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子张问于孔子曰”

作者&投稿:冶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36篇。

《尧曰第二十篇》 第2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我们先看一下杨伯峻先生的译文——【译文】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就可以治理政事呢?”

孔子道:“尊贵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道:“五种美德是些什么?”

孔子道:“君子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劳动百姓,百姓却不怨恨;自己欲仁欲义,却不能叫做贪;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道:“给人民以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这应该怎么办呢?”

孔子道:“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因而使他们有利,这也不是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民]再去劳动他们,又有谁来怨恨呢?自己需要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贪求什么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也是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这也不是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道:“四种恶政又是些什么呢?”

孔子道:“不加教育便加杀戮叫做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怠,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悭吝,叫做小家子气。”

正如南怀瑾先生说——这一段的文字,我们很容易看懂,剩下的问题,是做起来很难。

子张问孔子怎么样才能管理政事呢?孔子讲有两大点:第一要尊重五种美德,第二要摒除四种恶行。“屏”同“摒”,表示排除。

子张问什么是五美。孔子说,当政者给老百姓恩惠但自己又不耗费;让百姓去劳动,百姓又不埋怨;追求仁德,又无所贪求;庄重而不傲慢;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又问,什么叫惠而不费呢?孔子回答,根据老百姓的有利条件而给他们利益,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不耗费吗?“因”当根据讲。

比如这个地区多湖泊溪流,就引导这个地区的人民养鱼;这个地区多山地,就引导这个地区的人民栽种果树。这些地区的人民合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致富了,而政府并不耗费太大的财力,这就是因民之利而利之。

什么又叫劳而不怨呢?选择老百姓可以劳动的去让他们劳动,又有谁会怨恨呢?这个选择是多方面的,比如选择农闲时间叫百姓去修水利,去服劳役,百姓就不会埋怨。选择百姓很想做的事让他们劳动,比如这个地方长年累月都没有好路,政府就组织这里的人去修路。

修路是人们盼望已久的,政府组织他们做这样的劳动,他们自然不会怨恨,这就叫择其可劳而劳之。什么叫欲而不贪呢?想得到仁就得到仁,又贪图什么呢?求仁德就乐天知命,知足常乐,还有什么可贪的。

什么叫泰而不骄呢?为政者不管人多人少,不管地位尊卑,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而不骄吗?为政者能心存平等,一视同仁,则自然庄重,不傲慢。

什么叫威而不猛呢?为政者端正自己的帽子,整齐自己的衣裳,使自己的目光严肃,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所以为政者的仪容相貌是很重要的。

子张再问,什么是四恶。孔子说,第一,不教化民众,让他们犯罪而杀掉他们就是虐。

“虐”就是残酷不仁。所以对老百姓,首先是要教化,刑罚是其次又其次的事,教化是本,刑罚是末。

第二,预先不告诫,临时要检查成功没有,就是暴,仓促没有余地即是粗暴。比如修一个工程,事先并未说要求什么时候完工,但突然一天来检查完工没有,就是粗暴。

第三,开始下命令好像不急,但要到时间了又像很急迫,完不成则要受罚,就叫贼。“贼”即迫害。好比考试的时候,开始监考老师说不要紧,大家慢慢做,不要急,三小时以后才交卷。过了一个小时,监考老师就说收卷子了,不准做了,马上收,不交就作废,这就是害人。

第四,至于说给人财物,凡是必须要给的就给,不要在出纳的时候显出吝啬的样子,不然就像有司一样。有司这里指小气,为政者不应在当拿的财物上显出小气。

以上引用来自李里《论语讲义》。

李里老师进一步注解——这一段是孔子比较系统全面地给子张讲的为政之道。前一段讲孔子及孔子以前历代圣王的为政之道是承上,这一段孔子给弟子讲为政之道是启下,两段合起来则是承上启下,讲了孔子以前、孔子以后儒家一以贯之的为政之道,也集中展现了儒家的政治主张,这两段放在《论语》的最后一篇,可谓提纲挈领,画龙点睛。

