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修与安住修》的法义总结

作者&投稿:汪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佛教中,禅修的方法很多,本周重点学习了观察修和安住修,以下为本次的法义总结:

观察修与安住修

很多学佛的人对禅修都有一份向往,但对禅修也有一定的误解,觉得闭上眼睛、盘腿坐在那里才是禅修。

禅修是心地功夫,关键是改变我们的心,打坐只是辅助手段。真正的用心,是贯穿一切时、一切处的,包括行住坐卧,乃至吃喝拉撒。只要保持正念,随时随地都是修行。

所以,禅修并不是让身体保持某种姿势就行了,关键在于用心,而不是形式。

佛教中,关于禅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止观,是通过培养定力来获得观智;内观,是通过培养觉知来获得观照力;观想,是通过想象来调整心行。而书院比较重视观察修,即通过听闻法义,运用理性思维,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因为说法是佛陀一生教化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佛陀言教,也是他老人家为我们施舍的常规修学途径。

1、观察修的心理基础

观察修和安住修的心理基础是理性。

学佛需要开智慧,见真理,而智慧和人的理性有关。

理性的形成,包括生活方式的文明与否,都和我们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关。我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就会建立什么样的理性,成为什么样的人。古往今来的罪犯乃至暴君,也是因为接受了不良文化,形成错误观念,才会导致危害自己、危害社会的种种不良行为。

在未接受到觉醒的文化、智慧的文化的时候,大多数人看不清世界真相,找不到生命出路。虽然路就在那里, 过去也有古佛走过,但除了慧根极好的独觉,凡夫是没有能力找到这条道路的。而佛陀不但找到了这条路,还为我们施舍种种教法,苦口婆心的引领我们。

2、观察修、安住修的教理依据

闻思修是佛法修学的基本次第。其中的思, 就是如理思维。

在“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 随法行”四法行中,如理作意也是关键所在。从 亲近善知识到听闻正法,是在接受智慧的传承。 在此基础上,通过如理作意,知道佛法究竟告诉 我们些什么,才能法随法行,走向觉醒。

而在八正道中,首先是正见,其次是正思维。 我们接受了佛法正见,就要落实到心行,以此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而不是一味随着妄念跑。唯识也讲到,由四种寻思,才能引发四种如实智。

可见,如理思维对学佛非常重要。《道次第》 倡导观察修,正是基于这些常规修行路线提出的,并非另辟蹊径。不学经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传承佛陀的言 教,无法传承这种智慧的认识。参禅也好,念佛也好,都是在众多经论基础 上浓缩的修行手段,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现 形式。

当然,理性是不能直接抵达真理的,但它可 以帮助我们找到方向,接近真理。

3、凡夫心是依观察修而建立的

其实对凡夫来说,观察修和安住修并不陌生。 因为凡夫心也是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的, 可以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做观察修和安住修。 比如我们喜欢一样东西,就会反复想着它的好处, 想着一定要把它占为己有,这就是观察修。最后 使这个念头变得极其强烈,在内心久久不去,甚 至强烈到只剩下这个念头,这就是安住修。

无始以来,凡夫在无明和我法二执的 认知基础上,思维种种问题,形成现有的凡夫人 格。所以,这种修行方法很适合凡夫。

我们曾经 因为错误的观察修和安住修带来烦恼,流转生死。 现在还是依照这个心行运作规律,只是调整方向, 通过对佛法的思维获得正见,以此认识问题,改 变心行,这样就能解除烦恼,出离生死。

以上是观察修和安住修的法义主要内容,是企图引领大众跟随佛教先贤的步伐,开启人对佛道的修行。

其实这不仅仅是针对佛法,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也需要观察修和安住修,比如养成好的习惯、提升个人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观察,知已不足之处,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我们未必认可佛教的某些观点,但佛教的很多方法论,却值得我们学习。


打坐就是什么都不想吗?
这位朋友您好:分很多种类。有的是什么都不想,但是这种境界不究竟,一直在这种境界里面最后会出问题的。安全的是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的方式。比如听闻的一个法义,不断思维,进入一种安住的状态,出定时再去观察思维,再入定。这样去做。或者有的不是观察法义,把这个环节变成观察呼吸,观察佛像,观察...

春季禅修还需要戴帽子吗
所以,静虑度非常重要,不管我们正处于在闻、思、修的哪个阶段,最好都要结合相应的禅修。我们不但要把平时闻思的教义串习到自相续当中,同时也需要一些禅修的方便。 禅修并不完全是打坐,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这并不叫禅修。禅修有止和观两部分,修法也有安住修和观察修两部分。从闻思教义的角度上来...

我是怎样走出“抑郁症”,获得重生的1.2
    这个时候还是要做正念练习,把正念定住。 学会观察修和安住修!观察你的情绪,好或者不好都全然接纳它,接纳现在的自己!希望对正在处于抑郁焦虑期间的你有帮助!我们要记住,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足以让我践踏自己的生命!活着就有希望!    因缘因果,生命中该发生的事情...

