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0|中医看回光返照

作者&投稿:步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四六、“伤寒” ,始发热六日, 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微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井前六日,亦为九日,为厥相应,故期至旦日夜半愈。又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 除中 ”即回光返照,这种现象一般维持三天。本来病情已经很严重,突然间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会持续三天。那怎么知道是身体恢复了还是回光返照?

正常情况下,人是阴阳平衡的,即阴=阳,就像太极图里的黑与白。问病人“除中”前身体的冷热情况,若回答:“先热6天,后冷9天”,便是阴>阳,代表阴盛,这是判断能否救回的依据。

下面来看这一条辨:热六天冷九天,按理阴很盛,很危险了,会下利,大小便失禁,阳欲脱,“ 当不能食 ”,今天突然能吃东西了,是“除中”,即回光返照。

如果吃下东西后,“ 微发热者 ”,阴阳不会瞬间改变,若慢慢热起来,代表胃气尚在,有救。最怕突然暴热出来,热了三天又没了,便无救。

如果吃了东西三天后摸脉,热还在,就会晚上的时候恢复过来。因为本来热六天冷九天,是阴盛阳退,病在进,现在这三天加上前六天,刚好热九天,“ 为厥相应 ”,冷热天数相等,阴和阳是相应的,会恢复。

如果再过三日,“ 脉数,其热不能罢者 ”,热气有余,里面有脓疡了。“九”是生命的阳数,不及和过都不好,“不及”会死,“过”还活着,可见,热比冷好,所以 经方多用阳药 。

三四七、“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必死。

伤寒应脉浮紧,现“ 脉迟 ”代表里寒甚,结果开了黄芩汤,寒上加寒,肚子应该更冷不能食,“ 今反能食 ”,能吃东西却没有热的症状,就是回光返照了,只有用大剂四逆汤来救逆一搏了。

三四八、九、“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利必不自止。若不止,便脓血。便脓血,其喉不痹。

先冷后突然发热,代表阳回头了,️“ 下利必自止 ”。如果下利没有止,“而反汗出”,厥阴证时津液已经伤到,而免疫系统在津液里,病人又在流汗,人的元气、元阳、精神、高蛋白的东西一直在往外流失,人会更虚弱,这是很危险的状况。

肺在肝的上面,大肠在肝的下面,两个金夹一个木,金克木、木反侮金,金木互相制约平衡时就不会有病。什么叫平衡?肺吸气时天阳入肺,肺一膨胀,把横膈膜一挤,下降,压到肝,肝血出来进入大肠,大肠得血后开始蠕动,把大便慢慢往前推,推24小时推出。为什么练功夫很好?练功是在呼吸吐纳,在吸天阳。人难免会有点湿在身上,吹空调、运动少,寒湿很容易累积,所以平时很忙,可以经常拍拍肚子练练呼吸,让湿排出,这是常态。

肺上面紧接着喉咙,当里面寒湿很盛时,热(即病毒)从肝脏出来,热要有出路,一种会往上走跑到喉,喉咙就会痛,另一种往下跑到大肠,便脓血。肝脏里有生阳(阴极生阳),还有热(病毒的热),故有的肝病病人会吐血。所以,人每天要有大便,还要经常运动,增加肺活量,抽烟当然会影响到肝,因为金会克木。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7|几个利水经方的小结
三三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是用在水和热并结,猪苓汤在阳明篇里面讲到:病人上焦口渴烦躁、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热堵到了,热就是发炎了,内症可能是膀胱炎或肾结石堵到了。少阴证也有猪苓汤,其原因不一样,证是一样的...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8|经方中炙甘草的运用
三一六、“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其汗也。刚得少阴证时,里寒还未结实,还有表证,所以不要让麻黄走小便,把细辛换成甘草,发一点点汗没有关系。麻黄遇到甘草不是往下走,会停在中间。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30|呕吐、下利、里虚时忌攻表
三八五、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进入厥阴证,下利的话脉应是微弱,结果脉反实,病人很虚弱,摸到的脉很实,脉证不合,这就是真脏脉,阳要走表,阴阳欲分离。一般来说癌症的病人有这种脉,脉跳得很强很硬,就是东西堵到了,过不去了,都是死。三八六、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3|蛔虫、久利—乌梅丸
三五三、四、“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肘者,此为藏厥。非若蚘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蚘厥。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蚘也。蚘厥者,“ 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少阴、厥阴都有...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7|厥而心下悸的治证原则
三六九、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四逆汤”主之。汗和津液就是中医讲的阴,大汗出的时候就是亡阳了。阴就是人的体能营养液,若大下利而厥冷者,下利很多, 食物没有了,就是血的源头没有了,就是亡阴了,阴没了阳也没了,就是四逆汤主之。所以在伤寒表证的时候,汗出不止是桂枝汤加附子...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8|肝病吐血—麻黄升麻汤
三七二、“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如果是伤寒表证,“ 大下后 ”会结胸,不会有寸脉沉而迟的现象,现“ 寸脉沉而迟”, 这是直接进入厥阴了。寸脉讲的是阳脉,阳脉很弱,里面的阳气很弱了,...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0|中医看回光返照
三四七、伤寒患者若脉搏迟缓,在病程六七日时反被给予黄芩汤以清热,这是不适宜的。脉迟通常是寒邪内盛的表现,而黄芩汤性寒,会加剧腹痛和腹泻症状。患者本应寒邪内盛而食欲不振,若服用黄芩汤后反而食欲恢复,这是“除中”现象,预示着病情危险,预后不佳。三四八、伤寒患者若先出现厥冷症状,随后...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9|胰腺癌—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三七四、“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本方非常重要,开得非常好,是治疗胰腺癌的主方。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就是吐下,东西吃不下去,中膈很痛,“ 寒格 ”,寒隔在中间。“ 本自寒下 ”,本来有寒在下焦,“医复吐、...

