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夷狄之有君道理

作者&投稿:仁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光地和陈梦雷猜出的“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如何解释?_百 ...
就是说成吉祥思汗(铁木真)侵入金,宋时把农田圈着牧场的做法证明了,夷狄即便有君主,不过是把更多的野蛮带给文明人,所以即便是华夏没有君主也比他们有君主好。

《论语》都有哪些糟粕?
二、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很明显的歧视女性,孔子轻贱女性,视女子为小人,导致的结果是数千年的重男轻女,造孽无数。如今这一思想在农村依旧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华夏唯我独尊,狭隘的...

论语翻译及原文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

《韩愈 原道》(韩愈)译文赏析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乎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3.5》 蛮夷之地的教化
“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明·韩上桂——“高皇拟绝东夷贡,诏令严明重汉官。岂谓犬羊多异志,坐令烽火照长安”。吴氏曰:“亡,古无字,通用。”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尹氏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亡,非实亡也...

修身齐家治国中的修身齐家是什么意思?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译文: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

论语 八佾第三 解释
”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有君主,不及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

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

夷狄之有君中的之是什么用法
夷狄之有君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说:“蛮荒的少数民族有国君,不如中原的诸侯国没有国君。”孔子的话中,两个“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孔子的言外之意是“少数民族有国君,却没有礼仪,还不如中原的诸侯国某个时期没有国君,却葆有礼仪...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 ...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原文节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尚孟15864975495问: 夷锹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啥意思 -
兰西县康利回答:[答案] 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 【注释】 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

尚孟15864975495问: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兰西县康利回答: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

尚孟15864975495问: 夷狄之有君... 意思 -
兰西县康利回答: 应该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

尚孟15864975495问: “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是什么意思? -
兰西县康利回答: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尚孟15864975495问: 子曰夷狄之有君的,不如诸夏之亡也翻译!
兰西县康利回答: 大意是孔子认为诸夏强于夷狄之处,即在于礼乐制度,社会的管理,依靠的是制度.而夷狄只能靠强力获取和维持,因此必须要先有个强势的君.

尚孟15864975495问: 《论语 八佾》翻译
兰西县康利回答: 夷狄虽然有君,但不会比华夏长久,即使诸夏亡了. 过去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凡没有文化的,称为夷狄,因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种族在当时是没有文化,非常野蛮.中国则称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尚孟15864975495问: 论语中有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这样没有君主呢. -
兰西县康利回答: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意思是孔子说:“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国君,仍然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国君.” 夷狄,通常是指中原周边未受礼仪教化的少数民族部落、国家.结合当时礼崩乐坏,政治动荡的现实,和孔子倡导周礼的思想来看,在本文中是用夷狄来指待中原那些不遵从礼仪的国君,是对不讲礼仪的国君的讽刺.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孔子倡导恢复以前的礼乐,可现实却是君不君,臣不臣,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 孔子的夷夏之分,到后来zd发展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这也为后来华夏民族统一观念的一个来源.

尚孟15864975495问: 为什么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兰西县康利回答: 这两句不相呼应.孔子这句,皇侃义疏云:“言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于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同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朱熹集注引尹洙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无,非实无也,虽有之,不能尽其道尔.”简而言之,道德礼义比君王存在与否更为重要.当然,此句另有异议,如戴望言:“夷狄无礼义,虽有君不及中国之无君,明不当弃夏即夷也.”近人杨树达疏证云,这是“反对大民族主义”依同此类见解,则仲尼之意与唐太宗此语契合.个人,联系当时礼崩乐坏之实际,当以皇侃等见解为佳,又定州竹简本论语如字作若字,若,像也,是否也说明夷狄之有君,不像诸夏之亡也?剩下的自己体悟吧.

尚孟15864975495问: 《论语》中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兰西县康利回答: 孔子说:“夷狄之国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尚孟15864975495问: 二月河的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中“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君”是什么意思? -
兰西县康利回答: 楼上的回答太牵强了. 应该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