最高明的从政者,经常有这种机会,给别人很好的利益,大家获得福利,而对自己没有什么牺牲损害。但是有的人,对这一类的事,往往不干,譬如有一个人来办事,或请求什么,而有些公务人员连多讲一句话,指导人家一下都不干,致使许多人埋怨,结果这些埋怨都归到领导人的身上。

“惠而不费”的事情该多做,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随时做得到,又岂止为政!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就吃不消了。但做一件事,一做上就要准备挨骂,“劳而不怨”,我觉得难在任怨。

“欲而不贪”这句话很有道理,人要做到绝对清廉,可以要求自己,不必苛求任何一个人。人生有本能的欲望,欲则可以,不可过分的贪求。中国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主张大公,但也都容许部分私心的存在。

“泰而不骄”是指在态度方面、心境方面,胸襟要宽大,不骄傲。

“威而不猛”,对人要有威,威并不是凶狠,一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人家看见自然会害怕,这是威,而别人的害怕,并不是恐惧,是一种敬畏、敬重之意。如果“威”得使人真的恐惧,就是猛了。我们看历史上许多人,一犯猛的毛病,没有不失败的。

这五美包括了为政和作人处世的原则,我们自己对五美作了解释以后,看孔子的解释,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这等于现在的民主政治,就老百姓所需要的,所要求的福利而利之,这就是惠而不费,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同样的使用劳力,以对老百姓利益有关的事而劳动老百姓,就不会有人怨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所要求的是仁,而得到了仁,还有什么其他的贪念?所要求的正当本分,而达到了目的,就没有分外之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之人处在任何环境当中没有多与少的观念,如待遇的多少、利益的高低等等观念,也没有什么职位大小的观念,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轻慢,一件小事情,往往用全力。佛学中有句话非常好:“狮子搏物”,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何以会是百兽之王?

因为他对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认真,当狮子要吃人的时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绝不放松,当狮子抓一只小老鼠的时候,也是用全部力量,这种狮子的精神,就是无小大,无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为容易,如果以为容易往往出毛病,这就是说怎样可以做到泰而不骄。

下面讲到态度:“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还是就外形论,关于内在的意义,我们说过了。现在根据文字表面来说,一个人衣冠端正,礼貌威仪都到了,别人无论是远瞻或近看,各个都生敬畏之心,这就是威而不猛的道理。

四恶

对于五美,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以及孔子本身的解释都了解了,下面是孔子解释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对部下,对学生都是如此,如果没有教导他,他做错了,我们要自己负责。人并不一定对任何事情都有经验,而教了以后,改不过来,才可以处罚他。

“不戒视成谓之暴”,这个“戒”就是告诫。对部下事前不告诫他,到时候又要他拿出成果来,要求太高,不合情理,不可以,这就是非常要不得的事。

“慢令致期谓之贼”,对于法规、命令,处以轻慢的态度,不在乎。“慢令”就是现在所谓玩弄法令。“慢令致期”,自己玩弄法令,而希望别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符合你的期望,这就是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政之道,一切事情都要想到,我所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假使一件事临到我身上,我会很不愿意,临到别人身上也是一样,这是“犹之与人也”,比之自己与人家相同。

“出纳之吝”——为政与经济分开来——就是怎样节省或放开来用,这个分寸,各有专门负责的人,该用则用,该省则省。


《悦读论语》之辩析“不得中行而与之”
中道即不过不及。“狂”和“狷”是孔子讲的两种不能得中道的偏颇之行。狂,就是只知进不知退;狷,则是只知退不知进。一般的人不能得中道,不是狂就是狷,不是过分地骄傲自大就是过分地自暴自弃。

《悦读论语》之辩析“子张问于孔子曰”
李里老师进一步注解——这一段是孔子比较系统全面地给子张讲的为政之道。前一段讲孔子及孔子以前历代圣王的为政之道是承上,这一段孔子给弟子讲为政之道是启下,两段合起来则是承上启下,讲了孔子以前、孔子以后儒家一以贯之的为政之道,也集中展现了儒家的政治主张,这两段放在《论语》的最后一篇,可谓提纲挈领,画...

