自己一样刚强的就只能势均力敌了。而用柔术胜过力量大于自己的人,这种“柔力”才是无法计量的。所以逞强军队一定会遭灭亡,如同坚硬木材容易折断,坚固皮革容易开裂一样,坚实的牙齿就比柔软的舌头先坏落。所以说“柔弱”才是生存的支柱,而“坚强”是“死亡”的同义语;首先倡导,容易导致穷途末路,随后而动,才是通达的源泉。

     怎么知道这样呢?大凡人中等寿命是七十岁,可是人们对自己的追求取舍、所作所为,每天都在自我悔恨,以至到死都是这样。所以卫国蘧伯玉活了五十岁,觉得前四十九年都做得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先行者难以做得明智,后继者则容易取得成效;先行者爬上高处,后继者则可以跟着攀登而上,先行者越过低处,后继者则可以跟着踩踏前进,先行者跌进陷阱,后继者则可以考虑避免陷阱,先行者遭受失败,后继者则可以免蹈覆辙。由此看来,先行者就是后继者射箭的箭靶,犹如那矛戟的柄套和锋刃,锋刃受损而柄套却安然无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这柄套处在后面位置的缘故。这些现象、道理,世俗庸民都知道,可是那些“贤达”却就是不能避免这一“争先”。这里所说的“居后”,并不是指停滞不动、凝结不流,而是要求居后者言行符合道数、适宜时势。

 如果能符合事物变化的道理和形势,那么先行者可以制驭后继者,后继者亦可以制驭先行者,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这样的人掌握着驾御人的东西,所以别人就无法驾御他。时间流逝快速短暂,快速短暂得呼吸间就引起变化,所以你如果争先便超越它太远,如果居后又难以赶上。日月不停地运转,时间不停地流逝而不迁就人。所以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玉璧而珍重一寸光阴,因为时机难得而易失。夏禹为追随时机,鞋子掉了也顾不上拾取,头巾挂落了也顾不上回头看,他并不是和谁在争先后,只是争得时机而已。所以圣人固守清纯之道柔弱之节,因循变化,处后而不争先,柔弱而清静,安定而舒逸,然后能攻克巨大的难关,没有人能同他抗争。


淮南子原道训原文
淮南子原道训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的始源是道,而道的始源又是天地之母。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深刻地理解道的始源,才能够真正地理解道家思想的精髓。道是宇宙的规律,是宇宙的本源。道是自然的,是万物的本质和本体。道是无穷无尽的,是永恒的。只有把握了道,才能够把握万物的本质和本体。人类的性和教...

淮南子·原道训第一部分
淮南子的《原道训》第一部分,阐述了道的深远广大与无尽深远的特性。道如同覆盖天空大地的天幕,扩张四方,开拓八方极远之地,其高度无法触及,深度无法测量,包容了天地万物,是无形之源。道的水流源头涌动,空虚中充满力量,水流湍急而顺畅,尽管混浊,但最终会缓缓澄清。道的力量无穷无尽,无论施于何...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9真水至德通无化有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9真水至德通无化有 题文诗:天下 之 物 , 莫柔于水 , 大不可极 , 深不可测 ,修极无穷 , 远沦无涯 , 息耗减益 , 通于不訾 .水之 上天 , 则为雨露 , 水之 下地 , 则为润泽 ;万物 也者, 弗得不生 ; 百事...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5自然而然清静无为
故春风至 , 则 甘雨降 , 生育万物 , 羽者妪伏 ,毛者孕育 , 草木荣华 , 鸟兽卵胎 ; 莫见其为 ,功既成矣 . 秋风下霜 , 倒生挫伤 , 鹰雕搏鸷 ,昆虫蛰藏 , 草木注根 , 鱼鳖凑渊 ; 莫见其为 ,灭而无形 . 木处榛巢 , 水居窟...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0无形物本至无而有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10无形物本至无而有 题文诗:真情无形,而 无形者 , 物之大祖 ; 而 无音者 ,声之大宗 . 其子为光 , 其孙为水 , 生于无形 .夫光可见 , 而不可握 , 水可循而 , 不可毁故 ,有像之类 , 莫尊于水 . 出生入死...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7修本虚心无为而治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7 修本 虚心 无为 而治 题文诗:当此之时 , 口不设言 , 手不指麾 ,心 执玄德 ,化驰若神 . 使舜无志 , 口辩户说 , 不化一人 .不道之道 , 莽乎大哉 . 能理三苗 , 羽民 来 朝 ,徙 移 裸国 , 纳...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1执一义德静虚平粹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11执一义德静虚平粹 题文诗:至一至情,至情至义, 是 一之理 , 能 施四海 ;故 一之解 , 能 际天地 . 一 其全也 , 纯兮若朴 ;一 其散也 , 混兮若浊 . 浊而徐清 , 冲而徐盈 .澹若深渊 , 泛若浮云 ; 若无而...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4施德体道顺因自然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4施德体道 顺 因自然 题文诗:昔夏鲧作 , 三仞之城 , 诸侯背之 , 海外狡心 .知 天下 叛 , 禹乃坏城 , 平池散财 , 焚 其 甲兵 ,施之以德 , 海外宾 服, 四夷纳职 ; 涂山合 于,诸侯万国 , 执玉帛者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13 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题文诗:夫建钟鼓 , 列 以 管弦 , 席 铺 旃茵 , 耳听朝歌 ,陈酒行觞 , 夜以继日 , 此其为乐 . 炎炎赫赫 ,怵然若有 , 所诱慕 也; 解车休马 , 罢酒彻乐 ,而心忽然 , 若有所丧 , 其...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8后动达原贵时守柔
《淮南子》卷1 原道训 诗解 8 后动达原 贵时守柔 题文诗:强 者以 胜 , 不若己者 ; 柔 者能 胜 , 出于己者 ,力不可量 . 兵强则灭 , 木强则折 , 革固则裂 ,齿坚于舌 , 而先之敝 . 故柔弱者 , 生之干也 ;而坚强者 , 死之徒...

