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7|几个利水经方的小结

作者&投稿:蛮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三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是用在水和热并结,猪苓汤在阳明篇里面讲到:病人上焦口渴烦躁、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热堵到了,热就是发炎了,内症可能是膀胱炎或肾结石堵到了。

少阴证也有猪苓汤,其原因不一样,证是一样的,也是一样水热并结。“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也是热,寒证不渴。但是少阴证是虚热,太阳证是移热,同样是水堵到了,所以用猪苓汤主之。

经方中利水方子:

一、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 五苓散 。

二、如果是表寒,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水结在下焦,就是 小青龙汤 。

三、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 真武汤 。

四、 猪苓汤 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猪苓汤的肾结石是沙淋堵到,真正大石头堵到时,猪苓汤还不够,《金匮》中还有方子。

三三四:“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阴病本不会有口燥烟干,现在病人出现阳明证,代表病已回头,就是病人已经从阴转成阳了,从少阴证转成阳明证的现象,这是好的现象。这时候赶快把它去掉,刚从阴回到阳的时候,元气还没有很恢复,结果大便燥结在肠里面,还是用大承气汤攻,所以不管病从那来,只要症一样, 少阴篇里面还是有用到大承气汤的。

如果病人没有口燥咽干,里面津液很多,舌苔白的,大便不通,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这是寒实的时候用。口燥咽干就是热实,口不燥咽不干就是寒实。

这些都是张仲景预防的设施,从阴证转成阳证的时候,照理说是有治,结果进入阳明证的时候,津液还会再耗损,本来阴证已经很虚热了,进入阳明证大承气汤若不攻掉,津液一直没办法恢复,反而会很危险。

三三五、“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宣“大承气汤”。

大便整个堵在大肠里,只留一条缝隙,只有水能通过,故“自利清水”,所以当自利清水时,先要辨寒实还是热实,去按肚子,很痛,拒按,同时小便深黄,代表里面很干燥,于是可以判定:下利由便秘引起,用大承气汤。

三三六、“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很难受,只要出现大承气汤证就可攻下。

三三七、“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本来就眿沉,手脚冰凉掉厂,赶快用四逆汤。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的区别仅在于干姜的剂量,所以要预防心脏病,当病人刚出现少阴证时马上下手,用干姜温中,就可以预防动脉血管破裂。

三三八、“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饮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直“四逆汤”。

看似少阴证,实则吃东西梗到在食道里了,脸色呈猪肝色,要让他吐出来,这里“手足寒”并非四逆。吐法:没有药,用肥皂水,或️扎针内关,心里想吐就吐出来了,内关属心包经,管心意。

“干呕”就是恶心但里面没东西,病人很虚弱,脸色苍白,恶心,打嗝,是阴证,用温法,用四逆汤。

三三九、“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肾主两便,少阴证若不断下利、恶心而汗出,代表阳虚掉了,胃的津液一直在丧失,必一天到晚跑厕所。现在反而不下利了,代表不是很严重,可以用灸,灸神阕、关元均可。会用到灸一定是寒利,寒就是拉出来很多但没有味道,灸神阕时隔盐灸。

(少阴证完)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7|厥而心下悸的治证原则
三六九、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四逆汤”主之。汗和津液就是中医讲的阴,大汗出的时候就是亡阳了。阴就是人的体能营养液,若大下利而厥冷者,下利很多, 食物没有了,就是血的源头没有了,就是亡阴了,阴没了阳也没了,就是四逆汤主之。所以在伤寒表证的时候,汗出不止是桂枝汤加附子...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3|蛔虫、久利—乌梅丸
三五三、四、“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肘者,此为藏厥。非若蚘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蚘厥。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蚘也。蚘厥者,“ 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少阴、厥阴都有...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8|经方中炙甘草的运用
三一六、“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其汗也。刚得少阴证时,里寒还未结实,还有表证,所以不要让麻黄走小便,把细辛换成甘草,发一点点汗没有关系。麻黄遇到甘草不是往下走,会停在中间。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7|但欲寐,脉微细—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一五、“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刚开始得到少阴病的时候,“ 反发热 ”,代表病人有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当心肾中间有寒湿时,里寒很盛,...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30|呕吐、下利、里虚时忌攻表
三八五、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进入厥阴证,下利的话脉应是微弱,结果脉反实,病人很虚弱,摸到的脉很实,脉证不合,这就是真脏脉,阳要走表,阴阳欲分离。一般来说癌症的病人有这种脉,脉跳得很强很硬,就是东西堵到了,过不去了,都是死。三八六、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4|经方为什么多用阳药?
二、血结膀胱,少腹痛,小便不利,出血,用 桃核承气汤 。三、热结膀胱,少腹痛,小便红涩,小便出来有刺刺的感觉,用 猪苓汤 。四、冷结膀胱,也是少腹痛,小便色白,用 真武汤 。三五七:“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其后必便脓血...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太阴病之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 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代表阳气要回头了,快要好了。中风当然可以开桂枝汤,但去不了湿,加等量的白术茯苓(3钱)即可。二八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太阴病会恢复必在半夜好起来,真正的太阴时辰是丑未,一般感觉饿的时候是丑时,半夜一点到三点。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8|肝病吐血—麻黄升麻汤
三七二、“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如果是伤寒表证,“ 大下后 ”会结胸,不会有寸脉沉而迟的现象,现“ 寸脉沉而迟”, 这是直接进入厥阴了。寸脉讲的是阳脉,阳脉很弱,里面的阳气很弱了,...

