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识的作用,就是佛学中说的神识

作者&投稿:衷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人共有几神识,具体的作用?~

楼上回答全部错误

依据你所问的是神识而不是问有多少识

首先回答你,你所问的神识指第八阿赖耶识,只有一个。所以你一身则成一佛,若有多个,岂能不是你一人要成多佛?

再来,佛为我们分析,我们有八识,所谓八识心王。

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

你若只问神识,而不是问八识,应该只回答你只有一个,否则你会误解自己有八个神识

简单叙述八识(若初学佛者,可能有点深度,在此只是顺便附带)
「识」者,了别之义,西洋哲学称为「认知」,一般俗学称为「识别」。

「眼识」:此识系依于眼根,而了别色尘,故名为眼识。
「耳识」:此识系依于耳根,而了别声尘,故名为耳识。
「鼻识」:此识系依于鼻根,而了别香尘,故名为鼻识。
「舌识」:此识系依于舌根,而了别味尘,故名为舌识。
「身识」:此识系依于身根,而了别触尘,故名为身识。

所谓「身根」,即现代所说的身体上的皮肤,或皮肤上以及身内的触觉神经,而身识即是这些触觉神经在与外物接触时,所得到的触觉之认知,即称此认知为「身识」。这身识所了别的境界很多,例如痛、痒、冷、热、软、硬、干、湿、粗、细、滑、涩等,这些是属于对来自身根外表(外身)的触觉之认知(了别);但亦有属于对内身之触的了别,如饥、渴等。而这些身根所了别之境(触尘),又可总分为违与顺两种:若顺于心的,即是「顺尘」:若逆于心的,即称「逆触」。又从顺逆二触,生出苦乐二种觉受:顺于心者即得「乐受」,逆于心的即生「苦受

「意识」:此识系依于「意根」,而了别法尘,故名为「意识」。但意识所依的意根,不同于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因为前五根是有实质、物质的色体:但所谓「意根」,并非色体,而是第七识(末那识) 。意识依于末那识,以末那识为其生起之根,而「末那」又名为「意」,故第六识即以其所依之意根为名,称为「意识」。(又,也因为末那又名「意」,所以也常称末那识为「末那意」。)第六意识不但其「所依之根」不是实质的色体,而且其「所缘之境」 ,也不是实质的色境,所以也和前五识所缘的五尘(色、声、香、味、触)之有实体不同。因第六识所缘的,是「前五识落谢的影子」,故非实物。当前五识了别五根所摄的五境时,是第一念了别;然而这第一念了别,只是了别五境的当体,因此虽有「了别」,但并无「分别」 。前五识了别之后,第六意识再于第二念,缘前五识落谢的影子,而起分别。因此,前五识的了别原属「现量境界」 ,而第六意识于第二念的分别,却马上转这现量成为「依他」及「遍计」的妄想。例如,前面有一个人,我们现见其人,于第一念间,眼根摄取其人形像、而生眼识(根、境、识三和合),于是了别「这是一个人」、并能了别系男人、或女人,然而并无进一步的了别。但于第二念,意识便依据眼识所落谢的这「人」的影像(亦即,眼识所「输入的资料」),而加以更进一步分析、分别,例如此人(或男人)是胖还是瘦、是高还是矮、是丑或是美、是东方人或西洋人等等,乃至于第三念,更再依第二念中分别所得的数据,又缘第七识(通过第七识的我执我见).而作种种「价值判断」,并且依之而生出爱憎、取舍之情等。因此,我们的一切妄想分别,几乎都是由第六意识所造。然而,第六意识虽然能造作种种妄想分别,为生死本,但相反的,在修行时,也仍要依意识能「遍缘一切」的功能,而作种种正思惟与观想,因而渐渐熏习、熏修,转染为净。因此,意识「为染净依」:染法固然是依第六意识而起,净法也须依意识而修。


「末那识」:梵语末那,汉语之义为「意」,又译为「染污意」,因为末那识常与贪、瞋、见、慢「四惑」俱,所以称它为「染污」 。又,「意」之义为:「恒审思量」,以第七识从无始来恒常相续地审察、思量、妄执第八识之见分为我,故又称末那识是「我执中心」 。


「阿赖耶识」中文之义为「藏识」,此有二义:一、以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种子,故称为「藏识」。二、阿赖耶具有三种「藏」之义
1、能藏、2、所藏、3、执藏。

1、「能藏」是指阿赖耶「持种」的功能,以其能含藏善恶种子,历劫不坏,故名能藏。
2、「所藏」是指阿赖耶「受熏」的性能,以阿赖耶能受七转识反熏,而成就、含藏根身、器界之种子,得异熟果,故称为「所藏」。
3、「执藏」是指「我爱执藏」,因为第七识念念执第八识为自内我,故称阿赖耶为「我爱执藏」。所谓「藏识」者,「识」是体,「藏」是其业用,故「藏识」这个名词是持业释。

