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之子张篇

作者&投稿:恽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读书人看见危险便肯豁出生命,看见有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候考虑严肃恭敬,居丧时候考虑悲痛哀伤,那也就可以了。”

  2子张曰:“执德不弘⑴,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⑵?”

  【译文】

  子张说:“对于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忠实,[这种人,]有他不为多,没他不为少。”

  【注释】

  ⑴弘——此“弘”字就是今之“强”字。

  ⑵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两句疑是当日成语。

  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去交朋友。子张道:“子夏说了些什么?”

  答道:“子夏说,可以交的去交他,不可以交的拒绝他。”

  子张道:“我所听到的与此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可怜无能的人。我是非常好的人吗,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我是坏人吗,别人会拒绝我,我怎能去拒绝别人呢?”

  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

  子夏说道:“就是小技艺,一定有可取的地方;恐怕它妨碍远大事业,所以君子不从事于它。”

  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

  子夏说:“各种工人居住于其制造场所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用学习获得那个道。”

  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对于错误一定加以掩饰。”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

  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

  子夏说:“君子必须得到信仰以后才去动员百姓;否则百姓会以为你在折磨他们。必须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否则君上会以为你在毁谤他。”

  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

  子夏说:“人的重大节操不能逾越界限,作风上的小节稍稍放松一点是可以的。”

  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

  子游道:“子夏的学生,叫他们做做打扫、接待客人、应对进退的工作,那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末节罢了。探讨他们的学术基础却没有,怎样可以呢?”

  子夏听了这话,便道:“咳!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术,哪一项先传授呢?哪一项最后讲述呢?学术犹如草木,是要区别为各种各类的。君子的学术,如何可以歪曲?[依照一定的次序去传授而]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罢!”

  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

  子游说:“居丧,充分表现了他的悲哀也就够了。”

  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还不能做到仁。”

  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

  曾子说:“子张的为人高得不可攀了,难以携带别人一同进入仁德。”

  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平常时候,人不可能来自动地充分发挥感情,[如果有,]一定在父母死亡的时候罢!”

  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⑴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别的都容易做到;而留用他父亲的僚属,保持他父亲的政治设施,是难以做到的。”

  【注释】

  ⑴孟庄子——鲁大夫孟献子仲孙蔑之子,名速。其父死于鲁襄公十九年,本人死于二十三年,相距仅四年。这一章可以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结合来看。

  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向曾子求教。曾子道:“现今在上位的人不依规矩行事,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假若能够审出罪犯的真情,便应该同情他,可怜他,切不要自鸣得意!”

  20子贡曰:“纣⑴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

  子贡说:“商纣的坏,不像现在传说的这么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居于下流,一居下流,天下的什么坏名声都会集中在他身上了。”

  【注释】

  ⑴纣——殷商最末之君,为周武王所伐,自焚而死。

  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每个人都仰望着。”

  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孔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道:“周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散在人间。贤能的人便抓住大处,不贤能的人只抓些末节。没有地方没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23叔孙武叔⑴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⑵,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⑶,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⑷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官员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要强些。”

  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子贡。

  子贡道:“拿房屋的围墙作比喻罢: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探望到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他那宗庙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罢,那么,武叔他老人家的这话,不也是自然的吗?”

  【注释】

  ⑴叔孙武叔——鲁大夫,名州仇。

  ⑵宫墙——“宫”有围障的意义,如《礼记丧大记》:“君为庐宫之”。“宫墙”当系一词,犹如今天的“围墙”。

  ⑶仞——七尺曰仞。

  ⑷官——“官”字的本义是房舍,其后才引申为官职之义,这里也是指房舍而言。

  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⑴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⑵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道:“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山丘,还可以超越过去;仲尼,简直是太阳和月亮,不可能超越它。人家纵是要自绝于太阳月亮,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祗是表示他不自量罢了。”

  【注释】

  ⑴以——此也,这里作副词用。

  ⑵多——副词,祗也,适也。

  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道:“您对仲尼是客气罢,是谦让罢,难道他真比您还强吗?”