《悦读论语》之辩析“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40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朱熹注解——不同,如善恶邪正之异。南怀瑾先生注解——思想目的不同,没有办法共同相谋。但并没有说一定要排斥。没有办法互相讨论计划一件事,只好各走各的路。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钱穆先生注解——...

《悦读论语》之辩析“君子和而不同”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有所谓“和同”之辨。“同”是简单的同一,“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 《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史伯的言论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和”确能生成万物,“同”就不能增益,而只能止步不前。史伯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就是“...

《悦读论语》之辩析“季氏将伐颛臾”
李里先生在《论语讲义》中认为:《季氏》这一篇主要讲君子在乱世所应谨守的一些戒条,从“季氏将伐颛臾”开始,讲春秋之际天下的混乱,后面讲君子应注意的三友、三乐、三愆、三戒、三畏、九思等问题,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君子的内涵。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篇》第一篇:季氏第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

《悦读论语》之辩析“君子泰而不骄”
李里在《论语讲义》中注解——“泰”是一种内心的安详、和平、自在,一点不骄傲、不骄矜。小人往往骄横跋扈,你看他的样子很傲慢,趾高气扬的,可是内心是恐惧、紧张的,一点儿不安详、不自在。君子是坦荡荡的,内心安详,外表平和。外表的平和是内心安详的流露。往往外表很骄傲的人,其实内心很渺小,...

《悦读论语》之辩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第26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

《悦读论语》之辩析“古之学者为己”
赵又春在《论语真义》里讲“为禽犊”是小人拿学来的东西去喂别人,显示自己高人一等,我不敢苟同,以为禽犊:把它作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犊”作为馈赠他人的礼物,这里比喻小人之学,不过是为取悦于人。荀子阐述了关于学习的观点,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

《悦读论语》之辩析“听讼吾犹人也”
南怀瑾注解——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这句话要注意了,真正的意思是不要有主观,听原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原告的立场。听被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被告的立场。以现在哲学的观念,这才是客观。然后再来判断是非。但是我们往往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先有成见,所以要为任何一个人设身处地。

《悦读论语》之辩析“子之武城”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4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武城是一个地名,孔子学生子游在那里做首长。孔子有一次来到武城这个地方,听到...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荷条丈人 古文谁会做练习题? -
菜眉施尼: 文段翻译: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阅读经典润泽心灵的征文八百字 -
菜眉施尼: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世界精华,多汇于此,浩浩荡荡,其势辉煌.耳濡目染,其乐洋洋.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演讲稿3分钟
菜眉施尼: 多读书,你会更有信心;让书变成一个平面,带你去欣赏无限的美;书籍是一种财富... 《论语》字字珠玑,教我们如何做谦谦君子;《弟-子规》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修身齐...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类似乐在其中的成语 -
菜眉施尼: 乐不可支 lè bù kě zhī [释义]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语出] 《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 支;不能写作“枝”. [近义] 喜出望外 兴高采烈 [反义] 痛不欲生 肝肠寸断 [用法] 多用形容人听到喜讯或看到令人高兴的事物而快乐之至.一般作谓语、定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辨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 -
菜眉施尼: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叶公告诉孔子,他们那有个正直的人, 父亲偷羊,他出来做证了.孔子说,我们的正直的人与他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辩析这两句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菜眉施尼:[答案]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可以造就,有发展前途,就创造条件让他自由的...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让学习快乐起来阅读答案
菜眉施尼:让学习快乐起来 ①让学习快乐起来,人们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起来,是激发人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②如何让学习快乐起来?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学而时习之,不亦...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孔穿与公孙龙辩,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 -
菜眉施尼:[答案] 赵王封其弟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尝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悦读经典,收获未来”暑期读后感征文活动咋写 -
菜眉施尼: 首先,楼主我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籍,所以不知道对不对昂.《三国演义》在短短的暑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

若尔盖县19655906310: 《论语》中写情与理的句子 -
菜眉施尼: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