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47章

作者&投稿:扈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老子》第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如弥少”
意思是人要体得真道,首先要修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干扰。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道德经47章原文及译文
一、道德经47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道德经47章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

道德经47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47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

道德经第47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47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

《道德经》第47章|万事万物都有规律
“道”是什么?这个“道”,依据《老子》书,我们可以总结其含义为:道是宇宙最原始最基础的存在,是事物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万物的最终归宿,是最简明又最深邃的事物规律。人、地、天效法大道,可以称之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自然”是什么?“自然”,由自、然两个词构成。然,...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第九个字读什么?
牖yǒu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译文:不出家门,知晓天下;不窥窗外,预见天道。他的出行越远,他的知晓越少。所以圣人不出行而知晓,不看见而命名,不做而成功。理解:圣人的实践经验异常丰富,同时又掌握了...

道德经【47】:有道者,事竟成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一、原文(通行本)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二、译文 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了解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就求“道”而言,走的越远,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

圣人的特殊能力——《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赏析
在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之中,他们的教主都被神化为具有普通人不具有的超自然的感受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人具有这样的超自然能力呢?下面我们从《道德经》的第47章中来探究这个问题。【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

道德经品读 第47章 不做圣人做凡人,不求奢华求平淡
这一章老子从“无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老子是个史学家,他认为,人并不一定要有很多实际的、外在的经验,才能有所成就;而是从历史出发,从内在的直观体验出发,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通过推理、思考,预测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古代有巫术、现代叫预言家,其实,有时候...

读《道德经》第47章收获
我个人没有研究哲学的能力,在此方面没有发言权。我只是谈个人读到本章的想法。01.古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学习的两种途径,要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很重要。只是学习书本上的只是,容易闭门造车,缺少实践经验,只是强调实践经验,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行不通的。02.老子强调的是学习内省的...

娄武19229839156问: “不出户,知天下”的原文是什么? -
张掖市藿香回答: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

娄武19229839156问: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的作者 -
张掖市藿香回答: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最早处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观望窗外,通过道可以知晓自然规律.走得越远,对道就知道得越少”.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因为秀才通过学习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老子所说的不出家门就知道的天下大事,显然又远远超出了秀才的境界,也超出了书本知识.

娄武19229839156问: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张掖市藿香回答: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 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

娄武19229839156问: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张掖市藿香回答: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译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那些深得道之精髓,将“德”深含于内... 什么才是厚德之人在老子的眼中,厚德之人的重要标记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娄武19229839156问: 道亦有道, -
张掖市藿香回答:[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实体抑或是精神实体的问题.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没有必要陷入这种经院式的循环辩论中,而应当深入分析“道”的真实意义.如果打破老子 思想的神...

娄武19229839156问: 老子的三宝是什么?
张掖市藿香回答: 《老子》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老子 的“三宝”.老子解释说:“慈,故能勇; ...

娄武19229839156问: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后面是甚么 -
张掖市藿香回答: 出自老子《道德经》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可参见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917574)

娄武19229839156问: 什么是道?什么是得道?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色即是空又是什么意思
张掖市藿香回答: 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实体抑或是精神实体的问题.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

娄武19229839156问: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 -
张掖市藿香回答: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娄武19229839156问: 秀才不出门的下一句 -
张掖市藿香回答: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