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注释

作者&投稿:郅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全文翻译是什么?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第77卷 词句注释: [1]抑:压低。 [2]人之道:大自然的法则。 3]不恃:不自恃功高。 [4]见贤:被赞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抑,往下压,压低。之,代词,分别代指“高者”“下者”。下,低。举,向上抬,抬高。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富余的就削减...

道德经经典名句大全集
——《老子·德经·第七十七章》 知止可以不殆。——《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老子·德经·第五十七章》 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德经·...

老子经典的话
——《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

亢皇19497434043问: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海城市启文回答:[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亢皇19497434043问: 老子 第七十七章 帮忙断句加翻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共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
海城市启文回答:[答案] 楼主在恃后多加了个字吧?断句翻译如楼上.

亢皇19497434043问: “其不欲见贤邪?”——(老子第七十七章)——,这句话怎么样翻译 -
海城市启文回答:[答案]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亢皇19497434043问: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海城市启文回答: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亢皇19497434043问: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
海城市启文回答: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亢皇19497434043问: 天知道,损有余,以弥不足,人知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含意 -
海城市启文回答: 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亢皇19497434043问: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什么意思?
海城市启文回答: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全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解释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弓一样吗?弦位高张,就被抑低,弦位低就被拉高.有余的被减少,不足的被补充.这正是大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弥补不足.人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谁能够以多余的供奉天下之不足者?这只有奉持天道的人.有道的人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永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亢皇19497434043问: "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 -
海城市启文回答: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亢皇19497434043问: 道德经 解释一章节 -
海城市启文回答: 本问题是道德经的第七十七章,但还差第一句“天之道”.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点.低了就把抬高点.拉得过满了就松点,拉得不足就再用点劲.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却不是这样的,是减少不足的人去补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东西,以补足天下不足呢?只有有道德的人才可能这样做.因此,圣人就可以从中有所作为,而又不居功.圣人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德.老子的时代已经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老子只好假设圣人会去做好事,也不会显能.

亢皇19497434043问: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出自哪里 -
海城市启文回答: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出自《道德经》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