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识心与第八识心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标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佛教唯识宗的第七识和第八识~

第七识:“末那识”依“阿赖耶识”为根;缘“阿赖耶识”为境。
解释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第八识:第八阿赖耶识,它是八个识中最重要的一个识,开悟就是悟到万法统归第八识,因此阿赖耶识又叫真心、法性、空性、真如、本际、如来藏、本地风光。它是前七识的根本(前七识由第八识的种子生起),也是宇宙万法的本源。由于第八识摄持万法种子,也能生起、承载万法。
在“因能变”时,种子生起第八识;在“果能变”前七识相继生起,八识识体各各生起相、见二分。而第八识的见分,它是识体“能认识”的功能,它所认识的物件就是相分。
第八识所缘的相分,这是“根身、器界、种子”,根身就是有情的肉体,第八识摄为自体;器界就是有情身外的物质世界,第八识“领以为境”;种子就是能生起万法的功能(一种能量),第八识“持令不失”。
由第八识的种子“起现行”生起万法,这时就有了宇宙、人生。宇宙就是“器界”,人生就是含有心识的“根身”,故才说第八识是宇宙万法的本源。颂文: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扩展资料
第八识不是生出来的,是本来就有的,是不生不灭的,谁也生不了他,反而是他出生了一切。这些道理都要懂,我们才能明心悟道,才能生出智慧,八个识的体性都懂了,没有不知道的了,我们才能成佛。
尤其是懂了第八识,我们的妄心七识就可以皈依他,学习他,七个识才能越来越清净,染污就能消灭,无明就能灭尽,那样才能成佛。
把各种法的相貌都弄明白,我们就知道哪个是生灭的,哪个是不生灭的,就不再执著生灭法,就能转依不生灭的真如自性,也就能破尽所有的无明。我们就得把所有生灭的法都弄明白,都找出来,不再认取生灭法,生死的问题就能解决。
所有的法都落在了识上,八个识的根还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中观,就是中道,没有第八识就没有一切法的存在和衍生。
古代祖师们参禅开悟时,有在见色时开悟的,有在听声音时开悟的,有在被棒喝时开悟的,也有是在被门挤时开悟的,悟的方式多种多样,非常灵活。
无须一定要在没有念头时才能悟,其实没有念头时想要开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祖师们不允许弟子们修无念的定,无念的定即使修成了也不能悟。
多看禅宗公案就可以知道,大多数祖师的开悟是真悟,因此都是得道的人。现代的人善根福德都不足,往往传错佛法,让众生修行走弯路,我们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对与错无法辨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末那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八识

潜意识一般说来就是第七识意根,心意识在大乘佛教中多数情况下(特别是禅宗的典籍中)主要是说的第六识,也就是意识。
两个识虽然都属于识,识就是了别的意思,也就是了别的主体我们称为识。但是两者的特性差距很大。
首先末那识他是思量为性相,就是说他时刻执着第八识阿赖耶识为自我。思量的意思就是意。
第七识的执着性非常强大,时刻都在执着有个我,科学上说的生命的力量非常顽强,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他的执着性,这个有时间是好事,反之要想解脱,他是非常顽固的绊脚石。他的特性就是我痴,我爱,我见,我慢。
第七识末那识是第六识升起的根本,末那识的了别非常的粗糙。比如法尘有大的变动,他是不会了别的,必须要升起意识才能够细致的了别。比如我们晚上睡着了,外部震动很大,第七识知道这个大的变动,他自己只能了别到大的震动,具体是什么的震动?从哪里来的?这个就需要他配合法尘之后从第八识中升起意识才能够了别了。
第七识是染净依,他是依第六识净而净,依第六识染而染,所以修行上通过第六识可以改变第七识的染净性质。正因为如此,所以中阴身状态下,并不是第七识要去入胎,是因为第六识觉得自己越来越微弱,认为通过入胎,可以保证自己的存在,错误的给予第七识信息,结果入胎,然而入胎之后第六识永灭,第七识反而是相续到下一世了!
在唯识种智说来第七识还有非常多的不可思议功能,比如还执着上一世的尸骨,有些情况下还能够回忆起上一世或者多世之前的情景....
第六识首先并不是如第七识常恒的存在(只要没有涅槃),他每天晚上都断档,需要第二天才能够升起。
第六识的特性是攀缘,并不是如第八识的特性主要是执着,第六识攀缘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坐那里都在攀缘过去或者未来,就是一般人说的想象,对于没有兴趣的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第六识的功能非常的多,能够贪嗔痴,邪见,惭愧,不害,有善有恶,总的是恶的多善的 少,并不是如第七识功能比较单一。
第六识去不到下一世。
.......第六识是第七识配合法尘从第八识中流注...
有些典籍中心是说的第八识,意是第七,识是说的意识,这个情况并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七识和八识的主要区别在于作用和性质:
1. 七识是传送识,八识是总报识。 一切有意念活动,在七识。七识也传送七识的意念活动,所以叫传送识;一切有情无情,只要有生命,有体有相的有情,没有不造业的,无情的植物山河大地也不例外。造了业就带到果报中,将来要感受果报,都是第八识。
2. 七识是分别执识,末那识,是俱生我执,它执着第八是自内我。 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无始以来来不了,它也明了它自己。因为它明了它自己,所以称为如来藏,也称为清净的阿赖耶识。
这些信息只是提供参考,并不能代表权威解释。如果您需要更深入、更专业的解答,建议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第七识叫末那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区别很大。阿赖耶识是诸法种子贮藏之所,所以世界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而末那识的作用就是恒审思量第八识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末那识是染污的根源,又叫染净依,也就是末那识清净,其他七个识也清净,末那识染污,其他七个识也染污。


第七识心与第八识心有什么不同
一、七识与八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作用和性质上。七识是传送识,负责传递和表达个体的意念活动。而八识是总报识,负责储存和携带个体的一切行为和思维活动所形成的业力,这些业力将导致个体未来的果报。二、七识是分别执识,也就是末那识,它内含俱生我执,即自我意识的执着。七识执着于第八识...

