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劝学的创作背景

作者&投稿:石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劝学 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

劝学的作者是谁?写作背景是什么?劝学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创作的背景是:在战国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时代的变革。许多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观点,并且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各自发表自己的作品和观点,宣传自己的主张,...

劝学原文及创作背景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荀子《劝学》的背景是什么?
解析: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 长官。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稷下学宫是齐国 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苟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劝学篇》开宗明义地告诫人...

荀子《劝学》的背景是什么?
作品背景:《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因此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仪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他与孟子一样,也肯定...

劝学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

宋代朱熹劝学诗的写作背景
1,宋代朱熹劝学诗的写作背景是宋朝发生靖康国耻的时候,劝诫少年要报读诗书,报效国家。2,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3,劝学诗 ...

荀子《劝学》的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

《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1、《劝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劝学》告诉我们,要学习圣人善于借助于外物的道理。3、《劝学》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出处节选】《劝学》——先秦·荀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白话译文】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塞牵18089582685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意思 -
淳安县解痉回答: 意思: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出处:《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所作. 原文节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塞牵18089582685问: “劝学”主要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什么 -
淳安县解痉回答: 学不可以已. 开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

塞牵18089582685问: 劝学第三段 -
淳安县解痉回答: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塞牵18089582685问: 劝学篇作者是谁 -
淳安县解痉回答: 《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当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

塞牵18089582685问: 荀子《劝学》节选 译文 -
淳安县解痉回答: 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

塞牵18089582685问: 《荀子·劝学》的翻译 -
淳安县解痉回答: 一、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

塞牵18089582685问: 荀子为什么提出劝学?
淳安县解痉回答: 我来个简短的回答: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变善,所以才劝学.

塞牵18089582685问: 荀子为什么写劝学啊?语文上要用的! -
淳安县解痉回答: 荀子《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历来都很重视它对学生学习的启迪作用.但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和交谈时,发现一些教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讲《劝学》,往往只讲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注意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这样讲不符合《劝学》的原意,掩盖了文章内容最重要的方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妨碍学生理解文章的词句和文理,把握它的写作技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