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拜托了各位

作者&投稿:达奚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一、让厉王明白要广开言路,接受百姓的意见并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能壅民之口。
  召公通过一前一后的比喻来劝谏厉王:
  (1)、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2)、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3)、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

  二、通过比喻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也就就能说服厉王,起到劝谏的作用。
  三、出自《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让厉王明白的道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不能堵塞言路,要让老百姓敢于提意见,否则会导致统治的垮台。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就是一个心理学中的情绪发泄的问题。厉王是一个残暴、好大喜功的人,他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那时人们对他的执政有很多怨言,心中有很多愤懑,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实,所以人们就只能用言语来发泄。而厉王却弥谤,这样人们就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心中的不满会越积越多,当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就会用更加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这就好比当改革不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一样。也正如召公所比喻的,水积蓄的越多,泛滥起来就越恐怖。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召公才会提醒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结果也正如召公所言。 同理,“宣之使言”也就是让人们有言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样人们就不会采用更暴力的方式。这就是现在提倡言论自由的一个原因。

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述“防民之口基于防川”


高一选读课文你的微笑:召公谏厉王弭谤 一课的主要内容
文章重点是记叙召公劝谏之词,清人余诚平点说:“谏词只天子听政一段在道理上讲,其余俱是在厉害上讲,而正意又每与喻意夹写,笔法新警异常。”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厉王拒谏之探!!!
周厉王暴虐无道,没有接受召公的劝谏,所以遭到可耻的下场;但作者记载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第一段写弭谤的由来。厉王所以要“弭”谤,是由于“国人谤王”;而“谤”的由来则缘于“...

《召公谏厉王弭谤》详细课件
《国语》•解题:召shào弭mǐ:消除、阻止谤bàng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鲁国、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史实。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关于《国语》的作者,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止谤中人物形象分析
周厉王暴虐无道,没有接受召公的劝谏,所以遭到可耻的下场;但作者记载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 第一段写弭谤的由来。厉王所以要“弭”谤,是由于“国人谤王”;而“谤”的由来则缘于“...

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里,提到盲人,"瞽献曲,瞍赋,蒙诵"这里有无目,无眸子...
这是字面意思理解错误。根本就不是盲人 《书·大禹谟》:“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蔡沈传:“瞍,长者之称。”《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韦昭 注:“瞽,乐太师;史,太史也。”曚也是作为乐师和意思。古时经常用盲人做乐师,所以用这两个字代称乐师。未必是盲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色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丛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只要语言...

文言文计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必修三(第三册)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SOS事态紧急
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的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翻译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1、召:一作“邵”。弭(mǐ)谤:消除议论。弭,消除。谤,指责,公开的批评,这个词后来一般作贬义词。2、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3、莫:没有谁。4、目:用...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注释译文
邵,一作召。(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6)谤者:批评国王的人(7)弭(mǐ米):消除。(8)障:堵塞。(9)为川者:治水的人。(10)宣:疏导。(11)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12)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238234669: ...鲁肃简公 (宗道) 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易服 (一作衣) 微行,饮於其中.一日,真宗... -
红蒲阿拓:[答案] 仁宗住在东宫,鲁简肃公做谕德,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有酒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换掉服装在那里饮酒.一天真宗急忙召见公(鲁简肃),使者在门边而公不在里面.一段时间后仁宗从仁和酒肆回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238234669: ...译文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於其中.一日,真宗急召... -
红蒲阿拓:[答案] 仁宗住在东宫,鲁简肃公做谕德,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有酒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换掉服装在那里饮酒.一天真宗急忙召见公(鲁简肃),使者在门边而公不在里面.一段时间后仁宗从仁和酒肆回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238234669: 英语翻译1.《画琵琶》2.仁宗在东宫,鲁简肃公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饮其间.一日真宗... -
红蒲阿拓:[答案] 1.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风阻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 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238234669: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 -
红蒲阿拓:[答案] 仁宗住在东宫,鲁简肃公做谕德,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有酒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换掉服装在那里饮酒.一天真宗急忙召见公(鲁简肃),使者在门边而公不在里面.一段时间后仁宗从仁和酒肆回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238234669: 张伟强这个名字用拼音怎么打
红蒲阿拓: “张伟强迟莉”的汉语拼音怎么写的?张——拼音:zhāng伟——拼音:wěi强——拼音:qiáng迟——拼音:chí莉——拼音:lí.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238234669: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红蒲阿拓: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 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