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法和杂病脉法

作者&投稿:栋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伤寒杂病论》第一篇《平脉论》。求高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
译文:老师说:伏气的疾病,可以推理判断,这个月内,可能发生伏气病。假使以往有邪气内伏,应当注意脉象的变化。如果脉象微弱,当伴有喉中疼痛,似乎受伤一样,但不同于喉痹症。病人说确实咽中痛,虽然如此,此刻又要腹泻。问:人在恐惧惊怕的时候,脉的形态怎样呢?老师答:脉形好像用手指按丝线,...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未有明文,仓公虽间及此其言暧昧,特...

频湖脉学的脉学七言诀
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相类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相类诗:见芤、牢脉。...■ 经脉与脉气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杂病脉象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迟中气。

从春秋战国到汉朝时期,脉诊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脉诊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善。那时,中国出现了有关脉诊的《黄帝内经》、《难经》等书,这些书中都对当时的脉诊技术有许多详细的论述。1973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了中国2000多年前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以及其他一些当时用脉诊判断...

“四诊合参”?韦老说:脉诊就搞定~
  鉴于《灵枢》以脉诊指导针灸临床的成功,汉代张仲景亦欲建立以脉诊为指导的药疗体系,但没有完全成功,他建立了“病脉证治”的中医标准操作流程,把脉诊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伤寒杂病论》仍以凭症辨证为主。晋唐以后,由于气理的黯昧和医理的离散,脉学遂开始向以脏腑为中心的...

治“心”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总结11法
02 温补心阳法 用于心阳虚证。气虚及阳,心阳衰弱,甚则心阳欲脱。除心气不足的证候外,常具有形寒、怕冷,面、足轻度浮肿,舌质淡紫而润。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舌质发绀,喘息,甚则神志不清,脉微细欲绝,此为心阳欲脱之危重证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

《黄帝内经》开篇说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二、《...(3)调息法:即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 (4)谓胃气脉:脉象之中有无胃气,至关重要,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5)六纲脉:《黄帝内经》所载脉...

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失传
有些不便归类的若干病证也被合并成篇。书中对各种病证的辨证分类精细而切要,对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论述均非常精辟,充分体现了其“辨病脉证并治”的精神。 《伤寒杂病论》对脉法的论述也很精辟,在全部398条原文中,有145条论及脉,涉及到的脉型有18种,相兼脉51种,其中大多借脉象来说明病因病机,同时脉象...

仲景之辨脉法
趺阳 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 趺阳 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玉函》作溺)。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

《内经》中一种为后世失传的脉法
《黄帝内经》当中有“脉”字一千一百余处,多是讲“经脉”与“脉诊”之含义。通过对脉的诊察,而探索脏腑经络疾病信息,这是古人掌握外在征象从而了解身体内部信息的重要方法。《素问·邪气藏府病形》云:“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在后世当中最常见的是“寸口脉法”——“按尺寸,观浮沉滑涩,...

漫琛18297469555问: 伤寒论的内容 -
广东省美红回答: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

漫琛18297469555问: 把脉的正确方法 和… -
广东省美红回答: 古人诊脉大多取浮、中、沉三部.笔者体会,以分为浮、中、按、沉四部更为准确和切合临床实际.一般浮取主表或卫分,中取主半表半里或气分,按部主偏于里或营分,沉部完全主里或血分.浮、中、按、沉四部分法,可以分作两...

漫琛18297469555问: 如何自学诊脉 -
广东省美红回答: 诊脉-部位和方法(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

漫琛18297469555问: 古代的脉诊和现在的脉诊有什么异同之处 -
广东省美红回答: 脉象的形成与气血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等.古人脉诊的内容从现在看来,就是通过脉搏波了解心脏工作情况和血流动力,进而求得整个血液循环情况,以此推断机体维持生存的能...

漫琛18297469555问: 怎样进行脉诊? -
广东省美红回答: 脉诊 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 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而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

漫琛18297469555问: 《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广东省美红回答: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 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

漫琛18297469555问: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定义, -
广东省美红回答: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一)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据《后汉书》记载,在光武建成13-26年(公元 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疫,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

漫琛18297469555问: 伤寒杂病里"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这个数应该如何读?为什么? -
广东省美红回答: 1.2处都念 数shuò指“数脉”,搏动急促之脉.与迟脉相对.《素问•阴阳别论》:“脉有阴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1.原文: 【1.1】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

漫琛18297469555问: 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的作者是? -
广东省美红回答: 《脉经》,西晋·王叔和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的专著.全书共10卷、98篇.现存较早的版本有明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其后至今,各种刻本、排印本计有数十种之多. 王叔和在总结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