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合参”?韦老说:脉诊就搞定~

作者&投稿:侯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医提“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振荡中医独尊脉诊。韦老说:《内经》有“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的记载,在《内经》一书中,歧伯言不离色脉。而在《灵枢》这部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诊疗体系中,脉诊在随机诊疗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内经》时代的医学临床之所以疗效卓著,在临床中常常收到“百发百中”、“万举万当”的治疗效果,其中脉诊起着主要作用。

  鉴于《灵枢》以脉诊指导针灸临床的成功,汉代张仲景亦欲建立以脉诊为指导的药疗体系,但没有完全成功,他建立了“病脉证治”的中医标准操作流程,把脉诊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伤寒杂病论》仍以凭症辨证为主。晋唐以后,由于气理的黯昧和医理的离散,脉学遂开始向以脏腑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人们关心的是脉诊与局部症状之间的联系,忽视脉诊对整体的“气”的诊断。而脉诊是诊断整体气液的!总览晋唐以来的全部脉学著作,从王叔和的《脉经》到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第一、没有对脉象作过系统的宏观基本因素分析;第二、没有使脉诊与动态整体的“证”的诊断对应起来,从而造成了脉学体系的繁杂和脱离临床实践的弊病,使脉诊的临床价值日益低落,发展到后来,基本上没有人相信单以脉诊可以诊病的地步。失去了脉诊的“桥”的作用,由病向证过渡的通路被堵塞了,这是气理丧失的必然结果, 也是现代中医临床疗效不高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医继承上的最大失误之一。   

  脉诊是内窥生命系统振荡常、异的窗口,对整体动态的随机态,唯有脉诊可以捷取。正是由于《伤寒论》一书对“经络府俞, 阴阳会通”之理未能完全弄明白,致使《伤寒论》不得不采用“以症辨证”,从小的局部到大的局部的辨证方法,而常常将可以探知整体随机状态的脉诊置之不顾。后世医家走上“以方类证”,正是因袭仲景药疗体系不够成熟的地方。

如果说在《伤寒论》中,“以证设方”、“以症辨证”这种从局部到局部的机械论还只是一种错误倾向的话,到“以证类方”、“以脏腑为中心”的后世医家那里,这种从局部到局部的诊疗方法,就成了主流。

   仲景由于没能建立起以脉诊为中心的诊疗体系,辩证的时候不得不对局部症状的改变给以较大的关注。但是,我们从《伤寒论》的内容来看,《内经》一书所阐述的营卫循经如环无端与天通应的基本思想,对仲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伤寒论》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离散。是以——

人之生以气,病之生以气,脉之诊、针药之调者,亦无非诊调一气之逆,而使之顺耳。

脉理之黯昧,实由于医理之离散,脉含生理,脉含病理,如不能理解生理、病理乃一气之顺逆,则何以理脉?

道在于一(动态的整体),神转不回(顺也),回则不转(逆也), 乃失其机”。(《素问 • 脉要精微论》)又曰:“上工守神”、“上工守气”、“下工守形”。若守离散之形,瞎子摸象,评肝论胆,目中无气者,则何以言脉,又何以论治?脉理之黯昧,又岂止于脉理而己哉 !

  把握了病理系统和脉诊系统宏观因素分析,参透气一元理论,振荡中医继承了整体辩证的思路,由脉诊作为诊察气液的窗口,在病脉证治中起到很好的过渡的桥的作用。所以,脉诊可以知身体整体的信息,言四诊合参者,其实是脉诊不究竟的权宜之计。


这些老中医可信吗
通过诊断反映我们身体健康情况。中医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所以中医诊断不能只靠单独的望闻问切的其中一条来看病,最好是通过全面的四诊合参,综合性的进行分析诊断,最后来判定病症。而且望闻问切的顺序不能颠倒。望,中医看病最高的境界是望诊,这个望诊不只是现代中医所说的望面色、舌苔等,还有更...

请问中医都分为那四诊?
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这就是说,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科学判断。

4个回答 - 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但是我见到很多老先生,他看病是这么看的。你吃饭好不好啊?睡得好不好啊?大小便怎么样?最近心情怎么样?当然他一看也知道你心情好不好。就是这些吃喝拉撒睡。这个东西好像看起来跟具体的症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也不能辩证辩出到底是肝还是心,是血虚还是气虚,是痰湿还是寒。但是实际上我们说中医...