《伤寒论·三阴篇》笔记31|纯热利—白头翁汤
三八七、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治之。《伤寒》里有几个热利汤:1、葛芩连汤:用于太阳表证的热利;2、黄芩汤:肚孑痛的热利;3、黄连汤:寒热并结的热利;4、白头翁汤:纯热利,一天十几次,肛门痛,里急厚重,上完厕所还想上。热利的主证:一、手脚不寒;二、便臭;三、脉数,数代表热...

伤寒论的三阳三阴
探索《伤寒论》的奥秘:血液循环中的三阳三阴 中医理论中的三阳三阴,是理解人体经络与气血运行的关键,它们揭示了肾、心、肺、脾、胆、肝等脏腑之间的微妙互动。首先,肾脏,作为先天之本,其肾水与元阳的平衡形成胆火,推动消化循环的顺畅进行。血液的畅通无阻,是生命力的源泉,它在心、肺、脾、...

鞍山市14752315592: 艾灸的好处是什么?有哪些?
慕刮全舒: 艾灸的治病机理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 《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

鞍山市14752315592: 什么是隔阴病? -
慕刮全舒:少阴病 开放分类: 健康、医疗、疾病、中医、人体 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病程中,心肾阳虚,虚寒内生或心肾阴亏,阳热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少阴病的形成,或来自传经之邪,或心肾阴虚,外邪...

鞍山市14752315592: 伤寒的中医理论是什么?
慕刮全舒: 病名来源伤寒论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

鞍山市14752315592: 伤寒五六曰,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该怎么理解?
慕刮全舒: 伤寒五六日,虽表有头汗出,微恶 寒之阳邪未罢,里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 之阳结已形,但手足冷脉沉细,则阳邪所结殊微 也,故曰: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然脉 沉细,似乎里阴盛,而头汗出,则为表阳郁也. 假令纯阴结,则不得复有头汗出之外证,始合悉 人在里之纯阴结矣.夫既非悉人在里之纯阴结, 此必为半在里、半在表之阳微结也,故脉虽沉 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三阴不得有汗, 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者,和 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必大便 之硬未除,自宜利其大便使得屎而解也.

鞍山市14752315592: 中医何谓六经辨证?中医何谓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在临
慕刮全舒: 六经辨症始见于《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结合伤寒病症传变特点,将外感 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症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 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分别从邪正盛衰、病 变部位、病势进退及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个阶段的特点.几千年以来, 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症施治.凡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症,抗 病能力衰、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症.六经病症,也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其中三阳病症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症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 六经病症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症,不仅仅局限于 外感病的诊治,对肿瘤和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鞍山市14752315592: 谁懂伤寒论? -
慕刮全舒: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鞍山市14752315592: 口渴与小便情况在腹泻辨证中有什么意义(伤寒论)?
慕刮全舒: 《伤寒论》腹泻称为利或下利.纵观伤寒论全篇对腹泻的论述不外乎两种:或因热迫于肠而利;或因寒干于肠而利.因于热主要见于三阳病,为外邪人里化热或壅肺或犯及...

鞍山市14752315592: 伤寒热病怎样治?
慕刮全舒: 伤寒热病,寒乃标,热乃本.春为温,夏 为热,秋为瘅,冬为寒,四时天行为疫疠.发表:麻黄、羌活:太阳、少阴.葛 根、升麻、白芷:阳明,太阴.荆芥、薄荷、 紫...

鞍山市14752315592: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知道者进,,不知者不要胡说黄帝内经 -
慕刮全舒: 内经》的这句话,反映了《内经》的辨证思维.阴阳,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 这就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中所说:"少阴病,得之以上,心中烦,不得...

鞍山市14752315592: 伤寒论类辨我老师写的,现为大同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主任
慕刮全舒: 三阳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阙阴.三阳为实.三阴为虚.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太阴脾虚,少阴心虚.阙阴肝肾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