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松枫亭》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乘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记游松风亭》的译文~

原文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编辑本段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编辑本段注释  ①纵步:放开脚步。  ②就:到。  ③木末:树梢 。  ④死敌:死于敌手。  ⑤死法:死于军法。  ⑥意谓:心里说。  ⑦死敌:死于敌手。  ⑧虽:即使。  ⑨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  ⑩恁么:如此,这样。

释义:
我曾经寄居在惠州的嘉佑寺。在这里的松风亭下面散步。走得腿脚感到疲惫了,就想到亭子里休息。可是眺望着山上的亭子还掩映在高高的树捎上面,心想这可怎么能够到上面体息呢?思索很久很久,一下子茅塞顿开,忽然说:“这里的山间有什么地方不能歇息呢?”于是就像挂上钩的鱼。忽然间得以解脱。
如果人能够感悟这种境界,即使在战场上短兵相接,战鼓声犹如雷霆震响,前进就会死在敌人手中,后退就会死于军法制裁,在这个时候也就不妨足足地歇息一下。
鉴赏:
作者说他一次本欲纵步松风亭顶,因足力疲乏,不由产生畏难情绪。正在踌躇之际,突然悟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如电光,如火花,这个妙悟令他豁然开朗,顿时获得了“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般的轻松。
并由此及彼,进而觉悟到,即使在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的战场,人当“进则死敌,退则死法”的生死关头,亦不妨好好歇息一番!此间之顿悟,是禅宗“当下即是”、“看穿忧患”思想的发明,是他在严重的政治打击之下,依旧能处处坦然、无往而不乐的精神支柱,在这里,佛家思想给了他积极的影响。
然而这种思想的表述,作者在文中并未空对空、由抽象到抽象地加以诠释,而是于娓娓叙来、随笔点染中,寓理于象,又夹以解颐的妙语,精彩的比喻,在轻松怡然的情调中,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赏会及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且文章着墨不繁,却既富理趣,又饶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原文:
《记游松风亭》 宋代: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释:
1、尝:曾经。
2、寓居:暂居。
3、纵步:放开脚步走。
4、就:靠近。
5、木末:树梢 。
6、死敌:死于敌手。
7、死法:死于军法。
8、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9、由是:因此。
10、死敌:死于敌手。
11、虽:即使。
12、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
13、恁么:如此,这样。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扩展资料:
绍圣元年(1094),章惇为相,复行新法,苏轼因再次遭贬,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宋代,节度使是无权的虚衔),惠州安置。贬惠两年半期间,他曾两次寓居又两次迁出嘉祐寺。待四年二月十四日白鹤峰新居成,又自嘉祐寺迁出入新居。文当写于前次或后次离嘉祐寺后。
松风亭在惠州东。文写游松风亭,却既未着意描写“游”,也未对亭景作模山范水的铺陈,而只是表达了作者在遥望亭宇时所产生的一种“顿悟”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记游松枫亭》全文翻译:
  我曾经暂住在嘉祜寺,有一次在松风亭下边放开脚步走来走去,感到脚力疲乏,想到床上休息一下,仰望松风亭的屋檐,还高在树梢之上,心想怎么能回到亭中。思忖很久,忽然说道: “在这里有什么歇不得的地方呢?”从此我的心便像被钩挂住的鱼,忽然从钩上被解脱下来。如果有人能领会这个道理,即使两军阵地相接,鼓声响如雷霆,前进会死于敌手,后退会死于军法处治,在这种时候也不妨好好歇息一番。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我曾经暂住在嘉祜寺,有一次在松风亭下边放开脚步走来走去,感到脚力疲乏,想到床上休息一下,仰望松风亭的屋檐,还高在树梢之上,心想怎么能回到亭中。思忖很久,忽然说道:  “在这里有什么歇不得的地方呢?”从此我的心便像被钩挂住的鱼,忽然从钩上被解脱下来。如果有人能领会这个道理,即使两军阵地相接,鼓声响如雷霆,前进会死于敌手,后退会死于军法处治,在这种时候也不妨好好歇息一番。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的文章和翻译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白话译文: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

苏轼的《记游松亭》译文
原文: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译文:我曾经在惠州的嘉佑寺住过,大步...