以上八种识,名虽各异,其体乃同,总名为「心王」

以下都是一些佛教常识:
1.地水火风空见识谓七法,
2.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称七恶支,
3.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加意根而为七心界
4.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
5.律,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真言,禅,七宗也
6.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皆为常持者,又叫七事随身
7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众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为七陀罗尼
8.一欲垢,二见垢,三疑垢,四慢垢,五憍垢,六随眠垢,七悭垢,谓之七垢
9喜,怒,哀,乐,爱,恶,欲谓七情
类似的还有好多,比如七方便,七知,七圣财,七逆,七处善,七处八会,七聚,七音,七海等等。

(原创)简体中文 终极 白话正常完整答案:

八识:
前五识:眼识:感知视觉的功能
耳识:感知听觉的功能
鼻识:感知嗅觉的功能
舌识:感知味觉的功能
身识:感知触觉的功能
第六识:意识:百搭的分析功能
前五识不能独力发生具体作用
如:眼识只能感觉光,但不能分别强弱和色差。
耳识只能感觉声,但不能分别赞声和咒骂。
鼻识嗵闻到气味,但分不出来红烧肉和大便。
~~~~
而当前五识中,有一某一识发生作用时,第六识意识,就会同时发 生分析作用。比如,有触感时,意识会分析是舒服还是疼痛。舌识起作用时,意识会比一个评价好吃不好吃。

第七识:末哪识 :是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认为自己是什么!活着认为肉身 是自己。死了认为意生身是自己。自私呀自恋!

第八识:阿赖耶识。他就象一个“数据库”
从内容上说它里里面所收藏的是有你累生累世的履历。
从功能上说它有收藏你所有作过的好事坏事伤事的功能。
从时间上说。你死啦,前七识先消失,他是作最后离开你的身体的。
你投胎啦,他是第一个来到的。别的七识的功能依它 而觉醒。

再说《圣斗士》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画。
后来就很讨论。
理由一:灌输错识的知识。内容很非常,全世界各地的秒袭呀,没有原创精神。
理由二:宣传日本军事主义精神。什么雅典那女神啊。其实,说的就是他们军国主义所崇拜的天照女神。他们都是女神的武士。然后就是全世界的打仗。编造个正义的名义。无耻死啦。

建义不要看了!

第七识是末那识,就是坚固的我执,可以转变为平等镜智。第八识是阿赖耶识,是收藏识,可以转化为大圆镜智。

阿赖耶识,梵文作aalaya-vij~naana,意译为「藏识」;在六识之外,肯定有潜在的阿赖耶识存在,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本文尝试从语源学的角度,探讨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藉此形构阿赖耶识说发展的轨迹。

《阿含经》中已有「阿赖耶」一词,意义专重心理学上的贪爱、执著,阿毘达磨时代的论书亦同。瑜伽行派的经论,才使用阿赖耶识一词,其语义在《解深密经》中,意指「隐藏於肉体中的识」,与肉体形成安危与共的关系,首出的意义为「隐藏」,其次说它有生物学上的执受义;《摄大乘论》侧重此识与诸法的关系,将阿赖耶识诠释成「与诸法相互摄藏的识」,进而是有情会「执藏」以之为自我的识;《成唯识论》立基於种识不一的立场,从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解释阿赖耶识的语义,有别於《摄大乘论》种识是一的立场,其中又区分以现行赖耶和以种子赖耶为中心的窥基与圆测二系

大乘唯实宗,除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外,第七识为意根,称"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七识执着阿赖耶识是"我",所以他是执着"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我们的第六意识是依靠第七识而生起的

在六识之外,肯定有潜在的阿赖耶识存在,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本文尝试从语源学的角度,探讨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藉此形构阿赖耶识说发展的轨迹。

《阿含经》中已有「阿赖耶」一词,意义专重心理学上的贪爱、执著,阿毘达磨时代的论书亦同。瑜伽行派的经论,才使用阿赖耶识一词,其语义在《解深密经》中,意指「隐藏於肉体中的识」,与肉体形成安危与共的关系,首出的意义为「隐藏」,其次说它有生物学上的执受义;《摄大乘论》侧重此识与诸法的关系,将阿赖耶识诠释成「与诸法相互摄藏的识」,进而是有情会「执藏」以之为自我的识;《成唯识论》立基於种识不一的立场,从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解释阿赖耶识的语义,有别於《摄大乘论》种识是一的立场,其中又区分以现行赖耶和以种子赖耶为中心的窥基与圆测二系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指的是什么
第七识,末那识,由它而有第六识,故第七识又是意“之”识;第七识在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第六识的思虑作用则时有中断。第七识依第八识而有,第七识所“缘”的也是第八识,第八识既是第七识的“所依”,又是第七识的“所缘”。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

佛教里第七识和第八识怎么来的
他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存种子b,所以2也b叫一e切3种子s识。第八o识里面的种子s,主要由两部分0,一y部分4是记录你过去的善恶业行为0,曾经的一k切6善恶造作的信息皆以8“业种”的形式储存在第八b识中1;另一v部分6是世界、生命的材料,由这部分4种子x发生作用,而生起你的生命、你的世界。所...

请教一个关于佛教中“八识”的问题。