《伤寒论·三阴篇》笔记31|纯热利—白头翁汤
三八七、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治之。《伤寒》里有几个热利汤:1、葛芩连汤:用于太阳表证的热利;2、黄芩汤:肚孑痛的热利;3、黄连汤:寒热并结的热利;4、白头翁汤:纯热利,一天十几次,肛门痛,里急厚重,上完厕所还想上。热利的主证:一、手脚不寒;二、便臭;三、脉数,数代表热...

伤寒论中的阴病与阳病
阳病与阴病的区分<\/ 阳病,象征着正邪之间的激烈冲突,它表现为如热、燥、实等症状,是身体对邪气的顽强抵抗。而阴病,则反映了正气的不足,身体无力抵抗,症状表现为寒、湿、虚等。三阳病与三阴病的内涵<\/ 伤寒论中的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代表着身体对外邪的初步反应,正气尚存...

通山县19876017398: 艾灸的好处是什么?有哪些?
哈竿惠滋: 艾灸的治病机理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 《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

通山县19876017398: 口渴与小便情况在腹泻辨证中有什么意义(伤寒论)?
哈竿惠滋: 《伤寒论》腹泻称为利或下利.纵观伤寒论全篇对腹泻的论述不外乎两种:或因热迫于肠而利;或因寒干于肠而利.因于热主要见于三阳病,为外邪人里化热或壅肺或犯及...

通山县19876017398: 有哪些方子使用黄连来治病?
哈竿惠滋: 黄连1、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 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3、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生川连...

通山县19876017398: 感冒可由风寒型感冒发展或转变为风热型感冒吗?
哈竿惠滋: 可以的,风寒感冒是太阳经被寒邪所困,太阳经主一身之表,表就是人体的卫分,而寒性收引,致使卫分不开,寒邪郁于体内不发,故治疗时用辛温热粥捂汗治疗,其目的就是打开卫分,驱邪外出.如果这个过程不通畅,导致卫分打不开,而平时机体又内热过重时,渐渐的就转变成了一个热证,或者驱寒的方法有误,过用寒凉,机体阳气不发,久郁成热,也会出现转变成风热感冒的情况.

通山县19876017398: 伤寒五六曰,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该怎么理解?
哈竿惠滋: 伤寒五六日,虽表有头汗出,微恶 寒之阳邪未罢,里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 之阳结已形,但手足冷脉沉细,则阳邪所结殊微 也,故曰: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然脉 沉细,似乎里阴盛,而头汗出,则为表阳郁也. 假令纯阴结,则不得复有头汗出之外证,始合悉 人在里之纯阴结矣.夫既非悉人在里之纯阴结, 此必为半在里、半在表之阳微结也,故脉虽沉 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三阴不得有汗, 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者,和 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必大便 之硬未除,自宜利其大便使得屎而解也.

通山县19876017398: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各自应用特点如何?
哈竿惠滋: 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大体分为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 按疾病的不同性质分为三阳病证和三阴病证六个证型,实际上是以阴阳为纲,三阳指...

通山县19876017398: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有何含义?
哈竿惠滋: 此承上条而详辨之,以出其证也. 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厥回利止,其热若 退,为欲愈也.若厥回利止,其热不退,而反汗 出者,是厥阴病从阳化热,其邪上循本经之脉, 故咽喉痛痹也.若厥回发热无汗,利不止者,是 厥阴邪热因利下迫,伤及脉中之血,故必便脓血 也.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谓热邪下利,而不复 上病咽痛也.可知下利止,其喉为痹者,谓热邪 已上,病咽痛,即不复病下利也.

通山县19876017398: 什么是“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哈竿惠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出自《素问·营卫生会篇》,“衄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出自《伤寒论》. 《灵枢·决气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汗与血存在的形式不同,其化生过程亦不相同,但都化源于...

通山县19876017398: 眩晕的转归和预后是怎样的?
哈竿惠滋: 眩晕的预后与原发病的性质、治疗及病程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在原发疾病方面,一般... 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逆推病机,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伤寒论...

通山县19876017398: 伤寒的中医理论是什么?
哈竿惠滋: 病名来源伤寒论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