《苏轼 记游松风亭》(苏轼)原文及翻译
苏轼 记游松风亭 苏轼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轼 记游松风亭 【原文】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1,纵步松风亭下2,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3。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记游松枫亭》全文翻译
一、《记游松枫亭》全文翻译:我曾经暂住在嘉祜寺,有一次在松风亭下边放开脚步走来走去,感到脚力疲乏,想到床上休息一下,仰望松风亭的屋檐,还高在树梢之上,心想怎么能回到亭中。思忖很久,忽然说道: “在这里有什么歇不得的地方呢?”从此我的心便像被钩挂住的鱼,忽然从钩上被解脱下来。...

《记游松风亭》怎么翻译
《记游松风亭》苏轼 原文: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译文:我曾经在惠州...

苏轼《记游松风亭》的翻译及赏析
《记游松风亭》 宋代: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注释:1、尝:...

苏轼的游记松风亭课外文言文
原文 《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译文:东坡曾经借住惠州...

记游松风亭文言文翻译
一记游松枫亭全文翻译我曾经暂住在嘉祜寺,有一次在松风亭下边放开脚步走来走去,感到脚力疲乏,想到床上休息一下,仰望松风亭的屋檐,还高在树梢之上,心想怎么能回到亭中思忖很久,忽然说道 “在这里有;”记游松风亭人不能给自己设限,要多给自己一些自由,进退不能强求就像大自然有晴天也有阴雨...

记游松风亭译文
我曾寓居在惠州的嘉佑寺,一日闲暇,漫步至松风亭附近。初时,疲倦之感袭来,心生寻求休息的念头。然而,眼前亭子的屋檐似乎还遥不可及,思绪中不禁疑惑何时才能抵达。然而,转念之间,我突然领悟到一个道理:“何必将目的地拘泥于眼前,这里不是一样可以停歇吗?”这顿悟如同鱼儿瞬间摆脱了束缚,豁然...

苏轼的《记游松风亭》的主旨句是什么?
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想:怎样才能到得了。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

华容区17791452751: 初中文言文翻译《松风阁记》 -
大狐刻征之: 原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

华容区17791452751: 《醉翁亭记》全文加翻译 -
大狐刻征之: 一、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华容区17791452751: 请翻译这首诗. -
大狐刻征之: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苍松暗寓年轻,高枕说明无忧.诗人在万年常青的松树下面枕着石头无忧无虑的睡着了,表达了他乐观、淡然、豁达的心态.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说明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和俗世纷扰,心境超凡.

华容区17791452751: 叹为观止的意思 -
大狐刻征之: 叹为观止 发 音 tàn wéi guān zhǐ 释 义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 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

华容区17791452751: 《记游庐山》译文 加点字 -
大狐刻征之: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

华容区17791452751: 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诗的意思 -
大狐刻征之: ?罗带漓江碧静清,奇峰倒映景悠生. ??长幅丹青山水画,船在风光画里行. ?? 附:清?袁枚《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哗贰糕荷蕹沽革泰宫骏 知道意思了吗?

华容区1779145275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谁写的,出自哪??? -
大狐刻征之: 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出自其评释古代禅门公案的《无门关》一书. 拓展资料: 翻译过来就是: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此诗琅琅上口,最为佛门弟子所爱颂. 全文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黄龙慧开禅师 《无门关》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春有百花秋有月

华容区17791452751: 文言文 翻译《闲赏》 雪 -
大狐刻征之: 天公剪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也.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辉映,明也! 天上下雨,像宇宙飘落下来的花朵.回味感受它,其具有四种美.落在地上,没有声音,很安静;沾在衣服上,不会污染,很干净.

华容区17791452751: 自京师乘风雪 师 什么意思 译文是"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 -
大狐刻征之: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与赏析一、《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华容区17791452751: 徐霞客游历翻译 -
大狐刻征之: 我今天豁出去了...甲 《志》(大明一统志)说:“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 我和两个仆人向东翻过两个山岭,已经没有人烟了.后来越往前,山越陡,山脊也越窄,两边紧夹,就象走在刀背上.还有石片突起,(使得)每过一个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