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第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如弥少”

作者&投稿:厉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其他回答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意思是人要体得真道,首先要修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意思是人要体得真道,首先要修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意思是人要体得真道,首先要修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干扰。从此意义上说,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反思自身,其次才是向别人求索。没有修身的基础而向别人索取知识,所获越多,疏漏越多。所以真正有学识的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行得越远,精神信念失去越多,智识越少。《淮南子》对“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解释为“不可使精神外泄”,是为精妙恰当的评价。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窥kuī:从孔隙看。
牖yǒu:窗户。
弥mí:更加,越。

译文:
不出门户一步,就能知道天下大事,
不向窗外望一望,就能认识天道规律。
出去走得越远,懂得也就越少。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好的。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4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原文节选: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无 名...

试问怎么理解《老子》里“无为”和“有为”以及其中的关系?
凡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叫有为法。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叫无为法。真如、实相、法性、圆觉都是无为法。但无为对有为而说,如果执取“无为”,取相分别,又成“有为”了。看过老子的道德经的话,相信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无为而所不为”。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什么都...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什么意思?
意思是:“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这是描写道的本质与道的作用的,“无”就是道的本体,道在天地为开辟之前就已经有了。因为道最擅长的就是无中生有,所以才创出了天地,这就是“有”。有了天地就有了万物,他就像是世间万物的母亲一样伟大。这一句源自西周李耳《道德经》。原...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天地大道?
《老子》所说的“道”,不是物质体,而是不可认识的精神性的存在。在它看来,“道”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万物是从“道”派生出来的,从而是第二性的。四章把“道”叫做“万物之宗”又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就是说,“道”是宇宙万物的老祖宗,出现在上帝之先。四十二章说“道”...

2019-12-19
这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 即便如此,人还是感到生命岌岌可危。无论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的变化中,总有难以预见的因素。因此,无论人怎样保护自己,还是难免受到伤害,这是《老子》书中第十三章喟叹“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由来。这个思想在《庄子》书中加以进一步发挥,成为“齐万物,...

老子的境界,老子的人生观,老子的处世态度,老子的终极精神向往,???请大...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 孔子问礼 第4段)可见: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

老子的故事
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老子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子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孔子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老子《道德经》中说得非常清楚。为此需要正解,那就将问题“道”与“德”分开来论述,“道德”的含义就一目了然。 首先来论述何为“道”。 老子的“道”其实是人生处世哲理,但是还讲到宇宙间的根本问题。为此这个“道”既是人生之道,又是天地之道。就是明...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如何理解“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
凭桑朴康: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意思是人要体得真道,首先要修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干扰.从此意义上说,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反思自身,其次才是向别人求索.没有修身的基础而向别人索取知识,所获越多,疏漏越多.所以真正有学识的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行得越远,精神信念失去越多,智识越少.《淮南子》对“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解释为“不可使精神外泄”,是为精妙恰当的评价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不出户,知天下”的原文是什么? -
凭桑朴康: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为什么“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
凭桑朴康: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最早处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观...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请问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呢? -
凭桑朴康: 老子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实体抑或是精神实体的问题.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没有必要陷入这种经院式的循环辩论中,而应当深入分析“道”的真实意义.如果打破老子思想的神秘外壳,通而观之,那么老...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 -
凭桑朴康: D试题分析:,“不出户,知天下”,说明此题的理论观点认为书本知识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从而直接否定实践的重要性,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符合题意,应选;A、B、C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D.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道道道.非常道.'谁知其意思..? -
凭桑朴康: 道 可道 非常道 道可指代道,(但)不是常道.我以为《老子》首篇原本讲的直白,却常被解释的深奥而不知所云.《老子》在这里说的是天地原本无名,(人)有欲去辨分万物才发明语言文字去形容和指代事物,它(文字)可指代但是有局限性.所以要无欲以感悟其妙,有欲以分辨其徼.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 -
凭桑朴康: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古雨说:'秀才不出门,便知' -
凭桑朴康: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我想问一下二难悖反是什么意思?谢谢 -
凭桑朴康: 二律就是两种被认同的规律. 二律背反,原出希腊文ANTINOMI,指规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的相互排斥现象.自然界存在的两种运动力量之间呈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例如,在同一个星球上,地...

迪庆藏族自治州18958642174: 秀才不出门下一句我记得好像是( )知天下事,统一一些 -
凭桑朴康:[答案]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究其根是老子说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