第七识心与第八识心有什么不同
1. 七识是传送识,八识是总报识。 一切有意念活动,在七识。七识也传送七识的意念活动,所以叫传送识;一切有情无情,只要有生命,有体有相的有情,没有不造业的,无情的植物山河大地也不例外。造了业就带到果报中,将来要感受果报,都是第八识。2. 七识是分别执识,末那识,是俱生我执,...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佛教唯识宗的第七识和第八识
1、第七识:末那识,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科学上指第七感时间觉,佛学解释为修行人放弃善恶的分别心。2、第八识: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

...末学读《唯识三十颂》时有个问题:第七识、第八识都有五遍行心所...
还有两个心王,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第七识是末那识,义为“我执”,相宗称为“染净依”,是专事传导输送的。相宗有一俗语:“弟兄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往来传消息的就是这个第七识。其中“一个痴”就是“第八识”,它是含藏识,不问好与坏,...

何为第七识、第八识
第七识即末那识---对自我的执著心,是轮回的直接原因;第八识即阿赖耶识---藏识,含藏诸法种子,性质是“无记”,即不区分善恶,众生身口意所作之三业种子全部输入阿赖耶识,哲学家荣格的人类集体意识类似于此。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佛教唯识宗的第七识和第八识
一、第七识:在佛教唯识宗中,第七识被称为末那识,梵文为manas,意译为“意”,指的是自我意识和思量的作用。它是八识中的第七个,与第六识——意识识相对应。末那识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内在对话者,它涉及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修行中,末那识被认为是需要被转化的部分,因为它常常与自...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佛教唯识宗的第七识和第八识
第七识:“末那识”依“阿赖耶识”为根;缘“阿赖耶识”为境。解释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什么?第六识与第七识的区别在哪里?
第六识与第七识同为八识之一。第六识是意识,第七识是意根,意根是意识的所依根。 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第七识原名叫做“末那”,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

第八意识与哪里连接
第八意识是末那识,是佛学中对意识的称呼,与前七识和合成为阿赖耶识(藏识),而与如来藏相通连结成一体而有其功能作用力存在。第八意识是末那识,是佛教名词。末那识是梵文manas的音译,意译为意根。因为它是八识心之主体,故又称为主意或意根。第八意识是前七识的积集,一切烦恼的根源,一切善恶...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指的是什么
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触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第七识末那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在前七识循环往复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习气...

北海市19657397336: 识心和心识的区别,佛教 -
耿邱肝喜: 潜意识一般说来就是第七识意根,心意识在大乘佛教中多数情况下(特别是禅宗的典籍中)主要是说的第六识,也就是意识. 两个识虽然都属于识,识就是了别的意思,也就是了别的主体我们称为识.但是两者的特性差距很大. 首先末那识他...

北海市19657397336: 第七识和第八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很多解释也没弄明白(在我的意识里怎么也形成不了其所解释的概念,
耿邱肝喜: 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八识几乎是一模一样.差别在于他们所管理的时间段. “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行“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而起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

北海市19657397336: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耿邱肝喜: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北海市19657397336: 第八识里有什么? -
耿邱肝喜: 是这样吗? 第八识什么也没有,它是空的.它不携带你今生的任何故事,它里面没有你的任何信息、任何梦境,它没有任何一个“我”存在,它是空的——但并不是什么都没.它里面有七样东西:性地、性水、性火、性风、性空、性见和性识....

北海市19657397336: 佛经里所说的人有八识分别是 -
耿邱肝喜: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是: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第六意识,义近通常所说的意识.前五...

北海市19657397336: 心性 谁为体 谁为用? -
耿邱肝喜: 心一般和意合为一体,心和意识有分别,会变.而性是指本性、自性,是本体,它没有分别,没有夹杂的东西,所以是亘古不变的.心产生意识,就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是有了心.在佛经中,心属于第六意识,此外还有第七识(末那识)、...

北海市19657397336: 什么是分别心? -
耿邱肝喜: 凡是心,就会有分别,只是看哪种心,因为不同的心,功能界限有别,其分别的界限也有差别.一般欲界人间的众生,基本上都是具足八识心王的.前五识只能粗略了别五感官的相,就先不讨论.第六识意识,则是众生最熟悉的心,因为意识能...

北海市19657397336: 请问,心法中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的含义? -
耿邱肝喜: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

北海市19657397336: 佛教,佛法 -
耿邱肝喜: 物质的肉身是相.识是体.相依体而呈现.相是生灭法,虽是生灭法,但那是相续相,生就是灭,灭就是生.所以说不生不灭.识随相而生灭.以上所说都是迷境,觉悟的时候,性相都是真如本性之妙用!

北海市19657397336: 人体是怎样.? -
耿邱肝喜: 人的构造是怎么样的? 心与身的关系 人的身体是由物质的四大种假合而成.概括来说,人的身体可分作六部分. 眼根(视觉器官) 耳根(听觉器官) 鼻根(嗅觉器官) 舌根(味觉器官) 身根(四肢躯体) 意根(脑及神经系统) 这六根都是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