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小国寡民”到底什么意思?请看《道德经》最后五章

作者&投稿:毋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校正本:小国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民重死而远徙,传世本作不远徙,帛书甲、帛书乙、西汉竹书皆作使民重死而远徙,意思完全相反,今按帛书甲乙本、西汉竹书,改作使民重死而远徙。

此章各版本除了“使民重死而远徙”一句之外,其他少数字句略有不同,内容意思一致。

徙,《说文》本作迻,迁徙也。《康熙字典》引《玉篇》:迁也,避也。又引《尔雅•释诂》:迁运,徙也。注:今江东通言迁徙。徙,就是离开、远去的意思。

《老子》的这一章节,历来争议很大,也是有些人对《老子》诟病最多的一个章节。

那么,《老子》的这一章节,到底想说明什么呢?首先,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这一章来理解,而应该从整篇《老子》的内容来理解,否则容易断章取义。其次,《老子》把这一章放在了《德经》的倒数第二,我们也应该先要了解一下《德经》的内容,再来理解这一章。复次,从《德经》的内容来看,第七十六章与第七十七章之间的分段,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就从第七十七章开始来理解。

《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若此其不欲见贤也。此章各版本除了个别字句略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这一章的意思很简单,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所以有道的圣人宁可将所有多余的都奉献给上天,为而弗有、成功弗居、不欲见贤就是将所有的都奉献给天道,因为越是不足,天道越会补偿,《老子》的意思就是不足总比有余好。

再看《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此章各版本除了个别字句略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这一章的意思也很简单,是连贯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的,水是最柔弱的、最不足的,天道就会对水有补偿,让水能够胜刚强。所以圣人才会说,受了诟病和不祥,才能成为天下之王。很显然,《老子》是用水来举个例子,说明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所以柔弱不足要比刚强好。

再看《老子》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此章各版本除了个别字句略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契当是指契约,彻当是指税收,《论语•颜渊》: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康熙字典》引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

《老子》在上一章中以水为例,来说明不足总比有余好,受诟病受不祥总比不受好,所以在这一章中,《老子》又说,受怨总比不受好,受怨也是属于柔弱不足,所以没有必要去和解这个大怨,也没有必要拿着契约去追责人,因为这正是体现了柔弱不足,而柔弱不足的司契总比拿着法令去征税好。

很显然,《老子》这是继续在举例说明,举了和大怨、拿着契约追责别人、征税这些例子,来说明柔弱不足总比刚强有余好,因为天道会帮着柔弱不足的人。

对于《老子》所举的例子,当然仅仅是比方比喻而已,并不是真的要人们这样去做,就如同铁杵磨成针,是鼓励人们做事情要坚持不懈,并不是真的要去拿一根铁杵来磨成锈花针。

再看《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此章节各版本除了个别字句或位置略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这是《老子•德经》的最后一章,也是对《德经》的全文总结:真话并不好听,明白真理的人不会显得博学,真善的人不会争辩,他们反而会给人一种柔弱不足的感觉,因为他们知道,柔弱不足总比刚强有余好。所以圣人不会占有,只会给予别人,越为了别人自己越多,越给予别人自己越拥有。所以说,天道是不会害人的,人依从天道就是为而弗争。

根据这四章的内容,完全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思路:第七十七章讲的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原理,第七十八章是以水为例,来说明柔弱胜刚强、不足胜有余,第七十九章是以受大怨与不追责人为例,来说明宁可柔弱不足,也不要刚强有余,第八十一章就是对全篇的总结,说明不用怕柔弱不足会害了自己,天道是不会害人的,自己越柔弱不足,天道会给予自己越多。

根据这个思路,小国寡民跟上善若水和有德司契一样,无疑也只是一个举例说明。

很显然,小国寡民是指柔弱不足的国家和百姓,当然就不要去用十百人之器的大东西,也不要去拥有舟车甲兵,否则就是追求强大了。更不要冒险去接近危险的死地,生活过得越纯朴越好,越简单越好。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指的是对已有的吃、穿、玩、居都感到满意,不要去追求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玩得更好、住得更好。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指的是不需要去跟别人来来往往,不需要再有什么追求。也就是说,《老子》又举了小国寡民这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柔弱不足,象小国寡民这样的生活状况才是柔弱不足。

