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

作者&投稿:臧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

  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

  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

  (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一、情感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二、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小说写了谁的孤独之旅?

  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段孤独之旅呢?(研读第一段,品味词语“竟”“忽然”“只好”。)

  2、假如让你不上学,跟着自己的父亲去谋生,你愿意吗?(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杜小康愿意跟着父亲去放鸭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句子)

  过渡:课文第48段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这个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考验才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呢?让我们走近人物,体验孤独。

  三、走近人物,体验孤独:

  1、请看大屏幕(课本里的插图),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或者说明一下它?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谁能猜出杜小康当时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茫然、恐慌、孤独等等)

  2、据学生的回答追问,进行文本细读:

  追问: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吗?课文是怎样表现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独的?(让学生划出相应的段落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的品味推敲揣摩语言)

  A、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写,更换人称朗读,采用第一人称朗读,让学学生谈“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并相互评价。

  B、恐慌——齐声朗读第21自然段:

  质疑:

  (1)、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较生动?这些词语能否更换?

  (“涌”“围”突出了芦苇荡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2)、更换人称朗读、体验。说说为什么描写芦苇荡。(以景衬情,衬托杜内心的恐慌)

  C、孤独——研读第29—33段,读读议议,说说杜小康的孤独体现在哪里?

  (背井离乡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茫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

  质疑:品味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

  (①杜小康与父亲一起离开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环境的孤独。②杜小康心灵的成长过程)

  3、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无助、孤独无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将会怎样安慰他?请几名同学说说。

  点拨:最好能够用一首诗歌来劝慰一下他,想一想咱们学过的诗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齐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过渡:(教师幽默风趣的,手指大屏幕)看!杜小康听到我们声情并茂的“劝慰”,感动得都哭了。……?!他有没有哭?

  4、从文中看,杜小康在什么情况下哭的?(经历了暴风雨,在暴风雨中找回鸭子之后)

  过渡: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暴风雨?在暴风雨中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呢?

  文本细读: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36自然段和46段。小组合作讨论。

  质疑: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暴风雨的?(视觉、听觉)试找出相关句子。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和拟人)有何妙处?(分析“歇斯底里”一词)

  (3)、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衬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

  (4)、暴风雨过后,“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你能说明白吗?(委屈;激动;战胜了暴风雨的考验,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5、主题: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6、教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因为杜小康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我们相信杜小康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稳重,因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无助、环境中的恐慌和对未来的茫然等诸多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的雕刻着他的灵魂。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磨难——→坚强

  ↓

  成长之旅

  拓展延伸,品味孤独:

  1、其实,有许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经经受过孤独?想一想,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多少经受孤独的人物形象呢?

  (丑小鸭、韩麦尔、闻一多、贝多芬、鲁滨逊、夸父、孔子、居里夫人……)

  总结:孤独是一种创造,是灵魂的舞蹈。我相信孤独的心灵肯定包裹着一颗珍珠,那珍珠是它坚韧而又柔软的追求和理想。

  2、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残酷又美丽的题目。

  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怎样看待“孤独”?

  3、结束语:同学们,其实你们身上也有杜小康的优秀品质。因为今天你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勇敢、好学、谦虚、坦诚……希望你们在与孤独不期而遇时,要勇敢面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我们将满腔感慨化作歌声,让我们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原则,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略作反思。

  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教学设计立足大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语)。我认为,有限的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抓住文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的语言资料,并加以积累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紧扣“成长”和“孤独”角度进行教学立意,从学生喜爱的歌曲入课,设计了“换位思考的体验”、“劝慰式的口语表达”、“孤独形象的举例”、“孤独心曲的倾诉”等衔接自然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锤炼了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与自由境界(程少堂语)。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力图以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有语言、文体的层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层面。笔者抓住了小说文体的特点,由人物形象、环境细节描写入手,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小说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气息,从而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当然,为了彰显语文味,朗读必不可少。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全部朗读,则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采用了跳读法,抓住重点段落(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细读文本,并组织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时培养语感丰富体验。但是由于我朗读水平的缺陷,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指导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启迪智慧 同学们,你们正值十五、六岁,可谓是花季少年,在你们成长的岁月里,快乐和幸福充满着你们的生活,可是,人总要长大,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而来,每个人面对孤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财富,是历经磨砺后铸就的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
下面是我整理的《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把各情节中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划出来。 生31:起初: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 生32:接着: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33:最后:长大了,坚强了。 师:找得很准确,也很全面。那么,现在同学们认为“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生34:就是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茫然、恐惧、害怕、胆怯...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二、初...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5、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6、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三、练习反馈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

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篇1 《孤独之旅》一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体现了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 《孤独之旅》一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1 教学《孤独之旅》我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入手,过程中采取各式方法引导他们的情感、思维积极活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中,...

《孤独之旅》课文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课文教学反思1 《孤独之旅》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孤独,是生活给予他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人生考题。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6*孤独之旅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_百度...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 教材深度解析:选自曹文轩名作《草房子》,作为小说单元第十六课,杜小康的家庭变故成为他成长的催化剂,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本单元教学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缩写技巧,理解环境描写在情节推进和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并通过写作实践锻炼表达能力。学生...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和《我的叔叔于勒》的小说三要素
孤独之旅》:环境:(1)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2)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

思茅市17011747166: 《孤独之旅》教案 -
除京祖卡: http://wenku.baidu.com/view/1cca4b50ad02de80d4d84085.html 你自己 看一下啊

思茅市17011747166: 《孤独之旅》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结构划分 学习目标 内容概括 主题思想 我的感悟 板书设计 这些都不能少 要尽快 -
除京祖卡:[答案] ……你干脆看一下老师的教材吧……http://baike.baidu.com/view/1219253.htm?fr=ala0_1_1课文研讨整体把握 1.人物 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他本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条件“一...

思茅市17011747166: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和《我的叔叔于勒》的小说三要素
除京祖卡: 孤独之旅》: 环境:(1)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

思茅市17011747166: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除京祖卡: 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

思茅市17011747166: 初三语文的《孤独之旅》曹文轩中段落分析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 -
除京祖卡:[答案] 环境描写,通过对杜氏父子生活环境的描写 引出下文小康的心理活动

思茅市17011747166: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 课后习题答案
除京祖卡: 一、结合杜小康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理解主题. “环境”部分参见“课文研讨”. 心理活动的发展: ① 想上学(我不去...

思茅市17011747166: 语文《孤独之旅》表达了什么
除京祖卡: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时,作者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为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

思茅市17011747166: 跪求 缩写 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孤独之旅》 -
除京祖卡: 小木船行驶在水上,“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时,当他忽然发觉自己已经“身在异乡”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在一瞬间就袭遍了他的全身.这种孤独,并非他这样一...

思茅市17011747166: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第三问怎么做 -
除京祖卡: 我的孤独 清晨,走在上学路上,望着成帮结伙的同学,我常常感到孤独.孤独的我欣赏着街边风景,孤独的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在孤独中自娱自乐,孤独是一种美. 课下,我独坐一隅的我,望着喧闹的教室,常常感到孤独.孤独的我无法和他们打成一片,孤独的我的视线穿过他们茫然地望向窗外,孤独是一种享受.

思茅市17011747166: 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拟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个好,为什么?原标题是《孤独之旅》 -
除京祖卡:[答案] 原标题.课文都是反复修改过得 能出版的 会没你的好?他一般都是所谓的名家写的 就算本来不怎么好 也会被专家解释的怎么怎么好 所以别去自讨苦吃说你的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