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作者&投稿:唱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高中语文课文《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文章中非常有影响的名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4、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两节连上)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二至三遍。 正音。

  二、 熟读下列重点段,并参考注释,弄通这几段话的大意。 见中学语文网中网对译。

  ①“齐宣王问曰”至“可”。

  ②“无伤也”至“君子远庖厨也”。

  ③“挟太山以超北海”至“王请度之”。

  ④“五亩之宅”至“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 思考以下问题(答案见“课文鉴赏说明”)。

  1、孟子在本文中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

  明确:

  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在这次谈话中,孟子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他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保民”是王道的基础。

  2、孟子的论辩思路是怎样的?试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来说明。

  明确:

  本文是一篇谈话记录,齐宣王提问,孟子回答,问与答紧密相连,不容易看出层次。这里根据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论述,而是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齐宣王不能实行王道,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一心要实行“霸道”。孟子先以“兴甲兵”几句,不直说霸道,却列举了霸道的种种害处,使齐宣王不得不说出“吾何快于是”,从而引导他说出“大欲”。“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仍是霸业,却故意以口腹声色之娱来揣度,形成文章的顿挫,然后道破其“大欲”乃是以力争霸天下,点明齐宣王的“大欲”后,旋即以“缘木求鱼”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他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宣王不禁惊言:有这么严重吗?孟子再步步进逼,以邹与楚战为喻,说明齐若与天下对抗,强弱不均之势显而易见,从而导出小不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的结论,以使齐宣王彻底放弃“霸道”。霸道的危害既已讲清,孟子再正面铺写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就不能不令齐宣王怦然心动了。

  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这一王道仁政模式,以排比句对称说出,说王道制度,极言其利。只要做到这一点,老百姓归附,犹如万条江河归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势。全篇最后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作结。

  四 作业。

  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考下列问题:

  1、复习旧课: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在文章中有三个波折。请你具体说说这三个波折的内容。

  明确:

  第一个波折: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说,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

  第二个波折: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波折: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

  文章中的这三个波折,呈现出迂回曲折的特点,千回百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这都是由齐宣王认识上的曲折决定的,课文的这种准确的记录,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术水平,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更是理解上的乐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以下是《齐桓晋文之事》的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划线句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的意思是:“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一一对应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事:指两人称霸诸侯的业绩。 可得闻乎?” 可得:助动词性结构,同义并列关系。相当于“可以”“可能”。○劈头就问齐桓、晋文之事,旨在图霸而且心切。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仲尼:孔子的字。徒:门徒,学生。道:称道。桓文:齐桓公晋文公的省称。孟子曾受业于子思...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齐桓晋文之事是高中语文必修几
《齐桓晋文之事》是高中语文必修5。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创作年代:战国时期。作者:孟子作品。体裁:散文。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30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和谁的对话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是与“齐宣王”对话,《齐桓晋文之事》这个题目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什么句子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善于比喻巧遇比喻的句子:1、“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意思是: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翻译一起?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高中语文课文《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文章中非常有影响的名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4、学...

通许县19146277561: 高中语文必修三“焉”字的用法 -
啜刻藏茵: 我也是学到必修三,现在学必修四了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通许县19146277561: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
啜刻藏茵: 一般要有四个部分:一、教学目标二、难点重点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1、导入2、教学内容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

通许县1914627756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
啜刻藏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 七 单元、课题 第三节 有几瓶牛奶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通许县19146277561: 北京人教版课本高中语文所有古诗词 -
啜刻藏茵: 我先列一下目录(连接便是背诵诗词了)第一册文言文:1.《邹忌讽齐王纳谏》2.《触龙说赵太后》第3段3.《季氏将伐颛臾》4.《寡人之于国也》5.《劝学》6.《过秦论》最后两段7.《兰亭集序》8.《归去来兮辞》现代文:1.《荷塘...

通许县19146277561: 结合《齐桓晋文之事章》谈谈《孟子》的散文特征 -
啜刻藏茵: 《孟子》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语言说理.《齐桓晋文之事章》以羊易牛的事实,这个事例,即证实了齐宣王具有“不忍”之心以便投合进而导引其心理,使游说能够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下去,也十分明白 浅显的说明了人爱保民 人人可为的道理. 比喻的运用体现在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泰山以超北海” “为长者折枝”为喻.

通许县19146277561: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二
啜刻藏茵: 高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粤教版 必修4......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

通许县1914627756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哪个好用点
啜刻藏茵: 《素质教育新教案》好用,比较详细,也有课后反思提供参考 另外就是志鸿系列也还可以,不过比较程式化的教案,如果不增删修改,直接用的话可能课堂会很呆板不活跃 最好还是参考学生水平自己写吧,可以参考学校老教师的,或者多去听一些本校优秀教师的课. 我认为,语文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个听说读写的综合培训课堂,调动好了大家的积极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真的做到学以致用,那才是成功的课堂,当然,如果是新教师,课堂控制能力不够,可以少尝试这样的方法. 自己过第一遍教材的时候最好做扎实点,以后就可以轻松点了. 祝你成功

通许县19146277561: “与我心有戚戚焉”是什么意思
啜刻藏茵: 注意:应将题目中的“与”改为“于”!! 这个问题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中有详细解释(152面注解12): 整句话为:夫子之言,于我心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