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作意

作者&投稿:稻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理作意:净化心念的修行法门


清朝时期的见月读体律师,以其独特见解,将《华严经》净行品中的妙谛和密教经典中的咒语,精心编纂成《毗尼日用》,一部涵盖了僧人日常生活的修行指南。这53条戒律,从晨起的漱口到晚眠的礼佛,无一不触及生活的点点滴滴,它倡导在寻常的起居动静间,默诵相应的经文和咒语,实则是对正念与善法的深刻实践,一种如理作意的修行方式。


如理作意:烦恼的解药


在佛法的大智慧中,如理作意是对抗烦恼的锐利武器。《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揭示,烦恼的滋生需要三个条件:未断的烦恼种子、顺烦恼的境遇以及不正思维的驱动。只有正思维,才能转化烦恼,成为我们对抗烦恼的着力点,这与现代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异曲同工,即修正错误观念,以正念引导行为,逐步瓦解烦恼的困扰。


从心理到实修:转变思维,斩断束缚


瑜伽师地论中的偈颂,形象地描绘了不正思维如何像狂风巨浪般推动贪欲,使众生在轮回中深陷苦海。而智圆法师的《净心法要》则提醒我们,一切痛苦源于内心非理作意,唯有如理作意,才能斩断烦恼的根源,如同明灯照亮无明,如舟破浪前行,实现心境的解脱。


在现代心理学的视角下,佛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我们对感受的思考和解读。想,如同调料,决定我们对苦乐的感知。通过改变思考,我们能以正念防护,如实观照,从而在面对境界时保持如理作意,避免“贪嗔痴”的陷阱,达到唯识宗所说的破除虚妄、抵达真如实相的境地。


离苦得乐:心无挂碍的自在


破除非理作意,我们才能在苦乐面前保持平衡。痛苦来时,我们能坦然面对,不被情绪放大;快乐时,我们能欣然接纳,不陷于贪恋。这就是如理作意带来的离苦得乐,一种内心的调适与自在,正如《心经》所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最终抵达涅槃的彼岸。





多闻熏习菩提种如理作意唯识观 是什么意思
多闻熏习呢,指的是要多闻思,依据佛法教典,产生正知正念,就是如理作意,心心念念都能缘着佛法。菩提种和唯识观呢,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颠倒妄想不能证得。”,众生本具如来藏,只是被束缚无法了知,就好像你本来就有无价之宝,但是你不认识,便以为是废物...

作意详细解释
比如,有人总是把眼镜放在头上,却在心中认定它在桌上,这种认知上的作意导致他们找不到眼镜,直到他人提醒。同样,一个人对跳舞的态度,可能是源于过去世的习气,即使从未学过,也可能因为前世的作意而对跳舞产生不喜欢的情绪。在佛法修行中,如理作意尤为重要,它是通向佛道的快速通道。如何培养如...

杨式太极拳中意念的运用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意念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学好太极拳的主观因素,意念运用好了,太极拳的学习会有很大的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中意念的运用。欢迎阅读!简述杨式太极拳中意念的运用 杨式太极拳中,意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以理作意 意在形先 首先,要明白...

关于尊师重道的至理名言
佛经说:证得初果有四个要点: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第一个就是亲近善知识 不遇出世名师,枉服大乘法药。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如理作意的意思是什么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详细解释 (1).符 合心 意。 《汉书·京房传》 :“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 宋 欧阳 修 《准诏言事上书》 :“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 《红楼梦》 第四回:“谁料 天下 竟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卖与了 薛 家!...

非律仪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非律仪 瑜伽九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非律仪?谓一苾刍,如营农者,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正修所缘境界良田,令其生起善根苗稼。然其种姓,猛利多贪;未尝串习贪欲对治。猛利惭愧,亦未曾有。若遇胜妙境界现前;彼由本性猛利贪故;未曾串习贪对治故;所有惭愧,皆羸劣故;便起贪缠...

归元寺第三十四鸠摩罗多尊者 明心见性透玄机 外圆内方天之理 智慧人生...
鸠摩罗多尊者,是古代高僧。明心见性透玄机,解脱自在了生死。外圆内方天之理,心如大地,不为凡尘所动,又能不变随缘,应付自如。智慧人生达归真,人生真谛在于自见本性,找到自己的妙明真心。理论实践不分离,于一切事中,如理作意。学佛乃大丈夫事,愿阁下坚定信念,早日成就!