《老子》的小国寡民跟上善若水一样,只是一个比方,并不是要求大家去照做!并不是真把人口众多的大国变成若干小国。如果有人一定要把这一章节理解为《老子》在描写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欢乐田园,认为《老子》向往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提倡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还有人认为那是《老子》在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等等,那真是太不懂《老子》了!《老子》说过的上善若水,水能柔弱胜刚强,在他们看来,就是《老子》要把人都变成水?

明白了以上这几点,才可以来讲讲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柔弱不足真的好吗?真的能得到天道的弥补吗?天道真的能损有余而补不足吗?

我们都知道,落后要挨打,弱小要被人欺,所以我们才要国家强大,这又如何解释呢?

说到这些问题,又免不了要说一说道和术这两个概念!

《老子》之所以称为《道德经》,因为《老子•道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道的形体是虚无飘渺的,道的作用却是生生不息的。所以《老子•德经》提出了,只要人能够像道体一样的无,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就会让人得到有;人若是拼命想要有,道就会让他变成无,这就是有无相生的原理,也就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无我、看清、做对、双赢,无就是让自己的心达到虚无,也就是抛开自我的情绪私欲,抛开《老子》中所说的一切可欲和不知足,抛开自我的一切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摘掉所有的有色眼镜,才能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才能做对事情,才能获得双赢,才能得到自身的利益。让自己通过柔弱不足来达到无我,然后再得到利益,这才是有无相生,才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此可知,道的体是虚无的,人能够效法道体的虚无便是学道,人能够达到无我便是合道,合道也就是有德,所以《老子•德经》全篇不厌其烦的讲述了要上德若谷、知足、生而不有、大国以下小国、柔弱、不争等字眼,就是希望人们能够效法道的虚无,能够达到无我,这就是所谓的道。

在运用无我的智慧看清了客观事物的真相之后,所具体采用的方法手段才是术!有了这些具体的术,才能把事情做对,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道和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种完全不同的用法!千万不能把《老子》的道当成了术!《老子》讲的是道和德,并没有讲到术,如果把道当成了术来理解,真是对《老子》莫大的误解。

明白了道和术的概念,再看《老子》第八十章,就非常清楚明白了,这是《老子》在教我们如何达到无我!这是《老子》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像小国寡民一样了,还会有自我吗?还有自己的情绪私欲吗?

《史记•老子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都很清楚的讲了这个道理,对于《诫子书》中提到的淡泊宁静,诸葛亮并没有提倡一个人只要淡泊宁静,而不要明志致远,对不对?那干嘛要说《老子》的第八十章是提倡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呢?诸葛亮是《诫子书》,《老子》难道不是诫大家书吗?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指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该尽量降低政府干预,提倡简朴自然和保护个体自由的一种哲学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通过放任自然发展和遵循道德规范的方式来实现最好的结果。小国寡民思想的“小国”指的是一个地理范围相对较小、人口稀少、资源有限的国家,而“寡民”...

《小国寡民》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老...

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
《老子·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要使国家小而且人民少。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

《小国寡民》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国家首先要珍视人民,这样有人民不是被用来作奴隶,也不是被...

子的核心思想(一句话)
老子:无为而是。孔子:“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节用而爱人”孟子:“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韩非子:“不法古”

惠子相梁原文及翻译
出处:与《孟子》相比,《庄子》更似经过精心结撰,其内容主要是反映了庄子派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从不满现实的思想出发,《庄子》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庄子》的文章恣肆汪洋,文采雄伟瑰丽,想象丰富奇特,结构纵横变化,语言纯熟晓畅,叙事抒情...

