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取之耳的之

作者&投稿:耿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聊取之耳是什么意思?~

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该句出自北宋司马光创作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的《陶侃惜谷》。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巡游,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道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和人民的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关心爱护农民的思想品格。

让步的说法,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只好。

是代词啦。

代词,代指稻穗。。。。。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中之字的用法是怎样的
之:代词,指代的是江上之清风和风刮的声音。意思是: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出自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选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陶侃惜谷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人稻!”令吏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

...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民主国家适合用黄老之道来治理国家

曹操三发求贤令的原文是什么
回答: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

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什么意思,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之: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2、出处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3、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聊取之耳的聊字是什么意思
1、聊取之耳出自:司马光的《陶侃惜谷》一文。原文中的背景是陶侃曾经外出游览,看到有人拿一把未熟的稻穗,于是他询问这个人:用这个做什么。对方回答说: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听后非常生气说:你既然不种田,还去糟蹋别人的稻子,然后他把这个人抓起来鞭打。2、聊取之耳的含义:是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陋室铭中的“之”(这个之的用法争议很大!)
乍看起来,这个“之”好象可以翻译为“的”,其实不然。“的”字后面接的是名词或具有名词性的词语,比如说“我的书本”,“你的失误”,“她的美丽”等等。而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乱耳”“劳形”都是动宾短语,不作“的”字的宾语。“无”字是动词,后面应该接宾语,而“...

触龙说赵太后、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对比阅读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

...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作色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译文:陶侃曾经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你要)用这来做什么呢?”那人说:“走在路上...

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什么意思?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 1.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侃惜谷里的“之”是什么意思?聊取之耳的之,还有是以百姓勤于农值的是以还有于的意思 -
施蔡观通:[答案] 说话由耳听到,之是由或于的意思作介词,以什么的…是被动句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侃惜谷问题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解词“侃大怒”中的“大”“聊取之耳”中的“之”“执而鞭之”中的“之”好的再给20分 -
施蔡观通:[答案]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侃大怒”中的“大”:同“大” “聊取之耳”中的“之” :代词,指未熟的稻穗. “执而鞭之”中的“之” :代词,指拔稻穗的人.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侃惜谷里的“之”是什么意思? -
施蔡观通: 说话由耳听到,之是由或于的意思作介词,以什么的…是被动句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侃惜谷问题 -
施蔡观通: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侃大怒”中的“大”: 同“大” “聊取之耳”中的“之” :代词,指未熟的稻穗.“执而鞭之”中的“之” :代词,指拔稻穗的人.

新浦区17073447445: 聊取之耳是什么意思? -
施蔡观通: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 我走路时看见的,随便拔一把玩玩罢了.

新浦区17073447445: 文言文《陶侃二三事》中“聊取之耳”的聊是什么意思? -
施蔡观通:[答案] 让步的说法,姑且,勉强,凑凑和和,只好.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侃惜谷>>的全文翻译 -
施蔡观通: 【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侃惜谷翻译 详细的 -
施蔡观通: 陶侃尝(1)出游,见人持(2)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3)?”人云(4):“行道所见,聊(5)取之耳(6).”侃大怒诘曰:“汝(7)既不田(8),而戏贼(9)人稻!”执(10)而鞭(11)之.是以(12)百姓勤于农...

新浦区17073447445: 陶惜谷执而鞭之的原因是什么 -
施蔡观通: 出自《资治通鉴》: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肯定该打,古代农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把没有成熟的稻子拔下来玩,为官者不杀鸡给猴看,那么这些无聊的人就会得寸进尺. 不信可以看现在那些攀摘花草的人. 即使是现在,随便践踏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是不道德的.用现在的话说,他这么做是给农民展示了政府坚决保护农家财产安全的姿态,使得农民觉得自己的财产安全有了保障,后果就是农民安心耕作,自然而然的农业社会就趋于稳定了.

新浦区17073447445: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中的“是以”是什么意思? -
施蔡观通: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中的“是以”是因此的意思.原句出自于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陶侃惜谷》.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