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祗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来源百度手机道德经网站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弱其志,强其骨。
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
常使民无知无欲,
守其真也。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知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不以三者街之,则民不知所慕,澹乎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即用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道德经第三篇译文
第三章 [原文]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

《道德经》第三章赏析
1.老子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立矛盾规律,试图用道家的方法进行解决。在任何一个团队活动中,都需要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功利心特别强大时,却又要求大家淡泊功名,特别是圣人治世,自己已经超越功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两者矛盾吗?不矛盾,这在不同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并不矛盾。物以...

在道德经中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什么意思呢
不尚贤,使民不争;译文:如果社会不崇尚贤能,就不会导致百姓相争;注释:尚:崇尚,推崇,看重。贤:贤能之人,德才兼备之人。民:百姓。对贤能之人的推崇是不可少的,这可以说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肯定,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对于“民不争”,这里更多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宁静,有什样的能力就适应...

道德经第三章感悟
这章老子告诉坐在对面的统治者、领导者,是他们引领着民众的价值导向,决定着民风的走向。百姓追名逐利,在各种欲望中挣扎,遭受贪嗔痴的痛苦。这样的社会迟早会走向灭亡。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状况呢?是领导者的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很重要,不能走极端,否则事情就会往相反的...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分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我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三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道德经·第三章》作者:李耳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

《道德经》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启人无数;闲暇之时,捧读此书,心有所感,惶惶然诉诸文字,乃一己之得,属自乐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出自于《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 ...

《道德经》第三章赏析
[延伸阅读]王弼《道德经注》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

《道德经》第三章 降低欲望,言传身教
①译文:领导者不要宣称自己崇尚某种贤德的保准,这样民众就不会为了某种虚名去争夺。领导者不要淘取特别珍贵难得的东西,这样老百姓才不会追求稀罕物而成为强盗。领导者不要表现出来自己的喜好和欲望,这样老百姓才不会乱。很多领导者会选择在公司设立道德标准,塑榜样,为什么老子的思想与我们的做法正好...

《道德经》之第三章 不见可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以使人民不争夺名利;不重视稀有的珍宝,以使人们不论...

不树标杆,怎么激励孩子?——《道德经》第三章
可是,你家娃还是那个娃,那你有没有思考过,老王家的孩子是怎么成为那个“贤”的呢?合于道的“贤”,一定不是被激励出来的,不是因为比“贤”更“贤”的标杆的标杆或者榜样力量,而是他自然而然就要成为一个“贤”。绕晕了吗,来听听吴境萱怎么说。(插入境萱讲解道德经视频)其实老王家的孩子...

博爱县18421497337: 翻译《老子》三章“上善若水” -
长沙紫养血:[答案] 是这篇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译文:最好的行善事像水那样,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所...

博爱县18421497337: 《老子》第三章请帮我翻译一下,谢谢!
长沙紫养血: 译文:不标榜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去争权夺利;不稀罕珍奇瑰宝和稀奇难得的财物,使民心安宁而不去偷盗;不炫耀能引起欲望的东西,使民心清静而不被惑乱. 因此,圣人治国平天下,就要使人民心思净化无欲,食物丰足,体腹充盈,削弱人民的心志,强壮他们的体魄.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智和过分的贪欲.这样,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也就不敢妄为.如果以这种无为的办法,去修身治国,那一定就无所不治了. 这一章主要的观点是批评"尚贤".

博爱县18421497337: 老子道德经翻译 -
长沙紫养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

博爱县18421497337: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
长沙紫养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博爱县18421497337: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
长沙紫养血: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

博爱县18421497337: 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
长沙紫养血: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选段: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

博爱县18421497337: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及深意 -
长沙紫养血: 此解众说纷纭 杂见不一 窃谓圣人之心 安有偏颇 古德治教 宁有私心 不才以为 圣人之治也 反求诸己 虚其心志 即同儒家之格物 使夫人人各自反求 革除私心物欲 外求志虑 腹骨之才学品德 自然强实 人人如此 天下无不归仁者 后世缪为老子此说乃愚民之谈 何其肤浅之如是

博爱县18421497337: 老子的《道德经》的内容 -
长沙紫养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博爱县18421497337: 道德经全文及直译怎么没说完? -
长沙紫养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博爱县18421497337: 100满分求《道德经》上篇前三章 -
长沙紫养血: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当然也包括前三章:《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