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作者&投稿:年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召公的谏词运用了哪些比喻,这些比喻对于表达主 ...
)比喻生动形象。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为川”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寓说理于比喻之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把“民之有口”比喻为“土之有山川也”,从积极的方面指出,应当正确认识民“谤”,才能...

召公谏厉王弭谤为何失败
厉王弭谤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地与民争利,导致国人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同时,实施严苛的舆论控制政策,导致国人积蓄了强大的负面能量,最终导致暴动。厉王弭谤表面是控制了舆论,实际却积蓄不满力量导致自己下台。其实,在很多企业和组织中,也存在类似厉王弭谤的事情,典型的就是领导一言堂、实名制的民意调查...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后感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后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专制社会对付被奴役者的基本思路。“为川者”可以“决之使导”,但“为民者”决不能“宣之使言”!言论自由只是表层的,言论自由的背后是思想自由,人格自由,一旦被奴役者获得了思想自由,专制政权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如果一个社会中,相当...

在《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推行善政.在这一层里,召公由现象到本质,由政策的制定、实施到检测,论述了人民意见的决定作用,指出它是富民强国的根本.第四层,召公看到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说明堵住嘴堵不住心,更看到口可以释放利益也可以积聚怨恨,于是连用两个反问句,以递进的方式指出堵口的悖谬和后果.基本介绍:《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

召公谏厉王弭谤 议论文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作为西周王室重臣 ,目睹了厉王的暴虐和朝政的混乱局面,他仗义直言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喻,说明统治者如何对待百姓言论,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先用“川壅必溃”,指出弭谤的危险性。这决不是召公故意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而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再用民之有口,“犹土...

历史上禁止天下百姓议论国事导致亡国的是哪个皇帝?史书原文? 没有原 ...
《国语》未载“共和”一事。2.《竹书纪年》:“八年初监谤,芮伯良夫戒百官于朝……十二年王亡奔彘。国入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3.《史记·周本纪》:“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结合对比《召公谏厉王弭谤》) 2、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这部书,我们在初中学习《唐睢不辱使命》时就作过介绍,大学熟悉的许多成语都出自于它,例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南辕北辙。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分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示例】夫心险如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

<急>《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这样...
那时人们对他的执政有很多怨言,心中有很多愤懑,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实,所以人们就只能用言语来发泄。而厉王却弥谤,这样人们就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心中的不满会越积越多,当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就会用更加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这就好比当改革不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一样。也正如召公所比喻的,水...

急求《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道路 古义:路人。今义:地面上供人或车马行走的部分;两地之间的通道。省略句:()以告,()则杀之。吾能弭谤耳,()乃不敢言!宾语前置句: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是事行而不悖。”)状语后置句: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于口。(应是“夫民于心虑而于口宣之。”)

右若15082156193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
宜昌市消肿回答: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

右若15082156193问: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全文 -
宜昌市消肿回答: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右若15082156193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翻译? -
宜昌市消肿回答: 《召公谏厉王弭谤》见《国语 周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

右若15082156193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 -
宜昌市消肿回答: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右若15082156193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 -
宜昌市消肿回答: 从正面:对待弭谤不能阻止,说明“口之宣言”的重要性从反面:说明君主若采取堵塞的方法是注定失败的

右若15082156193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什么 -
宜昌市消肿回答:[答案] 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 “ 为川 ” 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寓说理于比...

右若15082156193问: 急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 -
宜昌市消肿回答:[答案] 与 1.失其所与,不知 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3.秦伯说,与郑人盟 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以告,则... 两地之间的通道. 省略句: ()以告,()则杀之. 吾能弭谤耳,()乃不敢言! 宾语前置句: 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

右若15082156193问: 《邵公谏厉王谤》的整篇翻译 -
宜昌市消肿回答: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

右若15082156193问: 填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________.(《召公谏厉王弭谤》) -
宜昌市消肿回答:[答案] 答案:为民者宣之使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