《韩非子•五蠹》之四十八,理想的小国寡民状态!
韩非提到“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普通民众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什么厚富相利,没有什么威势相惧,过的都是平凡人的生活,这种生活写照正是道家思想崇尚的“小国寡民”的状态。这样的现实生活,追求的是“不欺之士”,当然韩非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农耕...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有何优缺点?
”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之世,是风淳太平之世,生活安定,不动干戈。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文明社会,在社会生产大发展的同时,不断的战争,分配的不均也相伴而生,而人类的贪欲、残忍与欺诈等丑恶面也日益滋长。正如老子自己所说的那样:“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而这正是他不想看到的。对于这...

那些【子】们都是哪派学家的?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

为什么十分明白辩证的老子和柏拉图会有“小国寡民”和“理想国”的理 ...
不论如何理解,老子作为哲人,提出了二千年以后让人重视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小国寡民,就是以较少的人口组成国家,“小国”就是人口少的国家,与“寡民”同一意思。在人口少的国度里,人民不是被用来作奴隶,也不是被武装起来去打仗,而是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以现在世界各国情况看,许多小国或者小...

南川市18893663584: 小国寡民是什么意思 -
机帖眼氨: 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译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

南川市18893663584: 老子中的一问老子肯定的是“小国寡民”的思想,小国寡民指的是什么?
机帖眼氨: 所谓小国寡民是针对当时的广土众民政策而发的.他们认为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作到小国寡民便可以消弭.. 他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本主义的自主,自由,自尊,人格的完全独立.不被侵凌,不被奴役,不被压迫,不被改造,不被运动.不做爪牙和走狗,不做奴才和工具,不被驱向战场杀人或被杀……

南川市18893663584: 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中小国寡民是指的什么,怎样?
机帖眼氨: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并不是要复古或倒退,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在追求一种淳朴的民风.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正是与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表里的.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人们各安其所

南川市18893663584: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机帖眼氨: 老子期望建立一个理想国来缓解当时经济制度剧烈转变和政治剧烈动荡,诸侯国征战... 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反对人为教化,将一切文化的东西视为罪恶的根源的思想非常的...

南川市18893663584: 何为'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是什么意思?
机帖眼氨: 小国寡民 ( xiǎo guó guǎ mín ) 解 释 国家小,人民少. 出 处 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

南川市18893663584: 小国寡人意识的意思 -
机帖眼氨: 小国寡人,或者叫小国寡民,出自老子《道德经》.他是老子对社会理想的一个描述.这个国家很小,人也很少,没有人管理,但是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意识.原文如下: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大概意思是说,一个小国家,人很少,在这里有才能的人不让他管理国家,人人安居乐业,爱惜生命,不愿离开这里.虽然有船有车,但是没人乘坐,虽然有武器但是没有地方存放.人民返璞归真,认为自己吃的很好,穿得很好,住的很好,习惯也好.和邻国能够彼此看到,但是从出生到死都没有打过交道.

南川市18893663584: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注释] ①小国寡民:小,寡,都是动词,使……小、使……少的意思.小国寡民,即国... -
机帖眼氨:[答案] 答案: 解析: 1.gu3;zh^ng;x!;y* 2.虽:即使;复:再. 3.(人民)吃得香甜,穿得舒服,住得安适,自我满足于朴素宁静的生活和习俗. 提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南川市18893663584: 小国寡民什么意思
机帖眼氨: 小国寡民是老子的理想国,他是这样描述的:“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说,要消灭一切技术,消灭一切文化,把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人更多地变成生物人. 小国寡民说不是从历史的回顾中得出来的结论,而是从逻辑中演绎出来的.它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礼义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主要不是 反对压迫和剥削,而是反对文明与技术进步.

南川市18893663584: 老子的“祸福相依,小国寡民”怎么理解
机帖眼氨: 祸与福相互依存,可相互转化;国家小,人民少

南川市18893663584: 小国寡民是什么意思,这方面的论坛有没有?
机帖眼氨: 本意是指古时国是疆域,另说小邦寡民,强调小群体自主 《老子》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