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脉法详解

作者&投稿:倪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图解伤寒论的目录
六经与六经病第壹章 脉象的判断:辨脉法与平脉法1.辨脉法:阴阳病脉之辨析2.平脉法:正常脉象之辨析第贰章 序例:伤寒学入门1.伤寒例:四时之气皆伤人2.辨痉湿喝脉证:治疗外感内伤之根本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体内湿虚与表外阴邪之诊治第叁章 扶正祛邪:太阳病的治法之一1.辨太阳病脉...

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论》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

三部九候论
1、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如果哪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的变化。 2、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中、沉三...

伤寒论本义图书目录
以下是《伤寒论本义图书目录》的详细章节划分:卷之首包含以下内容:论伤寒例 - 昌语前的脉法辨析平脉法 - 方氏图解与解说闵芝庆传经篇 - 传承经络理论闵氏六经七日病愈篇 - 论述疾病恢复过程方闵二家论 - 方氏与闵氏观点的对比,附张景岳见解随后的卷一至卷十八,分别对应《伤寒论》的主要篇章...

王叔和是怎么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之得以流传的?
因时隔、不远,故当较多地保存了该书原貌。王氏对《伤寒论》的研究亦颇有功夫,他从脉、证、方、抬几个方面着手,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一般认为,现行成无己本《注解伤寒论》中之《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和书后部分《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八篇,均系王叔和所增,...

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失传
书中对各种病证的辨证分类精细而切要,对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论述均非常精辟,充分体现了其“辨病脉证并治”的精神。 《伤寒杂病论》对脉法的论述也很精辟,在全部398条原文中,有145条论及脉,涉及到的脉型有18种,相兼脉51种,其中大多借脉象来说明病因病机,同时脉象还被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书中还有舌诊的...

「名医谈脉」赵绍琴:潜心研究脉学50年的体悟
总之,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属阳,属气分。若再加力而入“按”部位,这说明邪已入营、入卫了。3.按部的取脉法 医生切脉,从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反映邪在里之病,如《伤寒论》的太阴证,温病的营分证,杂病则主肝、主筋膜之间的病...

《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的白话文版本...
伤寒论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本书全文检索: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

黄元御脉法详解
2、持脉有道,虚静为宝。从黄元御的《素灵微蕴》、《伤寒说意》、《四圣心源》等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问题,就是黄元御无论是说理还是临证均讲求持脉当以“虚静”待之,虚静是内心的极度虚无,即道家所谓“无”的状态,要忘却一切事物,包括患者的症状、诊脉的指示等,内心更不可存在...

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论
具体他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伤寒论》全书共10卷,22篇。内容包括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主要论述了伤寒六经病的脉证治法,...

于解13923267408问: 怎样把脉才正确?把脉需要注意什么?
巩留县平阳回答: 古人诊脉大多取浮、中、沉三部.笔者体会,以分为浮、中、按、沉四部更为准确和... 这样就不至于为假象所迷惑.诊脉法和一般略同,轻手即得者为浮,稍用力即是中部...

于解13923267408问: 扶阳脉怎么诊?有何意义? -
巩留县平阳回答: 冲阳脉是胃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对病人在危重情况下诊断是十分有帮助的,如果病人寸口脉(太渊脉)没了,但是冲阳还有脉,还可以救,如果冲阳脉没了,或者冲阳脉散乱,完了,即使有太渊脉也难治了.

于解13923267408问: 中医里讲三部九侯脉象诊法具体怎么解释? -
巩留县平阳回答: 你好!《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

于解13923267408问: 脉学的切脉法 -
巩留县平阳回答: (1)定关:掌后高骨(神门穴)对面的就是关部,朱奉谦云:“凡初下指,初以中指端按关位——掌后高骨为关,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口,后指尺部也.”汪石山云:“揣得高骨,压中指于高骨以定关位,然后下前后两指以定尺寸,...

于解13923267408问: 伤寒论的内容 -
巩留县平阳回答: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

于解13923267408问: 谁懂伤寒论? -
巩留县平阳回答: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于解13923267408问: 诊脉方法诊脉方法诊脉方法
巩留县平阳回答: 你问大家那大家不都是中医了,你也不必再学了.说几句基本的.就是浮沉迟数虚实归类学之,夫察色诊脉 先别阴阳. .

于解13923267408问: 怎么解释伤寒脉浮而缓?怎么解释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
巩留县平阳回答: 此太阴转属阳明证也.伤寒脉浮缓,手足热者,太阳也.今手足自温,非太阳证,是为系在太阴也.然太阴脉当沉缓,今脉浮缓,乃太阳脉也.证太阴而脉太阳,是邪由太阳传太阴也,故曰:系在太阴也.若小便自利者,则不从太阴湿化而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则是从燥化,此为阳明也.

于解13923267408问: 名医成无己所著的《注解伤寒论》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
巩留县平阳回答: 著有《注解伤寒论》10卷(1144年)、《伤寒明理论》3卷(1142年)、《药方论》1卷等.《注解伤寒论》沿用王叔和整理、编次 仲景《伤寒论》的旧貌,删除宋林亿的...

于解13923267408问: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一篇中"厥庭"是指哪个部位 -
巩留县平阳回答: 阙庭是“阙”与“庭”两部位的合称,即眉之间和额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