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嗟来之食”和“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来历

作者&投稿:学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受嗟来之食”和“士可杀不可辱”分别出自哪个典故?~

不受嗟来之食~出自《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7)!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士可杀不可辱~成语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1、士可杀不可辱的例子:
文天祥英勇就义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最终慷慨就义。
2、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
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
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扩展资料:
1、文天祥的历史影响
以文天祥代表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的形象,被后世的历代政权广为褒扬,树立为士大夫的楷模;文天祥舍生取义的选择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浩然正气,逐渐成为以士人为主流的全民自觉参照和遵守的人生价值标准。
他的勇敢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外来侵略面前勇敢斗争,坚决抵抗。
2、朱自清的文学成就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1 不受嗟来之食(成语嗟来之食的来历)——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

  嗟来之食
  发 音 jiē lái zhī shí
  释 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 处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示 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故事(参考楼上):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2 “士可杀而不可辱”出处——
  《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词 目 士可杀不可辱
  发 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 义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 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 例 鏊谓谨曰:‘~。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明史·王鏊传》

  故事:(不好意思,只找到翻译)

  【原文】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侮辱也。其居处不淫②,共饮食不溽(3)。其过关可微辨(4),而不可数也(5)。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①水节选自《德行》。②淫:奢侈放纵。 (3)溽(rù):味道浓厚。(4)微辨;委婉地批批评。(5)面数:当面指责。

  【译文】
  “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饮食不丰美。对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批评,却不可当面指责。他们的刚毅就是如此。”

“不受嗟来之食”

该典故引自《礼记·檀弓下》。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士可杀而不可辱,女可死而不可污"只知道是句俗语,出处不知道。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黔敖墓.....作者黔敖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解释是什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如下:首先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廉者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其次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是说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我理性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摧眉折腰、苟且偷生。这是古代的君子之道。出自《乐羊子妻》:《乐羊...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出自《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译文: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

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或“哎”。不受嗟来之食: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不食嗟来之食和它意义相同的成语和历史人物
基本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白话译文: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2)黔敖,是春秋时期的一名贵族奴隶主,此人唯一的记载出自于《礼记·檀弓》中《不食嗟来之食》。(3)西汉戴圣的《礼记.檀弓》中《...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在那篇古文
出处:出自南宋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原文: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白话译文: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

求"贫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出自哪句古文、、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默敖 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的上一句是什么?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的上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完整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大概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盗泉之水:比喻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见《淮南子·说山训》...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初识这句话源于读书时的一篇古文,不知为啥竟对这句话念念不忘了半生,它就象咒语一样如影随形般跟了我半辈子。这么多年,...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2、读一读嗟来之食有一年,齐国遭受大灾荒,饥民遍野。3、因为这样的供养就如同嗟来之食,只会使父母在精神上受折磨。4、我这是诚心诚意地邀宴,可不是嗟来之食。5、但人不食嗟来之食,一个乞丐为了尊严宁肯饿死。6、这种嗟来之食,难以下咽。7、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但眼。...

嗟来之食的故事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嗟来之食》的译文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人们会说此人有骨气,不会为一口吃的而弯腰,我也会为他竖...

麻城市13124794623: “不受嗟来之食”和“士可杀不可辱”分别出自哪个典故? -
满堂柴银:[答案] 不受嗟来之食~出自《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

麻城市13124794623: 自尊,就要知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受嗟来之食”“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说法.你能列举出历史上相关的故事吗?请写出三例.(1)_______________... -
满堂柴银:[答案] 苏武牧羊,以守节为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勤政为荣;文天祥视死如归,以爱国为荣;杨震拒金,以清廉为荣;范仲淹实新政,以爱民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以俭朴为荣;包拯执法如山,以公正为荣;祖冲之著《缀数》,以科学...

麻城市13124794623: 士可杀不可辱什么意思 -
满堂柴银: 士可杀不可辱释义: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拼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麻城市13124794623: 士可杀不可辱的典故
满堂柴银: 唐开元年间,“前广州都督裴伷先下狱,上与宰相议其罪.张嘉贞请杖之.张说曰:'臣闻“刑不上大夫”,为其近于君,且所以养廉耻也.故士可杀不可辱.臣向巡北边,闻杖姜皎于朝堂.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应死即死,应流即流,...

麻城市13124794623: 有关尊严的古诗句有哪些? -
满堂柴银: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尊严俟冠冕,左右舞干戚.功成不可留,延平空霹雳.欧阳修《剑联句》士可杀不可辱 .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王鏊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礼记·檀弓下》

麻城市13124794623: 士可杀,不可辱出自哪里? -
满堂柴银: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这种刚毅,很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燕赵之士,慷慨悲歌,豪气冲天,侠义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浩然长叹.是的,人不仅要活个面子,也要活口气,活个气节.然而.大多数营营苟苟的众生不知气节为何物,只会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宁可象狗一样地活着,哪怕是只赖皮狗,也绝不会为了节义而付出,而献身. 儒者的刚毅是浸透在骨子里的,外表却很柔和,如棉里裹针这就更加让人敬畏三分.

麻城市13124794623: "士可杀,不可辱."是谁说的? -
满堂柴银: 拼 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 义: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 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 例: 鏊谓谨曰:'~.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王鏊传》

麻城市13124794623: 士可杀不可辱的注释 -
满堂柴银: 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你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