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感悟

作者&投稿:谏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赏析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

老子的“小国寡民”到底什么意思?请看《道德经》最后五章
根据这四章的内容,完全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思路:第七十七章讲的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原理,第七十八章是以水为例,来说明柔弱胜刚强、不足胜有余,第七十九章是以受大怨与不追责人为例,来说明宁可柔弱不足,也不要刚强有余,第八十一章就是对全篇的总结,说明不用怕柔弱不足会害了自己,天道是不会害人的,自...

道德经经典名句大全集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知者不...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之二十七章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之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

《道德经》全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跪求老子《道德经》。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

弓满易折,弦紧易断出处
出自《道德经》七十七章。不要低估自己,不要受物欲、名誉的摆布,手持自己的弓箭,弓满易折,弦紧易断,做好自己适合自己最重要。《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做事的文言文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被人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论述。 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做事文言文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被人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论述。 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经典的话
——《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尤弘18921501454问: 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与"人之道"有何不同 -
濮阳县梅格回答: 毫无疑问,《道德经》作为中华元典之一,其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句话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的思想,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句话便是“天之道,...

尤弘18921501454问: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濮阳县梅格回答:[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尤弘18921501454问: 天道如何? -
濮阳县梅格回答: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 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多层含义: 1、犹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 4、气候,天气. 5...

尤弘18921501454问: 老子第七十七章意思
濮阳县梅格回答: 天道公允,不偏不依,它不是和弯弓射箭所显示的道理一样吗?如果高于靶心就要把弓压低,如果低于靶心就要把弓抬高

尤弘18921501454问: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
濮阳县梅格回答: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尤弘18921501454问: 什么是定数?什么是天道正罡? -
濮阳县梅格回答: 定数就是无论你怎么改都不成改变的命数.天道正罡还没见到过.

尤弘18921501454问: “其不欲见贤邪?”——(老子第七十七章)——,这句话怎么样翻译 -
濮阳县梅格回答:[答案]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尤弘18921501454问: 天道何解? -
濮阳县梅格回答:盘古有训:“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则为'天道'.”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的特点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中国古代道学中有:“修道最终之境,乃天之大道也,故为天道”.佛教中关于天道:“通一道,而齐万道,此道即天道也.”感悟天道可以预知到一些事情的发展轨迹,因为所有的事物究其根本必有同一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

尤弘18921501454问: 终于明白了,道德经不是教人怎么做人的 -
濮阳县梅格回答: liuhua :你好.你可以从以下《道德经》的句子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 上善若水.水善...

尤弘18921501454问: 道德经第37章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怎么理解 -
濮阳县梅格回答: 白诺大好人877 :你好.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你提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其中之【欲】,指的是贪欲.【无名】:指的是【道】. 若将原文译成现代话就是: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内就是你的问题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