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姓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出处:《三字经》

《三字经》部分精选: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字经》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点到了两类教育的要害之处,既浅显易懂,更精辟深刻。作为两条古老的教育“原理”,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还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养不教,父之过”讲的是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在于家长。“教不严,师之惰”讲的是学校教育缺失,问题在于教师。定位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彼此联系:既不可替代,又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条教育“原理”的前后排列,在一定意义上,早已明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而且重于学校教育。


儿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孩子没有教养是父亲的过错。不是子女不管教父母的错。也不是父亲不教育子女是过错。原文意思是:父亲(父母)没有送孩子去读书(古时候是私塾),是父亲(父母)的过错。没送去读书和没教育孩子是两回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duò)【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儿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释义 “儿不教,父之过”是,子女没教养,是父亲的过错 。是有道理的,因为父与子接触密切,当儿子有错误时不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没有教育的习惯。出处 作者为王应麟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成白话文如下: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就是说,你作为父亲,你如果有了子女只管他们的吃穿和日常生活,而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如果子女出现了差错,这就是你作为父亲的失职,作为父亲的过错。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就是说你作为老师,如果学生你没有教育好,就是你老师的懒惰和你不尽职不尽责。

养不教父之过正确意思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1、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指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谚语。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自于“家教”和“师教”两个方面,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两方面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怎么理解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
“养不教,父之过。”短短的几个字,就把对子女教育责任分明。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是父亲,古人认为子女没教育好当然是“父之过”。”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出自于《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三字经》,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养了孩子,若不对其好好进行教育,所引起的过失,责任在于父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应该起主导作用。一、为什么古人认为“养不教”是“父之过”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农耕时代的中国社会,男性是家庭的顶梁柱和劳动力,承担着养家...

子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教是孝的意思吗?
这句话源于《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童训读物,但《三字经》中原文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养孩子不严加教育,这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老师的懒惰。为人子女不用心学习就是大错;年少不学习、不努力,...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原句应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仅仅是物质上供养子女衣食住行,而不从精神领域施加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在学校里,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懒惰。时至今日,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身与心应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可偏废。否则,不能...

康乐县13566327482: 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
印于乐朗: 父亲对儿子有教育的责任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帮忙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
印于乐朗: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 -
印于乐朗: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意思 -
印于乐朗: 养不教 父之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 -
印于乐朗: 养育儿子 却不去教育他 是父亲的过错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子过.的意思? -
印于乐朗: 三字经中的一句,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印于乐朗:[答案]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
印于乐朗: 生养了你却没有好好教育你成人,让你长歪了,对社会及所在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家长的过错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父的汉语意思 -
印于乐朗: 这个父,名词,意思是父亲.

康乐县13566327482: 养不教父之过父是什么意思
印于乐朗: 养不教父之过的父是指父亲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孩子没有教养都是当父亲的没有好好教导,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监督孩子的行为,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孩子目中无人目无法纪,做父亲的一定要教育孩子正确做人礼貌做人道德做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