  子贡道:“高贵人物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有知,也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他老人家的不可以赶得上,犹如青天的不可以用阶梯爬上去。他老人家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者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正如我们所说的一叫百姓人人能立足于社会,百姓自会人人能立足于社会;一引导百姓,百姓自会前进;一安抚百姓,百姓自会从远方来投靠;一动员百姓,百姓自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样能够赶得上呢?”





论语译注之子张篇
子贡道:“周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散在人间。贤能的人便抓住大处,不贤能的人只抓些末节。没有地方没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23叔孙武叔⑴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⑵,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论语子张的全文翻译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的翻译...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的翻译是:我们老师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出处:《论语.子张篇》陈子禽谓子...

论语译注的作品目录
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 ...

论语有多少篇??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

孟子的“不忍人”与孔子的“仁”有何区别与联系
<论语子张篇>就是知道他犯罪的实情,心仍有不忍而有哀伤之情。是以,林氏在此有「内轻外重」、「舍近求远」之想法。如蔡仁厚先生所言:现代的人亦常常不能就孟子的指点而反求诸己,以当下肯定人性之善,他们总觉得一个例证不够,想要多找几个来证明一下,看起来他们似乎在认真求证。实际上,他是把「生命的问题...

论语全文解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求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一定要简短啊 我要抄的 切记一定要简短 不能太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仁在其中矣的前两句话是什么?
仁在其中矣的前两句话是: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虽然只是小小的技艺,但也必然有可观的内容;如果进一步拿它来贯穿远大的...

论语最权威的注解是哪本
如果要做相对比较深入的解读,有:第一,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此书见于《十三经注疏》,为一般性研究最基本的入门书。何晏之注,其注甚古,其言甚精,邢昺之疏,其解甚贴切。第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章句集注》,此书为理学家注论语集大成之作,为研究理学必读之作,也是理解...

榆次区15878366771: 论语子张的译文 -
毓彼板蓝: 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1):“仲尼焉学(2)?”子贡曰:“文武之道(3),未坠於地(4),在人(5).贤者识其大者(6),不贤者识其小者(7),莫不有文武之道焉(8).夫子焉不学(9),而亦何常师之有(10)!”注释:(1)卫公...

榆次区15878366771: 论语子张问政全文 翻译 -
毓彼板蓝: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榆次区15878366771: 论语·子张的介绍 -
毓彼板蓝: 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榆次区15878366771: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的理解 -
毓彼板蓝: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题解: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榆次区15878366771: 《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 -
毓彼板蓝:[答案] 到八岁的时候,自王公到普通百姓的孩子,都上小学学习.小说主要的课程是扫地、洒水等简单工作,与人交流、办理简单事情的礼仪学习,学习六艺(礼仪、音乐、射箭、驾车、写字、数学)知识. 洒扫应对,前二个字是简单工作,后二个字是简单...

榆次区15878366771: 论语译注的作品目录 -
毓彼板蓝: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榆次区15878366771: 求《论语·子张第十九》全解 -
毓彼板蓝:[答案] 《论语·子张第十九》 【原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榆次区15878366771: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出自哪里? -
毓彼板蓝: 论语 子张篇

榆次区15878366771: 论语子张篇读后感 -
毓彼板蓝: [原文]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 [今译]子夏说:“君子要等在民众中建立信用了再来劳动他们,如果没有建立信用,他们将会怨他故意加害为难;君子要等他的君主信任...

榆次区15878366771: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
毓彼板蓝: 原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翻译 子张问:「一个士要做到什么地步才算通达?」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子张说:「在国家、诸侯公卿处都有名望.」孔子说:「这是有名望,不是通达.通达的意思是说,本质率直而讲道义,明察言语脉络而观看他人面色,总是想到谦煺.如此於国家於诸侯公卿处都是通达.有名望的人,只是表面爱好仁,行为却不一定如此,还自以为是仁人志士不移,这样的人在国家、在诸侯公卿处,必会骗取名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