老中医和小雨的祛毒
老中医和小雨的祛毒过程是一个结合传统中医智慧和现代医疗手段的成功案例。老中医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知识,首先对小雨进行了详细的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他观察到小雨面色暗黄,舌苔厚腻,询问得知其常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的症状。通过这些信息,老中医初步判断小雨体内有毒素积聚,可能...

中医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的原理是以阴阳五行作为哲学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的一门医学体系。具体来说,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哲学思想的核心,贯穿于中医的各个领域。阴阳学说描述了事物的矛盾与统一,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

四诊合参的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金元时期辨证重视四诊合参的医家是谁
中医诊断疾病的一般规律是先辨证后...金元时期尤其重视四诊合参的医家是李东垣还

请问中医把脉`能看出怀孕的吗?
单凭号脉是不能确定怀孕与否,必须四诊合参.因为在月经期也会出现滑脉.

中医可以用把脉的方式测试出你是缺铁性贫血吗?
实话告诉你,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结合西医的检查及诊断,用中医的方法是可以治疗的。

在网上说这个药方可以治疗一切常见的胃病,只要按时服用和平时的生活规...
回答:肯定不可信呀,一个方子怎么可能治疗一切常见的胃病,中医讲求辩证论治这是最基本的,同病不同证,同病异治,如果说通过四诊合参辩证,以这个方子为基础进行加减成方治疗常见的胃病还说得过去,要是说一成不变的一个方子治疗一切常见胃病,太浮夸了

茅箭区18336609267: 中医"四诊"是什么? -
庞素胆石: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

茅箭区18336609267: 为什么要四诊合参?中医常说四诊合参,到底是哪四诊,为什么要合参,
庞素胆石: 《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这就是说,望、闻、问、切,是中医四种不同的诊察疾病的方法和手段,是辨证施治的前提与依据.医者临证,善于运用四诊,则病情最能明了. 四诊乃临证之先着,而望诊尤为四诊之首要;这是因为诸内必形诸外,五脏六腑之病变,往往彰显于颜面及五官;临证者通过诊察患者的形、神、色、苔、便,就可知病之轻重吉凶.故《内经》谓:“望而知之谓之神,”“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矣! 以上就是“四诊合参”的理由!以望诊为主要手段的道理!

茅箭区18336609267: 中医号脉都能号出什么?准吗? -
庞素胆石: 首先是“脉”与“号脉”.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信息于中医学是“气”和“血”.脉是人体诸经气血多寡和运作形态最根本的反应.而号脉就是直接读取生命信息,都直接读取了,哪有不准的道理?其次是“病”.在中医学里,“病”是诸经气...

茅箭区18336609267: 把脉真的可以看出一个人得病吗? -
庞素胆石: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我个人觉得光凭把脉就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的是在糊弄人,但是有经验的医生把脉以后根据他的观察患者的表现可以推测一些疾病,然后有针对的问诊 不过话说回来最主要的还是问诊,要考病人自己说

茅箭区18336609267: 请问中医上的四诊指的是什么意思? -
庞素胆石: 四诊 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

茅箭区18336609267: 中医怎么把脉 -
庞素胆石: 中医怎么把脉_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

茅箭区18336609267: 脉诊是什么原理?
庞素胆石: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 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

茅箭区18336609267: 现在中医看病可以不把脉就开药吗
庞素胆石: 中医的诊断首要的还是“四诊合参”.而且切脉应当是放在最后的.一看“望、闻、问、切”便可知道.然而为什么有的医生一经摸脉便能说出患者症状大概轮廓,其中确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成分,但也有“察言观色”得出的资料,不信蒙上医生的眼睛,病人不说话就诊脉,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问题是患者为什么要在看病时有意考察医生的能力,是为了当主考官吗?多数不是.一般是出于对医生的技术不信任或将信将疑.当然也有的是出于无知或维护自尊,总之“当考官”的想法是损害自己利益的傻道儿.看病的唯一目的是去病,有了这个原则,就可以配合医生完成双方共同的目标,病,当然就好的快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