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原文

作者&投稿:林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全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白话译文: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梁惠王》。

扩展资料:
背景:
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在安邑。魏国的领土东已据有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河南一带,且东部已成为魏国领土的主要部分。由于秦国人的不断进逼,加之东方齐国的兴起也向魏国的霸业挑战,所以在魏惠王六年四月,就把国都从安邑东迁到梁,又称为大梁。
魏惠王迁都大梁后,便于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桂陵之战后,前352年,诸侯军将魏军包围于襄陵 ,秦军则进攻魏的河西夺取了少梁和安邑。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夹于秦、齐、楚大国之间,但是要永保霸业又必须对外用兵,外交的不利,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军事上的失败成为了必然。虽然魏在襄陵取得了胜利。
并西向收复了全部河西失地,但是魏国力大损,无奈和赵讲和,将邯郸还给赵国,与赵结盟。魏惠王没能实现当年庞涓给他制定的战略方针,从此魏国开始走下坡路。魏国虽遭桂陵重创,国力损耗,但军事上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孟子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家”家庭,这里明显用今义取代古义。春秋时期,大夫受封的城邑,叫采邑,这便是大夫的家。原句中的“家”是指大夫的采邑,而非现代汉语中家庭的“家”,所以,“以御于家邦“应译成进而治理自己的采邑和邦国。”

第一章 王何必言利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 “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读解】   

  是啊,何必一开口就说利呢?  

  孔子不是早就说过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为人处世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  

  荀子认为,盛世重义,乱世重利。(《荀子.大略篇》)  

  司马迁说自己读孟子见梁惠王,常常感叹不已:利实在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啊!(《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所以,君子不言利。这的确是儒学传统。   

  不过,朱熹《孟子集注》说的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麽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利义齐飞,君子已不羞与言利,或者说,君子也要言利。但是不是也有必要多言“仁义”而“救其弊”呢?当然,的确也不可能只说仁义而不说利,这已不合乎我们今天的现实。应该是既说利也说义,或者,还是用圣人孔子的那句话来调节,叫做——   “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论语.子张》)

《孟子.梁惠王上》4:孟子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说:“孔子说过:‘第一个以陶俑殉葬的人应该没有后代吧!’因为俑象人形而用来随葬。”】俑-古代殉葬用的土偶木俑。古代奴隶主贵族死后以活人殉葬,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遂改用土偶木俑来进行随葬。但是孔老先生却认为是先有“俑”,后有人殉葬,所以他对“始作俑者”深恶痛绝。后以“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是什么意思?
“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译文: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的翻译是什么?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翻译为: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这里的“异”是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译文:(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意思为: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原文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弃甲拽兵而走拽兵而走的意思
拽兵而走:贬义词。意思为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弃指丢掉,曳指拖着。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句为“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造句:即使我们战败了,也不能弃甲曳兵,要和敌人抗争到底。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翻译是什么?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意思是:“假如真是轻公义而重私利,那就非闹到篡夺君位的地步不可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和《论语》一样《孟子·梁惠王上》原无篇名,是后人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的。原文: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此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节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怎样才能安定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提到天下“统一”才能安定。【原文】出自该篇第六章: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拓展】《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该书原来写就时并没有篇名,为方便学习和阅读...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也的于字怎样解释?
“于”这里是状语后置的标志,不译。整句意思是: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之《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宾语前置句吗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宾语是之(代词),在谓语有前面。正常语序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这句话意思是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原句出自于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人之于国也》。1、句中字词详解:(1)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

盖亦反其本矣的翻译是什么呢?
盖亦反其本矣的意思是: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梁惠王上》。原文节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译文:还是回到根本...

洮南市15693269863: 梁惠王上(战国时期孟子所著的《孟子》一书中《梁惠王》篇上篇) - 搜狗百科
酉裴感昌: 第一章 王何必言利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

洮南市15693269863: 孟子梁惠王上的原文 -
酉裴感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洮南市15693269863: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①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
酉裴感昌:[答案]1.B2.A3.C4.(1)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

洮南市15693269863: 翻译王义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酉裴感昌:[答案] 应该是: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这是孟子劝梁惠王的话,意思大致是:“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把得到实利放在第一位,用实利去满足自己、诱惑官员和百姓呢?” 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的首...

洮南市15693269863: 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孟子 -
酉裴感昌:[答案]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

洮南市15693269863: 《孟子》----仁者无敌的故事仁者无敌的故事 选自《孟子》的 -
酉裴感昌:[答案] 本义“仁者无敌”的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没有敌人的.这是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的话,见于《孟子》一书的“梁惠王上篇”. 词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篇》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

洮南市15693269863: 五十步笑百步(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文章的译文 -
酉裴感昌:[答案]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洮南市15693269863: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酉裴感昌: 全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7529.html

洮南市15693269863: 《孟子梁惠王上》
酉裴感昌: 教师说的对 先有衣服穿 再有肉吃 所以穿上衣服的人比例要大些 古人说50% 常说十之有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