《观察修与安住修》的法义总结
2、观察修、安住修的教理依据 闻思修是佛法修学的基本次第。其中的思, 就是如理思维。在“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 随法行”四法行中,如理作意也是关键所在。从 亲近善知识到听闻正法,是在接受智慧的传承。 在此基础上,通过如理作意,知道佛法究竟告诉 我们些什么,才能法随法行...

如何修止观---有感
只有找到真如心后,才有能力离开戏论境界,以后凡有所说都是直接切进第一义谛,自己也可以永远心不动摇的安住于实相境界中,决定不疑的住于如理作意的智慧境界中;不再有任何臆想猜测,心得决定决不动摇,这才叫止,就是证得止的境界。 禅定的止,是要把意识觉知心制心一处而住于定境中,心不动摇、不打妄想,发起...

正智邪智差别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正智邪智差别 瑜伽八十八卷一页云:智有二种。一者、正智。二者、邪智。此中正智,依有事生。邪智、亦尔。虽此二智,俱依有事;然正智如实取事。邪智邪分别,不如实取事。由有正教,如理作意,为前行故;于所知境,正智得生。由有邪教,非理作意,为前行故;于所知境,邪智得生。...

吴堡县13684609467: 如理作意 - 搜狗百科
穆柱复锐:[答案] 佛门里有一个词叫,非理作意.意思指:当别人说什么话的时候,自己就会猜忌一下,说的是什么,说我什么了?然后会去假想一下,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危害,然后做出判断,再做出反应,来保护自己.

吴堡县13684609467: 如何做到“不喜不厌,不迎不拒" -
穆柱复锐: 这是一个好问题. 在经典当中记载修行的几个步骤.第一个是持戒、第二个是守护根门、第三个是修习禅定、第四个是观禅的修习.不过这只是大概的划分. 想要不喜不厌.方法是第二个守护根门.如何守护根门?经典提到“不取总相,不取...

吴堡县13684609467: 请问你知道《十二因缘》的内容吗? -
穆柱复锐: 十二因缘: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

吴堡县13684609467: 怎样能快速到修到初地菩萨境界 -
穆柱复锐: 初地即是大乘预流,四预流支包括“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就是说证得见道位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依止善知识,逐步生起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在没有掌握大原则、大框架的时候,不要期待只靠一些小技巧、小捷径就可以达成目标,佛法修行不是快餐,不应片面迷信所谓速成秘诀,“慢慢修来快快到,低处修来高处到.”真正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踏实修行,不要走错路、走弯路、走野路.

吴堡县13684609467: 烦恼因什么而生起? -
穆柱复锐: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所依、所缘、猥杂、言教、串习、作意. 以上六因当中,第一所依(随眠)、第二所缘(境界现前)、第六非理作意,这三者是主因,不可缺少.《集论》以及《俱舍论》都这样宣说.《俱舍论》说:“由具尚未断随眠,境...

吴堡县13684609467: 佛学中的“愚”是什么意思? -
穆柱复锐:[答案] 是不善的心所之一,通常愚痴并说,愚即是痴,简单说就是不明道理,是指无智或心的暗昧,不能如理作意.有不通晓或覆蔽所缘的自性的作用.痴,是一切不善的根本. 不如理作意就是认为作意对象是永恒的、是快乐的、是自我的,或者是自以为圆满...

吴堡县13684609467: 灵修的至高境界是什么?如何唤醒自我? -
穆柱复锐: 掌握观修“无我”的窍诀,就会撼动轮回的根基、烦恼的群山纷纷坍塌、无尽的爱河从此枯竭... 观修无我是如此的重要,一旦证入,就会撼动轮回的基础,烦恼的群山将纷纷倒塌,无尽的爱河从此枯竭.所以,无我观是解脱道的根本,若能...

吴堡县13684609467: 如何修行安般念到入禅 -
穆柱复锐: 平衡七觉支 如果禅修者想以安般念来达到禅那,平衡七觉支也是非常重要的.七觉支是: 一、念觉支(sati):记得似相并持续地辨识似相; 二、择法觉支(dhammavicaya):透彻理解似相; 三、精进觉支(viriya):努力统合及平衡诸觉支...

吴堡县13684609467: 辩法法性论中能依所依是什么意思? -
穆柱复锐: 、解释论名:辨法法性论.[114]答:所辨是有法和法性.一般有法是指有为法,法性是指无为法,但本论有法是指轮回,法性是指三乘涅槃. 2、为什么弥勒菩萨发心为众生辨明有法和法性?[116.117]答:为了让众生悟入有法和法性,远离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