而对这些思维、觉察的结果需要立于有“我”的基础上,也就是第七识的作用,对这些“我”见的错误执取,导致种种苦,因此转的是第七,不会是第六。而最后的第八识大圆镜智,相当于在不断思索中得到最终的智慧觉悟和成就解脱。未专宗某一宗,且学唯识不多,仅是个人理解。望有得者指教。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佛教唯识宗的第七识和第八识
一、第七识:在佛教唯识宗中,第七识被称为末那识,梵文为manas,意译为“意”,指的是自我意识和思量的作用。它是八识中的第七个,与第六识——意识识相对应。末那识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内在对话者,它涉及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修行中,末那识被认为是需要被转化的部分,因为它常常与自我...

第一识到第九识都是什么,学佛网
第八识阿赖耶是梵音alaya的音译,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它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故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故有所藏义。

请教一个关于佛教中“八识”的问题。
然而禅宗参禅是从第七识下手,等疑情酝酿到一定的程度,忽然一个外缘爆破无明,这时八个识一起全部转。因为禅宗的行者在还没见性以前,他不是在做断烦恼的功夫,也没有破我见,所以在见性以前,连六七因中转的资格都没有,所以禅宗的行者,要就八识一次全转,要不然就全不转,没有在慢慢转的,若...

我执与法执
但是还有一个比较深细的俱生我执,小乘没有办法断,它是第七识的作用(什么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我们讲第一个心法的时候也会详细介绍,只是现在我们暂时用一下这个名称)。第七识的俱生我执,它就是念念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个是俱生的,这个小乘阿罗汉没办法断,因为小乘对于心法...

南怀瑾:自己临终如何念佛
这时第六意识涣散了,只能起一部分作用。所以,一念不了第七、八识,你学什么禅,了什么念!整理自《习禅录影》《如何修证佛法》一般人对于生死问题是看不开的,不但生病时窝窝囊囊,哎呀哎呀叫,让在旁边照料的亲友心惊肉跳;死时更颠颠倒倒,痛苦得很,自身作不了主,拖累了别人。我们学佛念佛,无非是要突破生死的限制...

佛教八识分别是什么.
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有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人类第七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佛家叫做末那识,心理学上叫做潜意识更多一些,作用就是恒为我执着,比如我睡了你老婆,你觉得愤怒,就是这个恒为我执的第七识产生的心理,你觉得老婆是你的,然后我睡了。 你觉得这是绿帽子,这个想法就是第六意识和第八阿啦耶识,以及上面说的末那识决定的。第六识与第七识有什么区别呢?简单...

牡丹区13472462436: 八识中的第七识和第八识到底是什么作用,要通俗点的解释 -
籍魏独一: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最深层的潜意识. 人的所有记忆和业储存于第八识,第七识是出纳.

牡丹区13472462436: 第七识和第八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很多解释也没弄明白(在我的意识里怎么也形成不了其所解释的概念,
籍魏独一: 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八识几乎是一模一样.差别在于他们所管理的时间段. “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行“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而起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八识 -
籍魏独一: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籍魏独一: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 八识是什么意识 -
籍魏独一: 每一个有情众生身上都有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合称五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 前五识 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 第六识...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早期只有六识,八识之说源于何时何人? -
籍魏独一: 于大、小乘佛教皆立有六识说.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八识都是什么 -
籍魏独一: 阿赖耶识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

牡丹区13472462436: 何为八识??? -
籍魏独一: 【八识】(名数)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六识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耶者.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义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皆指此.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讲解《唯识》里边第六识与第七识如何正确运用了 -
籍魏独一: 唯识法门非常艰涩,修行人要想契入很困难.第六识、第七识,是八识中的两识,要想弄懂要从头学,如果没基础,就是提问题都是错的,就像你现在的这个问题.第六识、第七识不是所能运用的,他是八识一念不觉,产生的执著意识、分别意识,是妄识起的作用.学佛要注意基础的积累,切忌急功近利.

牡丹区13472462436: 佛教第八识是什么 -
籍魏独一: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之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