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三镜自照”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作者&投稿:邹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三镜自照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给大多数人留下的第一映像大概就是虚心纳谏了。诚然,他纳谏不可谓不虚心。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在听取完臣下的意见后照旧做自己原本要做的事。好名声得到了,也没少享受。
理想圣君:开明纳谏的形象如此建立

普通大众一直都有仰望的需要。所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一样,也都是需要偶像的,尤其需要具备偶像气质的皇帝。对此唐太宗似乎一直都表现得相当配合。在唐太宗认真求谏的鼓励下,贞观一朝君臣确曾一度形成了一种直言进谏、纳谏之风。民部尚书裴矩佞于隋,也能大胆进谏力争。司马光就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我行我素:纳谏虚心倾听 听完不改还按自己意愿做据《贞观政要》卷二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切谏,唐太宗虽然很不高兴,却没有发作,而是下令“所有作役,宜即停之”。还借题发挥地说出“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这句千古名言来。不过,《资治通鉴》卷193却记载,说过这话的次年,刚刚修缮完九成宫,唐太宗就再次提出要修缮洛阳宫。这一次,民部尚书戴胄站出来反对太宗依然虚怀纳谏,不仅表扬戴胄“忠直体国,知无不言”,还给他升了官。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太宗还是忍不住命窦璡修缮洛阳宫。诸如此类一面从谏如流、一面我行我素的事情,史书中还有不少零散的记载。 “虚心纳谏”的唐太宗只是儒家士大夫们与唐太宗本人联手炮制出的一块“内圣外王”的“道德假象”。大臣们极力想要压抑太宗的私欲,将他纳入“内圣外王”的正确轨道,所以频繁进谏。太宗则几乎逢谏必纳,对进谏者无不大加赏赐,但在行动上却几乎没有什么改观:奖赏过谏臣之后,他想去游猎,仍然会去;想修筑新的别宫,仍然会修。 纳谏的秘密:形式主义表演塑造出一代圣君的形象反观贞观年间的历史,是不难发现李世民那些浓厚的表演痕迹的。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对自己日后留在史书中的形象是如此强烈地关注,以至于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做出了刻意的修饰。他不止一次地通过与臣僚们对话的方式,极力塑造出自己生活简朴、爱惜民力的光辉形象。贞观时期的20多年里,太宗确实接受了太多太多的进谏,然而接受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大多数的进谏最后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贯彻。当他在朝堂之上充分展示自己虚怀若谷的帝王风度,当他对犯颜直谏的宽容被史官们载入实录之中后,很快他就忘记了谏言的具体内容。对太宗而言,重要的是接受进谏,而不是接受进谏的内容。意味深长的是,对儒家知识分子,尤其是文职官僚们而言,重要的也只是纳谏,而不是执行纳谏的内容,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天命的代表”。所以,在儒家政治理想中,唐太宗的全部意义,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内圣外王”的乌托邦罢了。至于贞观之治,剔除那些家给人足的“神化”,也只剩下一场完美的形式主义表演罢了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过去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以别人为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是非。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记:
太宗之三镜,可谓国之三宝。各以铜、古、人为镜,其照各异。
若人皆持有此三镜,则道可兴也。铜镜明,人必正形知礼;古镜明,国必兴富;人镜明,人必仁良淳善。则可谓盛世之征也。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端正;用过去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用别人作为镜子,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我一直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端正;用过去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用别人作为镜子,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我一直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端正;用过去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用别人作为镜子,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我一直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三镜自照的补充
灯影里的故事——三镜自照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全唐文纪事》字词:侍臣:周围亲近的大臣。兴替:兴盛与衰亡。朕:皇帝自称,相当于我。夫:句首发语词,无义。过:过失。释:唐太宗对亲近的...

三镜防过
这是贞观十六年魏征病势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一句话!全文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大意是: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

三镜自照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是选自谁的什么?
唐朝的谏议大夫魏征,是辅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据说,他一生劝谏太宗以亡隋为鉴、居安思危的谏言达二百余项,成为太宗十分敬重的谏议大夫。因此,唐太宗将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谏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留下“三镜自照”的形象比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有谁帮忙翻译<<三镜自照>>?
(唐)太宗对他近身服侍的臣子说:“把铜(镜)当做镜子,可以端正整理衣着;把古代的兴衰成败当做镜子,可以用来知晓(朝代)的兴亡更替;把人当做镜子,可以用来彰示得失。我经常保护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的过失。”古文翻译一定要逐字逐词地抠,实在不行才能用意译。(“保”字是否译作“保护”我...

唐太宗三镜自照说明了什么道理
唐太宗对于魏征的建议积极采纳的行为,写出了他的善于纳谏,谦恭下士。

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二、译文: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唐太宗为什么怕魏征
唐太宗很怕魏征,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便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这时魏征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走上前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劝谏“明君”当以此为戒...

哪三句名言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为“三镜”?
三、贤明君主与人才<\/ 唐太宗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明智,更在于他懂得珍视人才。他以魏徵等人为镜,以他们的建议修正政策,展现了君主对贤良之士的尊重和依赖。这体现了他作为君主的宽宏大度和高瞻远瞩。结语:明镜永照,历史启示<\/ “以人为镜”的理念,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自我提升,更是一种治国理政...

唐太宗身为皇帝害怕魏征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人~~~。。、、、_百度...
长期担任“谏议大夫”的魏征,是辅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先后上谏二百余项,他常常劝谏太宗以亡隋为鉴,居安思危,行圣贤之治。魏征以忠耿直谏着称,太宗以善纳忠言名世,君臣默契配合,传为千古佳话。历史上唐太宗就曾将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座右铭,并留下“三镜自照”的...

唐太宗论“三镜”译文
太宗亲登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的灵车,悲痛万分。他亲自撰写了碑文,并亲自书写墓碑,以此铭记魏徵的贡献。太宗感叹道:“铜镜可以整衣整帽,历史是映照兴衰的明镜,而人则是检验言行的镜子。魏徵的离世,朕失去了审视自身的一把绝妙之镜。”他的这些言语,充分体现了对魏徵这位贤臣的怀念和评价。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龙亭区18061341137: 三镜自照翻译 -
延馥金迪: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