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之有君感悟

作者&投稿:拱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八佾第三》5 夷狄之有君
这句话有2种理解的意思。一种是:夷狄那边都有明君在教化,而我们中原地区却没有。夷狄那边不开化的地方都有明君,而当时时代背景是周天子被架空,三家诸侯掌权,礼崩乐坏,可能是感慨当时的社会状态。第二种是:夷狄那边有君主,还不如中原地区没有明君却讲礼节。这句话说明,孔子对于礼乐是很有自信...

论语八佾篇主要内容及感悟
解释: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3、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解释: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哩。”《论语》与孔子的介绍:1、《论语》的介绍:《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

怎样理解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八佾》,直译过来就是:夷狄虽然有君主,但还不如没有君主的中原诸国。这句话中的“夷狄”原指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人的贬称,认为他们没有礼数、粗鲁、缺乏道德,而实际上“夷狄”在此处是指缺乏道德、...

夷狄之有君 不如华夏之亡也读感想
1、这句话意思是: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即没有道德礼义就是夷狄,有道德礼义,就是诸夏、就是中原各国。2、详解: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

“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是什么意思?
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亡是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该句出自《论语·八佾》,原句为“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白话释义: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国体、政体(夷狄之有君),但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的好。

"夷狄之有邦不如我华夏之无"是什么意思,请高手帮着解释一下,在此谢...
应该是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 意思:野蛮部族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

“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是什么意思?
现今的理解是,边疆少数民族及时有领导者也不如中原没有领导者治理的好。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

《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详解。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孔子蔑弃夷狄之粗野之风,但孔子曾经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由此深入的想,君子居之九夷,为何九夷就不陋了呢?这里的陋实指的是礼的风貌。有持礼之人的教化,有这样礼的气氛,一箪食,一瓢饮,何止回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躬...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白话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林放问礼仪的根本,孔子回答:”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一般的礼节仪式来...

《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详解。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有持礼之人的教化,有这样礼的气氛,一箪食,一瓢饮,何止回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躬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夷狄欠缺的是礼的文化,行于止的敬。君子忧道不忧贫。“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是远指而近代。“诸夏之有君也,不如诸夏之亡也。”在子张问行中,孔子就说:“言...

亓缪17798643538问: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鸡泽县拉莫回答: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

亓缪17798643538问: 夷狄之有君... 意思 -
鸡泽县拉莫回答: 应该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

亓缪17798643538问: “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是什么意思? -
鸡泽县拉莫回答: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亓缪17798643538问: 急!! 子曰:“夷秋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评析 ! -
鸡泽县拉莫回答: 百蛮之地虽有君主,但尚未开化,不知礼仪,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仪的夷秋,还不如虽灭亡而有礼的夏国. 这说明孔子认为 礼仪 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基本条件.

亓缪17798643538问: 论语中有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这样没有君主呢. -
鸡泽县拉莫回答: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意思是孔子说:“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国君,仍然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国君.” 夷狄,通常是指中原周边未受礼仪教化的少数民族部落、国家.结合当时礼崩乐坏,政治动荡的现实,和孔子倡导周礼的思想来看,在本文中是用夷狄来指待中原那些不遵从礼仪的国君,是对不讲礼仪的国君的讽刺.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孔子倡导恢复以前的礼乐,可现实却是君不君,臣不臣,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 孔子的夷夏之分,到后来zd发展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这也为后来华夏民族统一观念的一个来源.

亓缪17798643538问: 子曰夷狄之有君的,不如诸夏之亡也翻译!
鸡泽县拉莫回答: 大意是孔子认为诸夏强于夷狄之处,即在于礼乐制度,社会的管理,依靠的是制度.而夷狄只能靠强力获取和维持,因此必须要先有个强势的君.

亓缪17798643538问: 为什么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鸡泽县拉莫回答: 这两句不相呼应.孔子这句,皇侃义疏云:“言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于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同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朱熹集注引尹洙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无,非实无也,虽有之,不能尽其道尔.”简而言之,道德礼义比君王存在与否更为重要.当然,此句另有异议,如戴望言:“夷狄无礼义,虽有君不及中国之无君,明不当弃夏即夷也.”近人杨树达疏证云,这是“反对大民族主义”依同此类见解,则仲尼之意与唐太宗此语契合.个人,联系当时礼崩乐坏之实际,当以皇侃等见解为佳,又定州竹简本论语如字作若字,若,像也,是否也说明夷狄之有君,不像诸夏之亡也?剩下的自己体悟吧.

亓缪17798643538问: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鸡泽县拉莫回答: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 原文节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亓缪17798643538问: 夷锹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啥意思 -
鸡泽县拉莫回答: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 【注释】 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 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亓缪17798643538问: 夷秋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是孔子原话吗 -
鸡泽县拉莫回答: 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吗?《论语·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一为,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