张掖市13639421465: 求高手 《淮南子 原道训》 的一段文言文翻译 -
廖芬护固: 万物都有其产生、生存的各种具体特性,百事都有其出现、存在的各种具体根据;圣人就是能掌握这些根本、关键的东西.所以能探究无穷无尽的事物,并能照观事物而不会眩惑,因顺响应而不会困乏.这就叫知晓“天然”. 所以得道之人意念柔顺而办事稳妥,心胸虚静而处事得当.所谓“志弱而事强”,是说柔顺虚静,将自己隐藏在不敢有所作为之中,行动上好似无能为力,恬静无思无虑,举动不失时宜,顺随事物变化,不首先倡导,感而应顺事物.

张掖市13639421465: 以天为盖,以地为庐最初是谁说的? -
廖芬护固: 出于《淮南子.原道训》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

张掖市13639421465: 解释:欲射飞鸟者,必捍乌号之功,碗棋卫之箭,重之弈,逢蒙子之巧 -
廖芬护固: 原文应为:射者杆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重之羿, 逢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出自刘安的《淮南子》之《原道训》.1、[乌号] 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

张掖市13639421465: 古汉语中焉和而的意思 -
廖芬护固: 焉详细解释 【名】 1、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黄凤谓之焉――《禽经》 3、通“颜”(yán). ...

张掖市13639421465: 化原两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廖芬护固: ◎ 【化】 【huà】〈动〉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urn;change]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

张掖市13639421465: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出处是哪里,寸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
廖芬护固: 一寸光阴一寸金,常用俗语,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就是长度单位,极言短小.

张掖市13639421465: 《淮南子》的全篇一共分哪些? -
廖芬护固: 卷一 原道训 ·卷二 俶真训 ·卷三 天文训 ·卷四 坠形训 ·卷五 时则训 ·卷六 览冥训 ·卷七 精神训 ·卷八 本经训 ·卷九 主术训 ·卷十 缪称训 ·卷十一 齐俗训 ·卷十二 道应训 ·卷十三 泛论训 ·卷十四 诠言训 ·卷十五 兵略训 ·卷十六 说山训 ·卷十七 说林训 ·卷十八 人间训 ·卷十九 修务训 ·卷二十 泰族训 ·卷二十一 要略

张掖市13639421465: 带水的谚语 -
廖芬护固: 哲理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

张掖市13639421465: "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什么意思?这个话,原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蘧伯玉派人... -
廖芬护固:[答案] (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张掖市13639421465: 淮南子中几个解释1.淮南子原道训中有甚淖而?穑跸硕ⅰ薄U饫
廖芬护固: 淖,在此意为柔润;?穑嘀O耍感.晃ⅲ纳睢? “甚淖而?穑跸硕ⅰ保海ǖ溃┘Æ淙崛蠖豢萆ū扔魑峦穸簧玻Æ湎感《钟纳睢? 钧,在此指旋制圆柱类陶器所用的转盘;毂,轮毂,车轮中间环套在轴上的圆套,也代指车轮. 不是“周而复币”,是“周而复匝”.匝,环绕一周. “钧旋毂转,周而复匝”:(事物像)转盘和车轮永远是周而复始的转了一圈又一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