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犹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大一统既然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法则,那么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这就是董仲舒所要设立的政治哲学的核心。他根据'大一统"的普遍法则,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点。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这样才能维护与巩固政治的统一。
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该统一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该遵循什么,怎么做了。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当时汉代的政治是统一了,但不稳固。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于是,董仲舒多次强调要用孔子儒学统一天下的思想。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扩展资料:
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
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董仲舒新儒学“新”在将传统儒学与法家学说及道家学说等结合起来,吸收其他学派的精华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思想, 使儒家学说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
积极影响:
1、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
2、暂时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防止社会进一步动乱,防止农民起义。
消极影响:
使人们禁锢了思想 ,造成了今后几千年的思想上的禁锢。

扩展资料
1、天人感应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
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董仲舒认识到农民阶级的政治力量可决定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董仲舒在这里所说的"天",是指秦末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他要借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
2、以德治国
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
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仲舒

董仲舒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

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

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不止儒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人们往往认为“三纲五常”只是对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发挥,欠妥!

因为至少“儒家”以外的法家韩非也提倡“忠孝”);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

总之,“董学”是在对先秦“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进行揉合,对包括阴阳、五行、儒、道、墨、法、名、杂,乃至术数和方技等家在内的诸家学说,加以杂交、嫁接、揆度、敷衍、改造的基础上。

而炮制的一套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和“三统”(黑统、白统、赤统)循环等学说为其理论基础,以“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为其核心内容的,驳杂而又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扩展资料:

理论要点:

继承了宋明理学的本体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它把天地生生之德与人性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内外合用的政治思想、诚明能合的人生修养、知行合体的社会实践哲学。

这种哲学避免了西方哲学中那种本体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对立,达到了所谓“体用不二”的高度。新儒家也吸取了西方哲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以充实自己的理论,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新实在论的逻辑原则、康德的“自由意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等。

强调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他们的所谓方法首先是体验本体的方法,其次才是认识现象的方法,而其基本原则就是以直觉为体,以理智为用,力图既把握本体,又不忽视现象。这种方法论不仅有传统儒学的因素,而且也包含了佛教和道家的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大一统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董仲舒就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
“大一统"既然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法则,那么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这就是董仲舒所要设立的政治哲学的核心。他根据'大一统"的普遍法则,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点。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和学说就不会再来迷惑百姓,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子孙后代"。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这样才能维护与巩固政治的统一。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该统一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该遵循什么,怎么做了。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当时汉代的政治是统一了,但不稳固。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于是,董仲舒多次强调要用孔子儒学统一天下的思想。
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天人感应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董仲舒认识到农民阶级的政治力量可决定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董仲舒在这里所说的"天",是指秦末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他要借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
当时董仲舒为什么要采用"天人感应"的形式来戒惧皇帝呢?原因是:西汉时期社会科学水平低,天命论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极深。董仲舒就采用了"天"来限制皇帝个人的私欲,制约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把秦始皇权力不受制约,引发农民起义,速亡国的惨痛教训,变成皇帝的精神枷锁,来限制皇帝的权力。从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欲和权力,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是深远的。

以德治国
西汉王朝统治人民虽然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这些主张,首先,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其次,暂时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防止社会进一步动乱,防止农民起义。董仲舒吸取秦灭亡教训,为了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时的弊政,进行"更化"。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维持和巩固汉王朝统治阶级专政。他认为,严刑峻法,给统治阶级带不来稳定的统治秩序,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他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董仲舒为了是儒学从低潮中走出来,积极的对儒学进行更新,为了被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在中央集权上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在加强君权上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针对当时激烈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孟子所提倡的仁政和轻徭薄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针对人的为人处事原则,提出三纲五常.由于他改变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富有理想化色彩和脱离现实的弱点,所以不但被武帝刘彻采纳,并且维护了当时的封建统治,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他要构建一个前所未有、兼容诸子百家的新儒学体系,以适应西汉社会大一统之局,以求积极有为之效。他在待价而沽,应时而出!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3-08-24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 2016-02-03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 3 2015...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3、西汉时期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4、魏晋唐宋时期: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5、明朝时期理学走向极端: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

皓日中天—独尊地位的确立·经学的兴起·董仲舒与独尊儒术
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学体系,在政治思想上以儒家仁义道德礼仪教化为主,兼收刑名思想,建议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建立大一统,他还建立了宗教神学,倡导天人感应理论,他的这些思想,不仅成为汉王朝统治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成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汉...

请简单您谈谈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

浅析墨家思想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影(2)
三、政治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作为一部为汉王朝立纲建制的理论体系,其政治思想内容宏富驳杂,在继承传统儒家政体观的基础上,博采诸子众家之说,其中对墨家政治学说进行了明显的吸收,主要表现于尚同说、巨子制的组织原则及君权制约模式等方面。墨家“尚同”说是在承认社会等级的前提下,要求人们把...

儒家思想在汉、宋和明清之际三个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

董仲舒的主要作品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

简要谈谈你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

懂仲舒生活战什么朝代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

西湖区15613429538: 汉朝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
彩废斯娜:[答案] (1)理论上“天人感应”: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2)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世,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君权神授的解释);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
彩废斯娜: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的新儒学派思想是什么? -
彩废斯娜:[答案] 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利用和改造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资料,极力建构一个可以作为儒家政治伦理学说根据...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彩废斯娜: 加强君主专制,“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立人的尊卑等级,“三纲五常” 缓解人民生活困苦,特别在土地方面

西湖区15613429538: 论述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及产生的理论基础 -
彩废斯娜: 基础:吸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理论,新成了新儒学.内容: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合天人合一的主张. 3、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4、发挥仁政,轻徭薄赋.如果仅是应试,这些够了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
彩废斯娜:[答案] 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记者积极的作用吧,除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传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彩废斯娜:[答案] 五经之中,董仲舒最擅长的还是《春秋》公羊学.《春秋》本是孔子依据鲁史修撰的一部政治史.据说孔子晚年见道之不行,自己以见之实施,于是以著作史书褒贬历史的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为了避免政治迫害,...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新儒学的含义、目的、内容、特点与影响是什么 -
彩废斯娜:[答案]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是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即认为天与人息息相关,而皇帝是秉承天意统治人民,把皇权神化,以此来加强皇权

西湖区15613429538: 跪求./.论述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产生的理论基础 -
彩废斯娜: 相对于先秦儒学而言,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阴阳五行说、天人合一论为基础的表述框架,而以天人感应论为基本的宗教神学内涵.在早期儒家那里,系统的宇宙模式理论是不具备的,这使得儒家道德学说与礼乐制度的合理...

西湖区15613429538: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背景.内容.特点是什么 -
彩废斯娜:[答案]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也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并且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