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泷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如下: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孔子说:“冉求!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翻译如下: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

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国家政权离开了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鲁桓公的三家子孙都衰微了。”

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以用礼乐调节自己为乐,以称道人的好处为乐,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乐,是有益的。以骄纵享乐为乐,以安逸游乐为乐,以宴饮无度为乐,是有害的。”

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翻译如下: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作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叫作盲目。”

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论。”

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种老百姓就是下等的了。”

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语。隐居起来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

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如下: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死的时候,人民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值得称颂的。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人民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翻译如下: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

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翻译如下: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在其他国家的人面前称她为寡小君;别的国家的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

论语《季氏篇》翻译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论语《季氏篇》翻译: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翻译是: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出处:《论语·季氏篇》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译文:孔子说:“见到善...

论语《季氏》——友直,友凉,有多闻,意矣。的译文
【原文】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论语•季氏篇》【注释】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翻译】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

三戒原文及翻译
三戒原文及翻译如下:意思是: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该句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章,原文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

论语十六章季氏篇翻译及注释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3)女:同汝,你。(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译文】孔子说:“夷狄之邦有国君,还不如中原没有国君呢。”【原文】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这件事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

德兴市15112095230: 论语 《季氏》的全文 翻译 急急急 -
汪帝诺力: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德兴市15112095230: 《论语季氏》的原文 -
汪帝诺力:[答案]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德兴市15112095230: 《论语季氏》的翻译 -
汪帝诺力:[答案]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德兴市15112095230: 论语《季氏》——友直,友凉,有多闻,意矣.的译文 -
汪帝诺力:[答案]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原文】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

德兴市15112095230: 求:季氏将伐颛臾《论语》的译文,急!
汪帝诺力: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

德兴市15112095230: 文言文:孔子论结友.要此文言文答案,要解释就OK, -
汪帝诺力:[答案] 【原文】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 【翻译...

德兴市15112095230: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啥意思? -
汪帝诺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自《论语·季氏篇》,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德兴市15112095230: (论语)翻译
汪帝诺力: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德兴市15112095230: 论语翻译(3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汪帝诺力: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德兴市1511209523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汪帝诺力: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 原文节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