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

作者&投稿:归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什么意思?~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扩展资料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意思: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扩展资料:
一、作品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二、作品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
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字经



子不教父之过,应为养不交父之过,即指只供养儿女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自古以来孩子犯错误,其根本来源都是自其家庭教育方面。之前我们讲过“慈母多败儿”母亲过度的溺爱毁了孩子。今天我们来唠叨唠叨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亲的过失。
1、忙于工作,疏于管教
有这么一种父亲,他们忙于工作,无心管娃,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丢给孩子妈妈。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很多一起玩的小伙伴,几乎大家的父亲都是出省上班工作。在那个年代,电话都还没普及,基本上我们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父亲。所以也导致我们这群孩子,从小都很野,有时候连老妈都管教不了。其中有一个小伙伴后来更是步入歧途。那会他去了初中,不好好学习。学起人家当“黑社会”,每天在去初中的路上,拦路收保护费,别人不交就把人打伤住院。后来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母亲去学校求了好几趟,都没有用。再后面,他就到外面打工了。而像他这样经历的人,直到现在老家依然比比皆是。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父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不在我们身边。没有了父亲的教导,我们就像脱缰的野马,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2、过于严厉,父子不亲
还有这么一种父亲,他们过分严厉,致娃叛逆。在有的孩子眼里,父亲从来都是一副高高在上,庄重威严的形象。这类父亲,从小对于孩子都很严厉,只要孩子一有什么小错误,他都是一顿痛批。长此以往,孩子怕父亲。而父亲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一有什么事都是跟母亲,爷爷奶奶说,往往都是他最后知道的。父子不亲,也是当今很多父亲的烦恼。
因此,合理的父子关系应该是融洽的,父亲即便在怎么忙于工作,也会抽空跟孩子谈心,而孩子也肯于将内心的烦恼向父亲请教。其实剧情很简单,但是确十分温馨。有时候,回家把烦恼跟父母说说,挺好!!!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于《三字经》中,孩子不接受教育犯了错误,是父亲的过失,古人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父母很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接受良好教育,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报效祖国。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要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有的孩子矫生惯养,遇到事情想不通,心理脆弱,跳楼自杀,服毒害命等现象发生,这些问题家长、学校丶社会一定要重视,要给孩子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氛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此语出自(三字经),原为"养不教父之过″。意思就是生养孩子而不加以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处:《三字经》《三字经》部分精选:《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

子不教,父之过谁的名言,出自哪里
“子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中的名言,原句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翻译: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怎么解释这...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出自中国...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就是说,你作为父亲,你如果有了子女只管他们的吃穿和日常生活,而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如果子女出现了差错,这就是你作为父亲的失职,作为父亲的过错。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就是说你作为老师,如果学生你没有教育好,就是你老师的懒惰和你不尽职不尽责。来源于《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啥意思?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指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是教师的失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出自宋代王应麟所写的《三字经》。它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哲理和知识。其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句,表达了家庭教育和学习态度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怎么解释这...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什么意思?
正确的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是教师的失职。详细解读:这两句出自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主要告诉人们,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这个起点,决定了孩子未来...

怎么理解“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2、“养不教,父之过。”短短的几个字,就把对子女教育责任分明。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是父亲,古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出自于《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扬州市19819682767: 为什么说子不教父之过 -
芝标佳可:[答案] 子女不听话,主要父母教导无方.不是有个词叫:“家教”吗?就是指孩子在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至于为什么不说母之过,我的理解是:在古代,女人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在社会上就没有女人的地位,连大门都不能出,就别说再进入什么名著里...

扬州市19819682767: 子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教是孝的意思吗?
芝标佳可: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即.教是"教育"的意思,

扬州市19819682767: 子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
芝标佳可: 出自《三字经》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扬州市19819682767: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谁说的? -
芝标佳可:[答案]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与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都以为作者应是宋代末年的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

扬州市19819682767: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为什么? -
芝标佳可: 子不教,父之过,出自蒙学读物《三字经》,意思是:不送儿子到私塾读书接受教育,那是父辈的过错.古时候没有教育制度,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孩上不上学全凭父辈安排,穷人家连吃穿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哪谈得上读书学习呢.但是老天总会给各种不同的人一些机会,一旦机会来了,可能会因不识字而难成其事,究其原因只能怪当初父亲不送自己读书.其实这些都是封建残余,需要批判,作为父辈,谁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过得好,但是得有这个条件啊.如果说有条件送小孩上学而不送,那才真的算是罪过了. 作为学生,自己不好好读书学习,浪费父辈的学费,更浪费父辈的期望,最终耽误自己的前程,这应该算是最大的罪过.

扬州市19819682767: 为什么说子不教父之过 -
芝标佳可: 子女不听话,主要父母教导无方.不是有个词叫:“家教”吗?就是指孩子在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至于为什么不说母之过,我的理解是:在古代,女人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在社会上就没有女人的地位,连大门都不能出,就别说再进入什么名著里了,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连大字都不识一个,更别说教育孩子了.

扬州市19819682767: “子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
芝标佳可: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没教养,是父亲的过错 .是有道理的,因为父与子接触密切,当儿子有错误时不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没有教育的习惯.

扬州市19819682767: "子不言父之过",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芝标佳可: 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孩子不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父亲的责任.孩子学习了,教的不严格是老师懒惰.

扬州市19819682767: 子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芝标佳可:做儿子的没有教养,是他父亲的过错!

扬州市19819682767: 古人为什么说:子不教,父之过,为什么? -
芝标佳可: "子不教父之过",古人的话是讲的很有道理的,儿女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父母, "人之初性本善",本来一个很好的苗被你培育成一个超级大坏蛋, 你说你对的起党和国家,对的起人民吗?不可推卸的责任! 或许父母会说工作忙,没有时间管教,老师也有责任嘛, 哪儿子是你生的,不是老师生的嘛,老师还有儿子,还有那么多学生; 又或许父母本来就是做贼的呢,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呵呵那我没话说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