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
如是观察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异体不净法时当如庖丁解牛,目中无一全牛,所见无非零散肢体。若如条件反射般无须观察便生起定解时,当如狮子入穴而径直安住修持。 闭目时真实感觉到身心散落,如聚沫、浮泡、阳焰般破坏、摇动、虚浮。如是观察安住的心念无法收摄时,当淡然放松,迁移修法的所缘。因为众生心力...

大圆觉解修笔记【17】中篇 第七章 依三类基本行门渐悟渐修证入大...
“凡夫随顺觉性”),就可以用 清净觉知正念 ,既不执著于 胜观 的如幻三昧 观察修 ,也不执著于 寂止 的专注一心静定 安住修 ,从止观不二(不取)作为下手处(能所不二入手),所以能 了知 (能) 身心 (所)的一切幻妄境像都是执著障碍,而没有任何知觉障碍和住、别的觉性光明,则体用一如,并不依赖于种种身心...

进击的辅助员
通过师兄们多个角度的思维,我得以获得更高的视角、更大的格局来看待每一课法义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分享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提升。当我把这些收获传递给学员,他们也表示倍受启发。在陪伴的过程中,看着他们初步掌握了观察修和安住修,学会运用所学正见对治烦恼,我也同样感到非常...

寿命无常的寿命无常实修法
修法时间,减去前面年幼无知与后面衰老无力之年;中间时间段中,又减去睡眠所占一半时间;剩余时间中,又减去散乱不安住修法之时间,如是所剩修法时间仅为少许。《入胎经》云:;百岁之中,半数为睡眠覆盖,十年幼稚无知(无修法意乐),后二十年衰老(无修法之力),中间又以愁叹苦忧及恚恼耗去多时,以身体所生种种...

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宗喀巴大师恐人误解,以为但只修定,即可得大小乘一切功德(支耶堪布亦误解此)。故开示应善分别正止观及随顺止观。凡与止观相顺之定与慧,皆摄於止观中,故摄一切功德,皆为其果。如菩提心虽非正止观之果,然思为众生故,欲得佛果,乃将佛之三业功德,各别观察(『皆贡』即观察修),是即为慧之...

我们是不需要闻思通过一个窍诀修法就能开悟的根基么?
世亲菩萨曾说:“教法需要闻思,证法需要修持。”因绝大部分修行人是通过闻思、渐次修行的根器” 没有闻思的福报,更不要说修的福报。“本师释迦牟尼佛曾为四句偈而作多少苦行,下根的我们更应多闻,才能遣除烦恼分别心,消除疑惑与增损,产生定解。一般的年轻人,闻思三十年差不多,再修法二至...

啥叫禅定阿?怎么学
(2)喜,由正修方便,心生欣悦。(3)安,谓离粗重,身心调适。(4)乐,由离身心粗重故,于诸(欲界)烦恼而得解脱。(5)定,即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专一境。 (二)二禅,定生喜乐。有四支:内等净(为取所缘)、喜、乐、定。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对快速变化的所缘境界...

盘山县13728579778: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三课分享稿 -
并齐复方: 通过前两课的修学知道了学习道次第的意义和架构以及如何去学? 那道次第又有什么殊胜之处呢?是否具有权威性呢?那本课修学就揭晓了答案.“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氏族圆满.本论作者阿底峡尊者的出身世家...

盘山县13728579778: 说莲塘,水未央,自清浊,不可量什么意思?量的意思 -
并齐复方: 不可说,又称不可言说,或单称不说.谓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佛曰:不可说,道家讲三缄其口,儒家讲沉默是金.或表示广大数字的意思. 一不可言说 《大品般若经》卷十七〈深奥品〉与《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八〈虚空藏菩萨品...

盘山县13728579778: 佛语中,六根清净的六根是指什么? -
并齐复方: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

盘山县13728579778: 佛教主要的教义 -
并齐复方: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 1、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缘起的定义是...

盘山县13728579778: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
并齐复方: 偈诵的解释! 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 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 如上所说,本科大旨已明,...

盘山县13728579778: 请问:“三昧”是指什么意思? -
并齐复方: 【 三昧 】 《 佛学大词典 》(一)梵语sama^dhi 之音译,巴利语同.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又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

盘山县13728579778: 佛教中四谛、五蕴、十二因缘. -
并齐复方:(名数)观四谛一谛各有四种之行相,合为十六行相.(参见:十六行相)┌苦:(观此身是苦)│空:(观因缘所生故空.) ┌苦 谛─┤无常:(观因缘假成,故生灭无常.) │└无我:(观因缘假成,故无我体.) │┌...

盘山县13728579778: 佛教的小乘、中乘、大乘、上乘怎么区分? -
并齐复方: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 小乘,亦名声闻乘,谓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人於涅盘者也....

盘山县13728579778: 每天只念佛一千不敬香可以吗 -
并齐复方: 可以的. 净土宗的修行有5个正行:观想正行、礼拜正行、读诵正行、称名正行、赞叹供养正行.但不是这五个都要做.以五个正行中的称名正行为正定业,其他为助业,也就是只要念佛即可,不一定非得敬香.念佛就能往生净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